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2022-05-30 04:53赵霞,王琦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实践路径课程设置

赵霞,王琦

摘要:新财经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分类推进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响应与调整,新技术融入、学科交叉融合、优秀文化滋养成为发展方向。建构“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新财经培养模式和“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素质拓展”新财经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和教学体系优化升级,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2)03-0073-08

高等财经教育是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而形成的教育形态。高等财经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又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建设,这就决定了财经人才培养必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新时代对新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财经人才培养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等财经教育是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教育,应用性、实践性、发展性是其内在要求,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具有更鲜明的经济社会时代特征。在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普通高校财经人才培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计划经济时期,财经人才培养发展空间狭小且波折

1953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高积累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现代化重工业,由此导致对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激增。与之相适应,进行了高等学校院系设置调整,根据国家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要,重点发展单科性工科院校和其他专科院校,建立了面向行业的高等教育体系,开展行业办学,旨在为特定行业、特定部门培养专门人才。195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81所,在校学生数212 181人,其中,财经院校6所,学生数13 472人,占比分别为3.31%和6.35%;1965年全国有财经院校18所,学生人数18 119人,占全国学生总数的2.69%①,在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背景下,对财经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后的十多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教育发展出现波折,再加之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生产统购统销政策,忽视对生产的经营与管理,财经人才培养发展空间更是狭小。到1971年全国财经院校被撤销的只剩下2所,学生人数仅有220人,之后逐步恢復,1976年全国有财经院校7所,学生人数6 569人①。这一时期,尽管高等财经教育出现波折,财经人才培养空间狭小[1],但还是得到了初步建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高等财经教育快速恢复和财经人才培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财经人才培养转向市场导向且快速增长

舒尔茨最早对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为33%的结论[2]。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以及对技术创新的支撑。我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得以发挥,经济快速增长,在各行各业迫切需要经济与管理人才的形势下,高等财经教育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国财经院校21所,1983年发展到44所,学生人数71 100人;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财经类在校学生数达到1 848 175人,与1978年相比财经人才培养规模增长了100倍以上②。1978—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提高到14%以上,2003年达到17%,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③。相应地,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迅速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成为人力资本迅速增长的动力,财经人才培养也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着眼国家发展和战略需求,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高等财经教育也由规模扩张转入质量提升和多样化培养的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有本科院校1 245所,其中财经类本科院校102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8.19%。按普通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统计,财经院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的9.95%;按分学科学生数统计,财经类本专科在校生数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的比例达到22.68%④。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等各种性质类型的院校普遍设置经管类学科专业,呈现出“无校不财经”的发展态势,形成多类型、多学科、多模式的财经人才培养体系。

(三)进入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顺势而为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因此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战略重点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之相适应,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要让更多的人能够适应新的技术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应回应世界的关切,回应国家的关切,回应社会的关切,回应人民的关切[4]。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5],标志着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意味着高等教育性质、结构、功能的变化和评价标准的日趋多元。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是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变革,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6]。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 015 9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45%,经济总量跨上百万亿元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2020年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6%,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3%⑤,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成为新兴经济形态。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7],打破传统企业的边界和运营模式,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与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了技术体系、生产体系、政策体系等跨界融合,对人力资源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和创新能力提出新要求,对财经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新技术应用以及职业素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新挑战,财经人才培养顺势而为进入新财经发展阶段。202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宣言》,其精神要义在于塑造时代精神、涵养中国价值、应对世界挑战、回应科技发展[8-9],财经教育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赋予新财经人才培养新要求新内涵。

二、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目标定位

(一)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内涵

新技术、新产业催生新工科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变革;新业态、新模式引发新财经和财经管理人才及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河北经贸大学是一所地方财经院校,学科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形成了具有区域优势的办学互动方式及资源共享机制。2019年开设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法学2个新财经实验班,以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的方式开启了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2020年继续深化改革扩大试点,相继推出数字经济、数字财会、智慧工商、智慧物流4个新财经实验班,在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中,笔者形成了三点思考。

1.新财经人才培养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响应与调整。从产业视角看,新财经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发生产方式、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治理结构等系统性变革,智能化生产和智慧化服务形成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共享财务、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新形态。从人才培养视角看,新财经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10],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者互为支撑、相互交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经济治理结构变革以及新的伦理道德问题等,引发财经领域的流程再造和职业变迁,对新财经知识创造和新财经人才培养提出历史性新需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交叉型、复合型新财经专业的产生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2.新财经人才培养本质仍在财经,创新和融合发展是方向。新财经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财经人才培养。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新财经教育改革提出新方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新财经人才培养提出新任务,全球市场新变化、国际贸易新问题对新财经人才培养跨学科知识提出新要求。传统的单学科性财经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经济结构的重塑和知识更新的高频节奏催生新财经跨学科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新技术融入、跨学科融合、优秀文化滋养成为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3.新财经人才培养要求对传统财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的学科组织方式和新财经专业发展,重新定义着新财经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计算机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任务,智能机器人在知识教学效率上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教师,智能机器人自身的深度学习和自我复制能力也将对人类教育形成全面超越,教师传统的知识教学变得不再特别重要[11-12]。推进教学信息化是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基础,是新财经人才培养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重构新财经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推进学科融合、产教融合、文化育人,重构新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推进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及教学组织新形态;推进新技术支撑和优秀文化滋养,涵养师德,更新理念,重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适应人工智能教学环境、高尚教书育人品德的新型师资队伍,构建起价值引领、新技术融入、文化滋养、面向实践的新财经教学体系和育人模式。

(二)新财经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财经教育植根于经济社会的特质,积淀形成了经世济民、服务社会的学科传统,直接服务于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再生产过程,面向工商企业、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会计统计、财政税收等行业和职业,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数据、人工智能赋予新财经产业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操控、数据共享等新的时代特征,这就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新财经人才需求。新财经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新财经产业技术的进步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呼应新时代对财经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所以,新财经人才培养不是培养仅仅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具备卓越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的复合性人才,应具有强大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文化底蕴、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新型信息技术以及全球戰略思维和国际视野,应具有较强的财经职业素养和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基本能力。

河北经贸大学作为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面向国家战略,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新文科建设要求,提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新财经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遵循新财经的财经知识本性,通过新文科优秀文化滋养、新工科信息技术支撑、跨文化语言学习与国际交流拓展视野,构建新财经人才“五维素质能力”培养规格(见图1),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能力、专业核心知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

三、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重构与新财经课程体系设置

(一)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重构

新财经人才培养与国家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是国家经济管理“软实力”的彰显。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一定是扎根中国大地,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积极融入新技术,面向产业新实践,汲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和管理思想,吸纳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的有益成果,尊重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突破传统的单科性财经人才思维模式。河北经贸大学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遵循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引领,“通识教育—财经专业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跨文化学习交流”多元联动,“理论—实践”多维协同育人,形成新财经人才培养“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教学新模式(见图2)。

(二)新财经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新财经人才培养“五维素质能力”培养规格,河北经贸大学提出“五个坚持”作为新财经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基本遵循: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和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财经的“财经”本性,推进财经新知识的创造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财经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坚持新工科的技术支撑,推进新技术融入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大数据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坚持新文科的文化滋养,推进实践教学与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能力;坚持全球战略思维意识,推进跨文化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国际视野。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化教学新生态和更具活力的学习环境。提出“强化价值引领+通识教育广博化+专业培养特色化+创新实践实效化”的培养思路,构建“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综合素质拓展”四层次融合新财经课程设置体系(见图3),通过绘制课程地图和编写课程摘要,优化课程设置关系和学分结构,实施第二课堂素质学分计划,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融通、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通,形成跨学科、校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财经人才培养路径,提高新财经人才培养“五维素质能力”培养规格的达成度,形成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

四、新财经人才培养路径设计与实践

(一)新财经人才培养路径设计

新财经人才培养是面向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财经教育改革,应在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寻求新突破,实现新财经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此,河北经贸大学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新财经实验班先行·教学体系优化升级·经贸质量文化塑造”新财经人才培养路径设计思路(见图4)。

(二)新财经人才培养实践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通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固牢新财经人才培养的方位坐标[1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德,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4],河北经贸大学建立了思政课“5+X”模式,即在开足开好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法治等开设系列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推进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施第二课堂素质学分计划,厚植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环境,开展“书香润校园·读书节”“金秋银杏节”“音乐党课”“科技文化节”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2.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旨在示范引领。河北经贸大学在2019—2020年先后开设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法学、数字经济、智慧工商管理、数字财会、智慧物流管理等6个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实验班,实行项目化管理,探索财经类专业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社会需求和育人效果为导向,坚持新技术深度融入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人工智能+财经专业知识+产业实践+文化育人”新财经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专业培养,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为特征的新财经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校企(政)合作,将新财经实验班人才培养建立在产业变革创新实践基础上,建立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相贯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行机制。同时,发挥实践教学综合性强、带动性大的特点,增强实践教学中的文化体验和文化育人功能。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面向全校大学一年级新生开放选拔组班,形成“新财经高阶课程+跨学科复合型教学团队+校企(政)合作协同+有志趣的学生”新财经实验班教学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教學体系优化升级,提升新财经人才培养能力,塑造经贸质量文化。     教学信息化是以教学为起点、以信息化为途径、以重塑新的教学形态为落脚点的一个过程[15]。教学体系优化升级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推进教学体系信息化、智慧化、融合化转型发展的过程,旨在全面提高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能力和学习效果。第一,在优化专业结构上,率先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支撑专业,加强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等基础专业建设,培育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财经特色专业,停止了10余个传统专业招生,凸显新财经特色的专业结构逐步形成;第二,在课程优化上,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及产业实践案例,开发“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人工智能法学概论”“数字经济”“数字化运营管理”“人工智能财会”“物联网与智慧物流”等100多门新财经特色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三,在师资队伍上,跨学科、联业界实务部门重组教学团队,产学研用相结合,培养新财经师资,提升教学创新能力;第四,在环境优化上,建设智慧教室、大数据创新实验平台、新财经实验室、人工智能法学实验室等,拓展智能化教学场景和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第五,在教学评价上,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打造“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学生”的经贸质量文化,培养新财经卓越人才。

(三)新财经实验班人才培养成效

河北经贸大学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经过6个实验班的先行先试,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1.树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塑课堂教学新形态。经笔者调研发现:实验班的学生整体学习态度积极,表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进取精神,课堂上学生争相坐到了前排,学生问题多了,讨论热烈了;实验班的任课教师主动开展教研改革,探索新课程、新内容、新方法,涌现出了小组教学、案例教学、竞赛式教学、研讨式、课堂拓展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项目作业、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丰富了内容,联结了师生,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2.在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完成了学校全部招生专业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新财经转型。学校提出了新财经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和“五维素质能力”培养规格,构建了新财经卓越人才培养“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新型教学体系和“价值引领—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综合素质拓展”四层次融通课程设置体系,涌现出一批新财经课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校已有25余部新财经教材纳入了编写建设计划,对新财经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3.带动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涌现出来一批热爱学生、潜心教学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诱致科研,新财经实验班教学改革带动了科研新方向的发展,产生了一批数字财会、金融科技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财经领域、政法领域应用的新型科研课题,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新财经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与科研有效互动,为新财经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展望

新财经人才培养,既需要建立起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提供可推广的实践创新成果示范,更需要建构起新型的学科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提供理论创新成果的支撑。

新财经学科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应高度重视中国实践创新的理论成果,以问题导向研究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好三方面的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西方经济学中的积极成果,可以成为新财经学科知识体系和经济理论模式的有益滋养。深刻把握财经教育植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质与时代特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建构新财经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和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对外开放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管理创新理论、新发展理念,形成新财经教育模式、研究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

新财经人才培养作为财经教育改革的新实践,存在着一系列被实践者所接受的假设、目标及程序,以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导。在理论层面,一是应对“新财经人才”的素质能力给出较为清晰的假设,以作为对这类群体所拥有的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定义,从而确定培养目标;二是对为何提供新财经教育供给和服务给出清晰的目的,以明确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在实践层面上,要阐明新财经教育服务的行动策略,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和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通过完善跨学科融合和产学研协同机制体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基于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模式和智能化多元評价体系,持续改进,实现新财经教育可持续发展。

新财经教育是爱国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与财经专业教育互融协同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把握新时代要求,顺应全球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趋势,结合财经教育的办学传统和学科特色,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国际化合作,增强学科的原创能力和发展能力,重构财经人才培养资源要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程、教材和案例库,具有原创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创新驱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资源、研发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互动,建立政产学研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新机制,促进学生多界面的学习、交流与沟通,打破原有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知识的创造与传播,重塑财经教育新形态。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②数据来源:《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财经类在校学生数,作者根据《教育统计年鉴2003》普通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整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

③数据来源: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④财经院校数量,作者以学校名称能反映财经特色为原则,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19年我国高等学校名单整理;财经类在校学生数,作者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计算。

⑤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参考文献:

[1]封希德.当代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财经科学,2008(10): 7-12.

[2]杜育红,赵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其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5-1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4]王树国.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4.

[5]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6]鐘秉林,王新凤.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机遇、挑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9(8): 7-13.

[7]余小波,张欢欢.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1): 75-81.

[8]樊丽明.新文科建设要走深走实 、行稳致远[EB/OL].https://m.gmw.cn/baijia/2021-05/10/34831619.html.

[9]龙宝新.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1(1):135-143.

[10]马兴瑞.加快数字化发展[J].求是,2021(2): 62-66.

[11]项贤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为人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9(3): 76-80.

[12]任志锋.以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立德树人[J].社会科学战线,2020(4):274-280.

[13]吴朝晖.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3): 1-6.

[1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4-16.

[15]高松.以教学信息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9(1): 4-6.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338-339.

责任编辑:李金霞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System to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ao Xia, Wang Qi

(Dean's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Abstract: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TCNF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lassified promo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it's the response and adjus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to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the new technologies integrati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excellent cultural nourishment. A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mode of "value leading, multi-linkage and co-education", and a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curriculum system of "value education, culture nourishing, new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were built, aim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and applicable TCNFE talents featuring national feelings,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d global vision through initiating by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experiment class and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the teaching system,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lents cultivation; teaching system;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e approach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实践路径课程设置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