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移民村庄规划建设新发展

2022-05-30 10:48徐宁高勇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8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

徐宁 高勇

摘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推动移民村庄建设发展持续更新,改善乡村人居条件,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元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引导村民增产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是当下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旨在通过运用田野调查、居民问卷、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羊坊滩村建设现状、居民需求、村庄产业等多元要素进行分析,探析移民村庄规划建设新思路,产业多元发展新模式,并总结以往规划经验,为今后的移民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乡村产业;实用性村庄规划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 新时代,城乡规划新发展

自1949年以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演变先是由“以苏为师”的区域规划转变为“自力更生”的城市规划,逐步转变为“交融探索”的城市规划,再至“统筹城乡”的城乡规划,最后演变发展为“全面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无论是机构改革,还是学科专业的调整,整个发展演变过程越来越科学化,在处理城乡规划建设问题的方法上愈发中国化,更加地符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发展的整体需求。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以高度的战略性、扎实的基础性、有效的约束性对区域空间进行管控,稳步推进主体功能区的集约利用,推动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自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连续下发了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实施、评价等相关指导意见,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进行科学整合,以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元规划的有机融合。科学开展村庄“三线”规划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地发展村庄产业,协调布局村庄住房、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依法依规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探索适合村庄发展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新时代引导乡村地区全面振兴提供建设依据和基础保障。

2. 新开局,乡村振兴稳成效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興道路,理清“三农”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发展目标,优化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促使农业引领乡村发展,农民在农村安居乐业,乡村田园更加美丽。2019年,自然资源部就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明文规定,并对村庄建设发展提出要求。2020年,在全面精准脱贫收官之际,基本形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21年,是我国全面脱贫后社会进入新时期、新发展的开局之年,亦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有效衔接,对稳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人员不再返贫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在乡村,农业是“民生”之道,农村是“民居”之所。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保障等各项服务设施条件的优越性使得愈来愈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谋求生计,致使农村出现留守儿童、老人,空心村,耕地荒废等社会现象。提升乡村基础服务设施,创新乡村多元产业发展模式,健全乡村基层管理、人才回流、社会服务等制度,对新时代的新农人从事新农业安居新农村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1. 优化移民村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移民村庄人居环境

生态移民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而移民村庄的人居环境提升改善成为当下移民村庄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自十九大以来,国家各部委相继针对乡村建设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乡村振兴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传统的村庄规划编制中仍存在些许实用性的问题,原有村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满足不了当今移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完善移民村庄内外基础服务设施,为移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优质的环境条件也逐渐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必然趋势。

2. 丰富乡村产业多元发展,稳定乡村人口结构,淡化乡村社会问题

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事活动时间集中,迫使乡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增收渠道,农业人口逐步减少,乡村社会问题逐步凸显。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应是智慧多元、生态高质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农业高产为基础,“农业+”模式为手段,农产品优质发展为目标,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结构,提升乡村产业运行管理能力,从而吸引劳动力回流,稳定乡村人口结构,淡化乡村社会问题,使得新农人在新农村中更好地安居乐业。

3. 促进民族团结,保障民族文化和而不同,推动地区社会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村庄规划所涉及的不仅是规划建设中的强制性指标,同时还涵盖了村庄内部的居民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精神需求及外部人文环境对其影响等因素。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是一个多元民族聚居的区域,羊坊滩村更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的聚落,该移民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改善有利于促进吴忠市区域内各民族在之间经济、文化、民俗上的密切交流与发展,丰富柳泉乡当地的民族结构,使彼此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协同发展格局,助推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民族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4. 创新移民村庄新规划模式,完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体系,发挥新时代村庄规划编制示范引领作用

村庄规划属于详细规划,是对村域内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等进行有效管制。坚持“合一”“保护”“特色”“实用”“共编”的规划基准,对村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及基础服务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形成科学的村庄现状数据库,为进一步编制科学实用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从而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5.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高效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期间,就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引领乡村振兴作出了专门论述,强调先规划后建设,统筹乡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及历史文化传承等规划保护工作,保障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鉴于此,实用性村庄规划成为现阶段村庄建设发展的新任务,这对新时代引导乡村整体振兴,稳固脱贫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二、柳泉乡羊坊滩村建设现状

(一)羊坊滩村整体现状

羊坊滩村是三级村庄,属于一般村庄,是迁移合并的移民村,下辖羊坊滩、福田两个村民小组,于2000年开发建设,村内居民主要搬迁自西吉、海原两县,为回族居民聚居村落,现有农户469户,户籍人口1855人,整体年龄构成倾向于老龄化(见图1),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村落位于柳泉乡东10公里处,距离红寺堡区25公里,距离吴忠市60公里,村域土地总面积约876.00公顷。

(二)交通现状

1. 对外交通

羊坊滩村主要对外道路有国道338线(正在改造成为双向4车道)、买韦公路(双向2车道),村民可通过国道338线前往红寺堡区、太阳山镇,通过买韦公路前往韦州镇、平凉、西安等地,村庄对外交通体系较为完善。

2. 对内交通

村庄主要道路北起村庄入口,南至居民点南侧,道路路面平均宽度约5米,两侧绿化带和行人道各2.5米,已全部水泥硬化,道路状况良好。村庄内部巷道路面平均宽度约4米,已全部水泥硬化,道路状况良好。

(三)人居环境现状

羊坊滩村庄内建筑多为近年来新建的住宅,坐北朝南,多为一层平房,二层建筑较少,建筑质量整体较好;村内现有卫生室一处,医护人员一名,基本能满足村民日常就医需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庄舞台、文化活动广场等服务设施各1处;清真寺4处,村内商业设施较少,停车设施较为缺乏,车辆占用道路、广场、篮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停车。村庄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村庄内无排水设施,雨水主要沿路自然排放,部分道路有积水情况;有线电视、电话均已联通,村内现有供电设施可满足村庄发展需求;村庄室内采暖主要以火炕(柴、秸秆及玉米芯)为主,部分村民采用电热水器采暖,冬季采暖问题较为突出。村内各片平均每4户配置1个垃圾桶,共计130个,由环卫公司定期收集运至柳泉乡垃圾填埋场处理,但村内垃圾不分类,垃圾桶周边环境较差,村内部分地区还存在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村庄主干道行道树成活率不高;农户未进行人畜分离,生活垃圾、污水收集不合理。

(四)羊坊滩村规划的必要性与居民需求分析

柳泉乡羊坊滩村规划是时代的选择,更是现实的需要。首先,羊坊滩村是柳泉乡“深度贫困”村,因其土地资源丰富,村庄有层次感,产业具有地域特色,便于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其次,羊坊滩村是红寺堡区实施搬迁的生态移民村,比起传统村庄,虽进行了规划,但仍然存在农民收入不高,产业基础较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能较好地满足村庄发展需要,各类建设用地缺乏统筹安排和合理管控,对羊坊滩村进一步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成为改善其村容村貌,实现其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通过调查分析,村民需求主要集中于“增长产业收入、增加道路照明、污水集中处理、建筑立面整饰和增加公共绿地”等五个方面,侧重于村庄内人居环境、给排水、道路、公共服务社会、防灾等村庄人居环境问题的改善。

三、羊坊滩移民村落规划发展研究

本次规划主要完成羊坊滩村“四改二通”(改路、改水、改厕、改灶、通电、通信)。规划依托羊房滩村现有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村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农业、文旅、乡村三大经济发展板块,重点推行地域性特色产业(如黄花菜种植、滩羊养殖)、观光农业、庭院经济等产业发展,最终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村落空间发展格局(见图2)。

(一)空间格局规划

规划基于羊坊滩村资源特点、土地利用及空间管控需求对其“三生空间”进行科学划分,有序引导,确定村域内国土空间管控格局。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为前提,引导村域内产业向好发展。根据红寺堡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对羊坊滩村内所涉及的“三条控制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村庄建设控制线)进行科学控制,明确不同类型空间的管控措施。

(二)村落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结合羊坊灘村实地条件,本着节约成本,减少拆迁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完善其道路系统,使道路布局与村庄原有格局相耦合。分别在国道338一侧设置生活性出入口两处,羊坊滩组东部设置农业生产出入口1处,形成了买河村—羊坊滩组—福田组—水套村的公交路线;规划新建2处公交站点,2处活动广场新建3处停车场。

因供水管网建设时间较短,继续使用现有管网并将其枝状管线连环成网,以保障地区供水安全。排水总体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由支网输送至主干网进行集中处理;雨水采用自然排放,实现“慢排缓放”“源头分散”的效果。在地势较低的村北侧建立污水处理站,使污水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站,经处理满足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河道或再循环利用。

羊坊滩村规划供电电源为现状电源,设置箱式或杆式变压器,线路设置方式可采用沿道路直埋或架空的敷设方式,线路设杆方式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村内公共服务设施依据“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态宜居”的原则配置,科学确定用地结构与功能,集约、复合利空间用,集中安置服务型设施,发挥其集聚辐射效益。保留现有的村委会、卫生室、小学和幼儿园,改造村庄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各项服务职能。依据羊坊滩村总体发展趋势,按要求布置相关文娱活动场所及文化长廊、景观墙等小品,满足居民的文娱需求。在村委会东侧配套社会福利设施,设置农村幸福院,以保农村居民“老有所养”。(见图3)

(三)产业发展规划

整体打造“一心、两轴、多片区”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产业发展着重夯实羊坊滩村基础农业,通过生产方式机械化、管理模式智慧化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村民一产稳步增收;依据地区产业发展政策,依托村域内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对黄花菜进行深加工,创新其产业发展模式,保障二产顺利转型;依托农村淘宝,加快建设“互联网+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三产拓展力度,促进乡村新业态的发展。(见图4)

1. 种植业

综合分析羊坊滩村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等自然因素,在比较各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基础上,判定该村庄适合发展以黄花菜为主,中药材、葡萄、核等多元經济作物。明确重点作物发展的品种选择、具体发展要求、技术措施。如黄花菜选择“猛子花”“冲里花”等中熟品种。同时,结合羊坊滩村内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进行技术指导,培养村级示范户;加大对产品分级、包装,推进原产地标识,做大名牌产品,进而促使农民增收。

2. 养殖业

依托村庄成立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黄牛、滩羊的养殖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规划在村庄南侧建立养殖小区,完善配套设施,改散养为集中养殖;邀请畜牧养殖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村民科学养殖技术,培育乡村畜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采用“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政府引导监管,饲养分户进行,合作社进行加工销售,利润按实际产量返还给各饲养户,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3. 生态旅游

利用买韦公路入口处沿线两侧25公里的800亩“黄花长廊”,利用太阳山镇举办的黄花菜采摘节、考察观摩等活动,积极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进而解决农村地区的闲置宅基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羊坊滩村菜棚片区搬迁安置可结合经济林果区,发展生态农家乐,打造特色街巷,形成现代农业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体验基地,丰富羊坊滩村乡村旅游发展途径。

四、羊坊滩移民村落规划经验总结

新时期、新时代的移民村庄规划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移民村庄建设发展问题导向,以科学规划理论为基础、实际需求为前提、精准规划为策略,同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背景充分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相关内容,做到产业振兴助发展,人才振兴稳发展,生态振兴促发展,文化振兴创发展,全面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稳定长久。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解决移民“新”需求问题

新时代的移民村庄建设,要以当地村民为中心,切实做好移民对“新”需求的田野调查,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保障乡村各类土地利用、多元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历史文化传承等和谐有序发展;以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切实解决好移民生产生活诉求,实现移民村庄绿色高质量发展;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打造移民村庄发展品牌;稳步推进移民村庄规划建设,防止村庄规划建设华而不实,保障乡村发展健康有序。

(二)多元融合建设,切实提升移民人居环境

新时代的移民村庄建设,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前提下,融入绿色生态、民俗人文、安全治理等村庄发展因素,综合治理移民村庄整体人居环境,完善村庄人居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乡村多元产业发展体系,保障农民稳定增产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实现村民富裕、环境的美丽、生态和谐、社会安全的美好蓝图。

五、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的村庄规划建设较倾向于一般行政村落、自然村落、传统村落等,由于移民村庄的建设时间较短,对移民村庄的重视不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十四五”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不断对移民村落村庄定位、发展目标、空间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研究分析,对移民村庄内现有人口、土地、民俗文化及产业等村庄发展要素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制定科学的移民村庄经济发展目标与人居环境优化方案,有效稳定村内剩余劳动人口,淡化乡村社会问题,实现移民村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有机融合,开启新时代移民村落建设发展新面貌。

参考文献:

[1]张京祥,胡嘉佩.中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演进[M].南京:东南大学出社,2016.

[2]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Z].自然资发[2019]87号,2019-05-28.

[3]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Z].自然资办发[2019]35号,2019-05-29.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5].http://www.moa.gov.cn/ztzl/yhwj2018/zxgz/201802/t20180205_6136444.htm.

[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6]杨红.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链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7]张国雄,嵇岚,沈俊超. 基于城乡融合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策略探索——以江苏省武进区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

[8]陈小卉,闾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下乡村空间规划探索——以江苏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1(01):74-81.

[9]徐宁,黄跃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原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为例[J].科技和产业,2021,21(03):131-134.

*基金项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K2020-14)。

(作者单位:徐宁,宁夏宏地设计院有限公司;高勇,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十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