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2-05-30 01:02邓毛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院校职业

邓毛生

[摘           要]  职业能力水平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关键竞争力。近年来,如何提高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需要结合时代特色与市场需求,创新培养学生的策略,制定科学的教学流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围绕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话题,首先提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其次分析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对应的培养策略,更加优质地完成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任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175-03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市场动态,与社会需求结合,紧抓教学改革的要点,优化教学模式与授课内容,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会计的基本知识,还要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技能要点,与未来实践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让学生具备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术,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拥有创新意识、文理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阶段人才的供应。

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2021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未来要抓住会计行业和会计人才队伍的管理举措,以法治和数字化新发展为基础,使大数据与会计人才适应新时代的会计业务和海量的信息数据处理任务,适应新兴会计业务特征。这就要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不仅要熟悉现代社会中最基础的财经法规内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在业务中能够熟练使用会计核算、管理等知识,还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大数据信息从事财务核算及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在未来就业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要能够使用ERP、用友U8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统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软件,并将重点放在大数据信息和会计基本原理的融合上,在基本运算的基础上防范风险和统筹规划意识,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才能进入企业内发挥岗位价值,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1]。

二、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实效性不足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财务会计的形式之一,虽然大数据的发展时间较短,但会计专业的引入却由来已久,因此很多学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仍然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即教师面授学生听讲的方式授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赶上教学进度,很多教师惯于使用题海战术灌输给学生知识内容。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同时,这种生硬刻板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使学生思想僵化,并且常常只教会学生表面,对于深层次的内容依旧没有探索和思考的意识,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金融系专业调派上任的,或者是在会计专业改名称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后,未经系统化培训就上岗任教,这些教师数量居多,熟悉大数据的专业人才稀缺,这些教师常常忽视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改革要求,缺乏会计课程的创新,一味追求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导致学生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缺乏对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在互联网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将大数据与会计二者相割裂[2]。现如今,互联网应用于教育界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路径,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但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旧以面授的形式为主,所以形式传统,教具落后,使大数据与会计教学的时效性不足。

(二)实际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實践能力的培养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近年来设立的课程,比起普通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强调会计技术的同时,更强调大数据应用技术,因此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的高职院校教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没有正确的认知,开展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很多教师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偏向理论缺少实践,学生对大数据的理解不深,机械性地学习大数据与会计的理论内容降低了大数据与会计教学的实效性,空有理论知识却无法掌握职业能力,使学生步入社会后面对复杂的大数据信息资料一筹莫展,无法明确自身在大数据时代的能力,没有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工具的采购,很多教学工具落后,无法满足实践的需求。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中,学生最需要亲身理解和体会大数据与会计相关的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很多没有达到标准,降低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实践功能,降低了学习质量和教学的科学性。还有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对大数据的认知理解,在实训课程中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率,这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考评机制过于简单,无法反馈课堂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的开展效果都需要教学考评机制来验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课考评机制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判断教师授课效果的标准,得出的考评数据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考评没有科学有效的机制,多是由普通会计课程变化而来,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内容单调且实用性不强,无法既表现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又表现学生的实践结果,只能作为阶段性知识内容的评价,无法应用到实际中,更不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考评的时候,依旧采用传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率+考试成绩”为考评机制,过于片面且单调。并且教师在得到期末或期中考评成绩之后,没有充分利用该数据反馈的信息,而是将考评结果仅仅作为过去的总结,没有利用其规划未来课程方向。对于大数据与会计这一要求高应用能力的专业来说,无法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且降低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未来的授课方向没有较大帮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区别于原本的会计专业的内容就是大数据的知识理解与应用,但是根据学生的反馈,如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依旧和原本的会计专业考评内容没有出入,这种现象限制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限制了培养人才的作用,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来说,考评机制亟须更新[3]。

三、高职大数据与会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业财合一,创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性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一定要围绕时代的需求创新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带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向着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目标前进。根据财政部于2016年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计管理将经历变革才能焕发活力,要在工作中嵌入单位相关领域,以业务流程为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的方法实现业务目标,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使一个会计人才拥有多项综合能力,这样才能统筹企业资源产生部门合力,使会计和业务环节相互对应。因此也可以说,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要培养职业能力就要以业财合一、管理转型为课程目标,再设计大目标下的详细目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详细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置,即能力、知识和素质。能力目标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核心内容。基于布鲁姆认知模型理论内容,课程的能力目标应当沿着认知、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等级进行,也就是说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要从认知大数据与会计的概念、方法,到应用大数据与会计,最终掌握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应用各种业务软件和大数据技术的流程,能够为大数据业务技术提出设计应用方案,做到业财合一兼容发展,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能力标准。而知识目标相对于能力目标,更偏重理论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云计算、物联网、AI等知识内容,熟悉在大数据视域下会计的运作,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新时期会计的不同模块功能,理解业务处理逻辑,使业务与财务能够发挥合力。最后一层是素质目标,对于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来说,素质目标偏向感性,但作为新时期的必然要求之一,也需要学生具备、教师重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内容,培养学生业财合一模式下的素质要点,培养学生严谨、诚信、细致的良好素养,具备业财合一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主动将知识进行业财合一,使学生满足未来企业的需求。

(二)“1+X”制,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9年,有关部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为经济市场注入活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其中提到院校应当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拥有充分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状况,并且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职业技能水平方面的优势,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要选择合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确定参加试点的专业,重新规划课程体系设立教学目标,将高职院校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有“1”和“X”的有机衔接,将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也可以选派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熟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建设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培养和招聘方案,打造“双师型”教师,即拥有“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如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增加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会,拥有丰富的大数据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双师型”教师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将创新的证书制度和培养教师的举措加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策略中,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促使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让学生不再是“死学”“硬学”,而是具有证书导向和职业导向地灵活学习[4]。

(三)多元化考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保持平衡

传统的教学考评机制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学习成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情和市场需求改善教学考评机制。首先对现有的教学考评机制作出评估,加入实践能力部分的考评,占比50%,理论理解是次要部分,占比35%,最后才是出勤率,占比15%。实践能力+理论理解+出勤率才是最终的成绩评分。实践能力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沙盘操作来进行测试,或者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身成绩,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情况,如果是与企业合作,也可以同企业一起设计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评内容[5]。理论部分通常是由教师出卷子当堂测试,为此教师可以挑选企业的特殊业务诉求,让学生按照引入诉求—分析数据—对比普通业务—再造特殊业务处理流程的方式进行解决,让学生在理论部分也能结合实际的例子明确大数据与会计操作流程的规律,让学生养成逻輯思维的良好习惯。而出勤率方面,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大院校都开启了线上授课渠道,教师也可以利用线上考勤系统开发有关功能。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网络教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题目,供学生作为签到的凭证,或者是阅读一些网络资料库的文章,由教师下载知网、维普等平台的刊物发放给学生,学生进行阅读,自然在签到的同时学习了大数据与会计的外延知识。考评对教师来说是对过去学习内容的反馈和对未来教学规划的考量,对学生来说却是一段时间努力学习的成果,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并且根据最终成绩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果是实践能力不足就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如果是理论知识不足就增加理论方面的学习,充分利用考评数据让学生学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主动学习和探究,弥补当前学习的不足,提高学生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能力[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是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仅仅停留于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因此要多加强对教育过程的分析,摒弃传统模式带来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评机制的不足。注入创新活力,采取业财合一、“1+X”融入课堂、多元化考评的策略,符合市场要求来改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使职业技术学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拥有高端技术水平的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并被社会所接纳,推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胜军,涂唯维.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5):33-36.

[2]张月兰,吴加权,魏海通.“大智移云”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2):122-124.

[3]邓聃,杨霞.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J].质量与市场,2021(24):82-84.

[4]金爱华,张弛.基于人生教育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1,7(34):184-188.

[5]张冬梅.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再设计:以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8):232-234.

[6]王晓丽.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融入“1+X”证书制度实践研究[J].河南农业,2021(21):10-1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