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内化新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从而提升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它所实现的“反转”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对“先教后学”学习模式的颠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内外时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首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最后借助强化练习让所学知识和内容内化,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与“学”平衡的基础,主要表现为教師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辅助他们根据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选择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时间和场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翻转课堂”的学习氛围。
2.先进的学习载体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需要摆脱学习时间和地点的束缚,让学生能够对课外时间加以有效利用。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主要以“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大数据”相关知识教学中,对教学知识点加以总结和归纳,针对“什么是大数据”这一知识点进行课件制作。教师可以采用Focusky软件运用图文、动画的形式,展示人们购物的过程并对过程中的数据类型进行分析和讲解,将自己讲解和分析的过程录制成微视频,经过剪辑后,插入自己的讲解和文字说明,形成“微课”视频,将“微视频”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增进对大数据的了解。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安排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任务,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数据的采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具有层次性的任务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教师所提供的素材,模仿“微课”中呈现的动画实例使用数据采集的工具;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任务单中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元素,尝试使用数据采集工具的功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设新的数据采集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选择分层任务,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专注于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与其向学生灌输零碎知识,还不如交给他们可以自动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参照“微课”中的“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找出其中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平台和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例如,学生在自主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内容时,学生围绕“人类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线上展开讨论,总结出人类在解决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设计算法的两个步骤,而计算机需要识别程序语言。人工在进行解题和运算中速度较慢,而计算机在识别程序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运算。通过这种线上互动,学生能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有助于实现“教”与“学”的平衡
“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陶行知)要提升高中信息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使两者融为一体。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不但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借助“微视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同时,教师还能够借助这种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的过程中实现“再学习”,增强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水平。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
具体应用策略
根据教学环节不同进行划分,翻转课堂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阶段、课上阶段和课后阶段。
(一)课前阶段
1.制作导学案
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订导学案,让学生清楚自己需要通过预习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例如,在“认识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2)了解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人物;(3)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习能力较弱的C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通过教师的课前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初步认识;对学习能力一般的B层次学生来讲,他们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查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掌握人工智能概念和研究领域后,实现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情况访问智能网站,如机器人天空、人工智能教育网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体验。
2.视频课件制作
(1)深入挖掘,做好梳理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如在“信息及其特征”相关知识教学中,主要包含两个知识点:①要让学生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②学生需要明确信息的表达形式,了解信息的载体。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知识点制作“微视频”课件。
(2)科学设计,保证质量
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微视频”需要具备相对完整的结构,视频内容需要包括“导入”“演示”“讲解”“总结”等环节,这样才能体现出“微视频”的完整性。教师需要对“微视频”的时长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有效专注时间在10~15分钟,微视频的时长控制在8分钟左右为宜。“微视频”录制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适当融入声音、色彩等动画效果,提高“微视频”的观赏性,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微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QQ或者微信平台,将“微视频”发送给每个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演示,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3.做好课前学习测试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作为辅助学习条件,还需要对学生课前学习效果具有充分了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等。
例如,教师在测试学生对“信息及其特征”内容的自主学习情况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测试题目,如“信息的含义是什么”“描述信息的方式有哪些”“存储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等,通过学生线上回答,教师可以清楚了解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以便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精确引导。
(二)课上阶段
1.开展合作探究
课上阶段既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内化,融入原有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自身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课前阶段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以及每个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异质化”分组,每个小组成员保持在3~5人。教师对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提出的“质疑”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集中討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探讨解决大部分问题。
在学生合作探究期间,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群体中,一方面观察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态,采用指导或适当介入的方式,调节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此阶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2.开展集中教学
合作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化解他们自主学习中的大部分疑难问题。而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困惑,教师可以加以提取和汇总,在课上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集中讲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集中教学的机会,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信息及其特征”内容时,可以将自己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归纳、总结出的知识和经验讲述给学生,如“光盘是如何能够存储信息的”“磁带存储信息的原理是什么”“近些年出现的云存储是如何实现的”等,让课堂所涵盖的知识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在解决学生共同疑难的前提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快速提高。
(三)课后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对每个学习小组以及每个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表现、课上参与合作学习时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和效果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融入赏识教育理念,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采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提高每个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也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方式上加以优化和改进,增强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四、结语
翻转课堂是在现代教学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创新性和高效性的先进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将有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高中生实现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提供开阔的空间与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优化,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