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年凤
【真题回放】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纯洁的白,是路边梨花绽放的芬芳;荧荧的蓝,是居里夫人智慧的结晶;苍翠的绿,是牧羊人不灭的梦想……
世间五彩缤纷,你最爱什么颜色?请以“最美的颜色”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题目二:尽我所能,担我责任。今天,给哭泣的同学一个拥抱,替忙碌的父母分担家务,为身边的人带去温暖;明天,戍守边防,创新科技,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请以“________需要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题目一: 引导材料由三种颜色组成:“纯洁的白”“荧荧的蓝”“苍翠的绿”,且三种颜色对应着不同的对象:路边梨花的洁白,是哀牢山青年一代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演绎;镭的蓝,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坚毅、无私的人格魅力的象征;苍翠的绿,是牧羊人对植树的热爱,是世界充满阳光、希望的代表。如果把文题丰富一下,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颜色”。因此,考生需要围绕颜色,选取与之相关的意象和事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社会、人生的热爱、体验和感悟,并进行最具个性化的思考,做到“万紫千红总是情”的表达。
构思角度如下:
1.叙写自身的“真实故事”。选取“我”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对色彩有了真切且深刻的认知,领悟到人生的深刻哲理。
2.讲述他人的“鲜活体验”。从旁观者的视角,将心灵的摄像机对准那些鲜活的画面、场景,更能将整个素材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3.感受自然的“缤纷模样”。只有钟爱生态万象的人,才能爱其色,赞其质。行文时,要融入自己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拟人化的笔法,写出神韵。
4.论述热点的“精辟看点”。可以从热点着手,选取社会“流行色”,比如中国红、军人绿、大白等,并阐述与之相关的人物事迹或社会万象,点出其精华所在。
题目二: 材料由三句话组成。“尽我所能,担我责任”,是意愿和态度;同学、父母、国家,都需要“我”,“我”就会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这是“我”的内心积极的响应,更是文题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因此,围绕“责任、需要”,选取相关的真实的事情来构思,从中衍生出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的感怀;还可以围绕“责任”,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用经典人物的事例作论证,得出结论。
构思角度如下:
1.选取真实事件,叙写自己的故事。由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将情感和思想的成长蜕变交相融合,双线合一,切身体验“我”被人需要时的精神收获。
2.将“小我”与“大我”相互映衬,融入时代特色,表达自己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
满分作文一
最美的颜色
四川一考生
秋,是个繁华的季节。单看那菜架上的红红紫紫、白白绿绿,就能聆听到果实的心声:“快些生长,快些生长!给大地盛放自己最美的风华!”于是,最美的菜架藏在父亲密密实实的皱纹中,藏在芦竹青青黄黄的枝节里!
初春时节,父亲忙完了田间的农活,又扛起砍刀和铁犁,走向屋前檐后的自留地。落霞绵延成彩色的时光,倾泻在父亲的肩头,逆着光影的父亲,就有了几分温煦的模样。先是选定去年预留的粗粗的芦竹,刀起竹落,砍刀的弧,恍如我写字时的用力一撇,在起时聚力,在落时卸力,积力如浪头,卸力如洪波。而毛竹的萎黄里夹杂的点点青葱,便如同那起落倾泻的美感,都在这一聚拢一挥洒之间,成为我眼中最美的颜色。
我不解,常问父亲:“那些中等的芦竹,个儿劲挺,搭菜架,不更好看吗?”父亲笑笑,“等到你最爱的豌豆、豇豆、黄瓜、丝瓜、葡萄爬满菜架的时候,你就懂得了!”父亲说话时,粗重的喘息的尾音,听起来像是鱼儿游过水面,泛起的道道水纹,很是耐听。
盛春之时,菜荭子刚掐过,生菜、豌豆芽恰恰是嫩嫩的、鲜鲜的。而黄瓜、丝瓜、豇豆、扁豆的藤蔓,沿着菜架向上攀爬,就像鸟儿盘旋着振翅飞向远处。我的心中,满是菜架最美的颜色,欢喜怎么也藏匿不了。此时,父亲就会踩着点儿,等我们兄妹周末从学校返家。远远地,看见我们的身影,他就会乐呵着摘菜、采豆、掐瓜,忙得不亦乐乎。
学校的伙食少见时鲜的蔬菜瓜果,当大盆的绿得化不开的脆嫩的菜肴端上桌时,我们的筷子,夹着夹着,就会愈见缓慢,灶台上忙碌的爸妈,还没上桌呢……等到一家人团团围坐,有说有笑,不一会儿,一盘盘的碗碟里就只剩下汤汁了,全家人却是乐陶陶的!
当菜架完全枯黄的时候,差不多也是瓜果累累的光景。彼时,母親就会招呼左邻右舍,常常送她几根,送你几个的,大家个个都是心满意足的样子。而父亲,则蹲在一边憨憨地笑。当我的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邻居知道父亲手头不宽裕,于是你家二百他家五百的,硬是凑足了哥哥的学费。
如今的父亲,还在拣拾那最好的芦竹,用布条扎成敦实的瓜架,瓜果们,依然是密密实实地挤挨着,向我们舒展着它们可爱的手掌……熟悉的声音,穿越过本色的菜架,以最美的颜色演绎着缤纷的亲情和乡情,低徊沉缓,像是夜风吹动檐头的草籽,铿铿作响。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开篇点明作者心中最美的颜色,就是本色的菜架的颜色;然后娓娓叙述父亲与菜架的各种故事,菜架承载着朴实的亲情、醇厚的乡情,串成了思绪的宝珠。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家庭的温暖、邻居的互助,看到了亲情的浓重,也看到了乡情的质朴。文章所选素材如菜架一般朴素,芦竹与父亲,宛若永恒的风景,于字里行间熠熠生辉,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满分作文二
未来需要我
四川一考生
“未来需要我。”我喃喃道。
热流在空气中氤氲,血脉在这一刻觉醒——那是胸腔内得知自己“被需要”时,陡然高升的温度。
到达重庆,导游开始喋喋介绍这座城市的苦难过往:“五年大轰炸,创世界空袭史惨烈之最”“命断渣滓洞的革命党人比《红岩》中所述的还要惨烈”……陌生的名词在熟悉的血脉中剜下崭新的伤口,那一刻,我只觉血冷齿寒。
我无言望向窗外。倏忽间,竟发现这座城市有着与其历史气质格格不入的繁华。
未来,我会被需要吗?
入夜,滚烫沸腾的的灯火似要把沉沉夜幕灼焦,高楼林立间,巨大电子屏亮丽的光柱似能洞穿昏暗的时空。耳畔缠绕、流连着嘉陵江的潮湿气流,裹挟着夏日残存的温热。南滨路的熙熙攘攘中跳跃着笑声、叫声、撸串时的“滋滋”声,每一张脸都倒映着灯光,立体而丰盈,每一颗心都强烈有力地搏动着,欢欣而雀跃。
劫后的山城,是这样鲜活蓬勃,欣欣向荣!直至我看到洪崖洞的那一瞬,心跳骤停,血液喷涌至颅顶——如金蛇,似银龙,远望是大片大片的火树银花,近瞧是翘首檐角的簇簇火焰。古老的吊脚楼式的建筑上,盘虬着耀眼的灯带,在黑夜中美丽得几近梦幻——就那一瞬,凝望着那一抹抹弯向天空的层叠飞檐,却幻化成一支支吹响战场的铜黄军号。嘹亮又凄厉的号声,燃起天边火一般的晚霞,亮白、莹黄、橘红的灯光于滚滚烟尘中氤氲、蒸腾、升华,颓然坠落成最凝重的血色。敌机的炮弹穿破长空,尾随尖声长鸣,击碎江水终将抵地的那一刻,难民在防空洞逼仄瑟缩到最小的那一刻,历史就快淹没现实、往昔的愤恨已登顶的那一刻,一切都停了。
眼前浑浊温热的幻象被那一缕清澈的晚风轻轻吹散,不及那炮弹击地力度的亿万分之一,却足够坚定,足够衔紧那颗胸腔内被悲哀笼络而颤抖的心。那风不太烫,不太嚣张,只是带着当下的、周身的刚好温度,温柔又不可置疑地叩开心房。
终于,山城归寂,万民静思——
我知道,是民族的血脉在这一刻趋于茁壮,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惊骇,它在这时便最温暖、最柔和、最有情。过去,血染沙场,宁死不降;现在,国泰民安,民族自信。
我,还有千千万万的我们,势必要担当起让祖国更加繁盛、社会更加和谐的重任,所以,在未来,在此刻,我們一定会被祖国,被亿万人民所需要。
热流在空气中氤氲,血脉在这一刻觉醒,历久弥新的温度在这一刻陡然高升——我听见它说:“放心,有国家在,你们尽管好好长大,长大后,成为国之脊梁。”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在素材选取方面,作者截取了山城重庆的所见所闻,小作者用自由随性的语言,将内心的种种变化和呐喊肆意地演绎出来。洪崖洞今日的繁华与导游介绍的历史的灾难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愈发让作者感受到——振兴祖国是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