“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2-05-30 08:07周蕾贺帅李晓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8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寄生虫人体

周蕾 贺帅 李晓琳

[摘           要]  我国人体寄生虫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没有得到积极的关注和深刻的重视,还有一些寄生虫病仍然有发生的潜在危险。教学课时的减少使得学生不重视寄生虫病学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够扎实牢固,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机械,这会导致寄生虫病防控迎来挑战,同时也会影响医学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此,针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    键   词]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67-03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关于人体寄生虫学的形态学以及生态学等,并且描述寄生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寄生虫基础知识教学问题以及人体寄生虫防控问题是当下人类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一些输入性、新发现的寄生虫病种类在逐渐变化,所以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仍然需要加强重视。在当下医学教育中需要认识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对于培养寄生虫病防治人才所发挥的作用,应将专业知识与临床教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紧密结合,以此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传染病医学人才。

一、关于寄生虫学

当下寄生虫病防治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在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包虫病、肝吸虫病等,而寄生虫病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较广。另外,在劳务输出以及社会经济合作形势背景下一些热带国家输入我国的寄生虫病例也在逐渐增加。

当前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促使寄生虫疾病的发生产生很大变化。国家在加强有效措施的落实,以此降低人类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一些医学院校也在针对性地减少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时,突出了这一课程在医学教学中没有得到重视或者发展薄弱的情况。

如今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食物来源渠道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寄生虫病发病率有所上升,一些新型寄生虫病成为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卫生问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寄生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条件也在变化,往往具有急发性、区域性等特点,所以医学专业学生应加强认识和掌握人体寄生虫病学相关的知识内容。

另外,寄生虫在当下医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从这一方面为切入点,加大学生对寄生虫课程知识学习和相关技术的掌握,逐渐提升人体寄生虫病学知识的应用效果,这就需要促进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改革创新。

二、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寄生虫防治专业知识薄弱

当前由于寄生虫感染率降低,一些普遍流行的寄生虫病得到有效防控,而人们会逐渐忽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防范意识逐渐淡化。医学专业教学对于寄生虫学的定位以及教学课时的设置方面也逐渐受到影响,而这体现了寄生虫防治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

(二)寄生虫病防控迎来挑战

当前人体寄生虫病教学内容较为落后,而且更新较慢,不能全面体现当前一些新型寄生虫病防治的知识内容,对于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寄生虫病相关知识内容也没有删除。由于一些輸入性寄生虫病的大面积传播,而教材内容也没有补充相关的寄生虫病防治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学习寄生虫病以及寄生虫病防控带来挑战。

(三)寄生虫病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虽然一些医学院校逐渐改进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但是由于人体寄生虫病属于基础课程,而授课场所一般在大中型城市,教学模式单一,而且与寄生虫病的发病现场在时间、空间方面距离较大,难以实施有效的现场教学,尤其学生学习缺乏实验标本,造成实验课程往往停留于形式,学生观察实验的效果并不明显,参与的机会也较少,不能达到实验操作教学的要求,而这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一般的教学方式是结合寄生虫的形态、发病原理、疾病诊断、防治措施等展开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难以有机结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不够创新,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三、促进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微信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应用

在人体寄生虫学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实验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往往采用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课件展开教学,加以教师的描述辅助以此完善教学工作,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寄生虫的形态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在以观察形态为主要实验教学形式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使得学生难以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或者难以给予重视。

此外,寄生虫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实验标本,所以对学生的实验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实验课程内容较多,但是所分配的课时较少,学生实验观察的时间不够充足,缺少实验操作的机会等,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学习以及掌握,同时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影响学生医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精神的培养。

微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社交工具,同样可以应用到教学中,应用微信软件建立微信群、建立微信公众号等,以此分享关于寄生虫的相关病例、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可以让学生应用微信关注“寄生虫病防治”“寄生虫诊断”等公众号,其部分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介绍了关于诊断寄生虫病例以及针对寄生虫宿主进行分类,介绍了一些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以及诊疗情况,体现了寄生虫病发病的地域性、多样性特点以及病理类型,增长了学生对其他寄生虫病知识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寄生虫病的学习、理解以及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整理所学知识,加强课下自主学习,进而提升学习意识以及思维能力水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寄生虫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学生在参与实验学习中不会受到寄生虫虫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和限制,还可以避免接触寄生虫,保证了自身的安全[1]。

此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节约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并且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二)结合科学研究以及寄生虫研究现状展开教学

在寄生虫教学中,教师结合科学研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并且应融入当下寄生虫研究现状,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人体寄生虫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

1.屠呦呦发明青蒿素

在20世纪60年代,寄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而这会降低寄生虫病治疗的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迅速杀灭疟原虫,对于恶性疟疾产生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屠呦呦受到我国医学典籍的启发提取出青蒿素,这是人类的重大发现。将屠呦呦科研设计以及发明了青蒿素引入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寄生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得到重视,并且应要求学生重视寄生虫病知识的学习。

2.疟疾与癌症

在教师讲述疟原虫知识时,不但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疟疾的流行产生的危害以及治疗和发病机制,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关于疟疾的研究现状。例如关于疟疾新特药的研究、疟疾治疗肿瘤等内容,以此增长学生的见识,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寄生虫学知识的积极性。

在我国一些传染病流行病研究团队的深度合作下,加强实施了对于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实验,通过观察以及实验得知,已经发现有实际的病例得到治愈,应将疟原虫治疗法实验扩展到癌症以外的实体肿瘤治疗方面,因此可以得知未来一些癌症患者能够有希望通过应用这种疗法实现治愈康复,科学家应用寄生虫治疗疾病这种思想观念及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寄生虫学的热情。

3.血吸虫疾病

血吸虫病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寄生虫病,每年感染人数以数亿计,而血吸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南亚、南美等热带地区,在温带地区相对较少。寄生虫病在温带地区能够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所以如果血吸虫在英国和法国出现时,寄生虫学专家会感觉到比较稀少。科学家逐渐研究发现,血吸虫病爆发的主要原因不是血吸虫,而是与血吸虫相似的杂交体,这种杂交体可以感染蜗牛以及其他的一些哺乳动物,其适应能力较强,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结合相关案例展开教学,应体现出寄生虫病学与人类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渗透人文素质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

在传统教学中,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人体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一般不会涉及人文教育。寄生虫病学研究领域包括很多人文素材,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将人文素质渗透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1.医学典籍

人类与寄生虫共存的历史久远,而人类对寄生虫的研究也历史悠久,在我国两汉时期有关于蛔虫、绦虫等寄生虫的记载,比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而在教学中应用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寄生虫病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寄生虫学研究典故

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医学人才,这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医学领域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一些先进技术的出现往往与创新创造密切相关,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疟原虫等方面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素质教学素材,一些科学家例如陈心陶、屠呦呦等为寄生虫病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专家学者的科研精神需要学生学习,而学生应积极发扬传承这些宝贵的科研精神,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精神指导,学生应发挥自身作用,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3]。

3.加强社会新闻热点与寄生虫感染融合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与寄生虫学相关的社会新闻热点例如蛔虫减肥等,有针对性地整合医生救死扶伤、热爱生活、保护生命的高尚品质,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素材。

(四)调整优化寄生虫病教学内容

在生物个体不断进化以及生存环境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寄生虫病的传染得到了有效防范和控制,降低了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例如对于钩虫病、蛔虫病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实施了有效控制,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新型的寄生虫。教材重点讲述了丝虫等防治教学内容,而这已经不再作为重点展开教学,在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下,一些隐性感染的寄生虫比如弓形虫等发病率逐渐升高,在教学中应积极搜集相关的教学材料,调整优化寄生虫病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依据不同的疾病类型灵活采取教学方式方法,引導学生积极学习。

首先,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地域特点、自然条件以及寄生虫宿主分布情况不同,人类寄生虫病传染呈现地域性特点,例如城市的寄生虫发病与牧区的寄生虫发病情况存在差异,一些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的流行与流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钩虫病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南的区域流行较为广泛,而在西北地区则流行范围较小,这与地方气候相关;血吸虫病流行与宿主钉螺的地理分布能够保持一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应注重对地区流行的寄生虫展开教学[4]。

其次,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相关、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教学中,一些课程内容需要有机结合微生物与实验教学,而这增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以及完整性,扩大了实验教学范围,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当前国家不断要求落实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形势下,促进了教育的深入发展,医学教育需要引进健康观念,注重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具备较高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医学人才,以此可以实现从治疗到全生命周期以及痊愈健康过程方面的覆盖;应培养具备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创造精神、动手能力的人才,而在此背景下促进教学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逐渐建立并完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改革极其关键和重要,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要认识到关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寄生虫防治专业知识薄弱、寄生虫病防控迎来挑战、寄生虫学教学质量不够显著,在此基础上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创新,包括加强微信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应用,结合科学研究以及寄生虫研究现状展开教学,渗透人文素质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调整优化寄生虫教学内容,以此有利于加快推进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炬明.领导改革:SC改革的组织与管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

[2]郑祥江,张强,谢鸿全,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

[3]蔡运,范威,樊帮林.二维码信息化教学法在病理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40(15).

[4]孙晓敬,马茜,刘丽君,等.微信平台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7).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寄生虫人体
人体“修补匠”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