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怀旧风潮,我坚定认为是专门针对70、80年代人的。当我们年轻时的物件、音乐、影像一桩桩一件件被拿出来怀旧、调侃、感慨的时候,标示着有些岁月,一旦错过就不再。
本不想服老,又因为一直在学校教书,身上多少还保留着些上学时的书生意气,可回到家里,孩子已经上小学,要为他的教育发愁,而远在故乡的亲人老一辈有的已离世。生命的更迭,如花开花谢,待过谁!
反省自己的青春怎样溜走:是年年反复的常规工作,是日日无休的琐事生活,是根根见白的头发和办事越来越不从心的体力,还是日益关心粮食和健康、儿女培养的啰唆心态?
可是终究不甘心,我的岁月计量似乎还有另一坐标,就是工笔画。当我回首往事时,那些曾经经历的悲或喜全都模糊依稀,兴趣寥寥,而哪一年画了哪张画却历历在目,我能够清楚地记起它们是怎样取材起稿,制作过程又有哪些不经意的机趣和困难。我教学、写文章、研究史论,一切都围绕着工笔画展开不曾偏离,一根筋,近乎偏执。工笔画这动辄经年累月又极不出效果的画种就这样一张张积累起我工作十多年的时光。我时不时拿出自己的画集,2017年1张,2018年2张,2019年1张,2020年2张,多年的功夫和酸甜苦辣,引以为傲的或让我沮丧的原来好像也就只凝成了一本印刷的册子。我时而满足,时而失落似乎被掏得空落落。它们如此少,我总忍不住一数再数,偶尔多数出的1张2张会让我欣喜不已。多么希望画能再多一点,再好一点。现在时代变化那么快,人们的选择那么多,也不知浏览者的眼光又能流连几秒,心绪能驻足几许,读出的又是什么。
画画是一种语言,会了语言总想或总该讲些什么,总有一些你不吐不快的,但是无法用其他方式表达恰好可以诉诸画笔的东西。比如说对岁月、青春的感受,我讷于言,不喜煽情,但并非无知无觉。就像《飞花误》系列里,那些用石蜡划出的代表雨水的白色条痕,也象征着如水的岁月,划过皮肤肌理,浸透全身,你清清楚楚可感,但又任它无可奈何流去,抓不住,却留痕。《芳香之旅》系列选择的八位女作家作品意象,她们的作品伴着我的成长,我就用这些意象代表着那些忘不掉的或喜悦、或惆怅、或思考,而这些都是为人父后对曾经年少青春的缅怀和告别。《雾都记·一个人的北京》悬浮起来的人物紧紧抱着玩偶透露着没着没落的不安定感,让我们不安定的究竟是毕业后所来到的陌生城市?是生疏的职业?是没有家庭的归属还是有老有小有工作偏偏难有自己的不停奔忙?这些工笔画调子纯美带着抒情性和诗意,虽然画的多是女性形象,但却是我的情绪载体,替“我”言志,这种画风也似乎成了我的风格标签。
而就在最近几年,我有些画不出感觉,明明技法更加熟练,可选的形象又那么多,但似乎没有了方向,我一度陷入困惑甚至是悲观绝望。熟悉的工笔画我竟一度不知该如何介入它。一位评论家对我说,老天给工笔画家试验和纠错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它太费时间了,这也让我焦虑。在经历不断选材、琢磨、试画、等待后,当我画完《踏莎行——风雨逆行人》后,之前从来没想过我会画这样的题材甚至从没有在一张画中表现这么多人物,当自己跳出了舒适区之后,我重新有了底气,也突然想明白了——二十几岁表现纯美、诗意、浪漫、青春,自然而然,当人到中年,所思所想所关注的当然要变,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自然也要变,留恋过去自己会不满足,观众其实也不满足。突破舒适区后就是见了新天,是敢于直面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有失去——是青春的那份天然,更有所得——是更广阔的表现天地。当我一天之内画出十多幅草图,并觉得能够继续实现下去之后,心底传回那份久违的踏实。
我希望以后的畫,能画出日常中的伟大,平凡中的温馨可贵,既然日益关心粮食和健康,随心而画,有何不可?年纪渐长,所幸自己不太愿意“装”了,喜欢简单直接。当你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反而会放松一些。我计较,因为珍惜,不愿轻易浪费有限的美好和付出。
这几天反复听一首电影插曲:“有一首老歌,曾经陪着我上课,来自草蜢组合,叫做失恋阵线联盟。有一个女孩,总是把歌名记错,每次问我,都说成失败者联盟。也许你已经忘了,这个无心的过错,却在我心里,越来越深刻。我们再也没见过,你现在哪里生活,是谁送你回家听怎样的歌。”浅吟低唱出一个应该和我同龄的人回味年少时的一段错过,这份牵挂可能是他平凡颓唐人生中不多的甜蜜回味。虽然完全没有同样的经历,但这样的东西能让我触动。每一个人生都有温情和落寞,每一个生命体验都值得尊重和成全。
回首岁月,虽有遗憾,但不后悔。
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
王鹏澂 本名王鹏,198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书法摄影委员会委员。作品参加第十一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三届、第七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等国家大型美展20余次,出版《中国式表达:中国画图像系统建构研究》《芳香之旅:王鹏工笔人物画辑》等专著8部。论文、作品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百余次。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2022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中国传世名画”系列节目,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彭年杰出青年教师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