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统华
语文教学具有突出的人文性与抽象性,因而需要一种非常直观、有趣、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弱化语文教学的深奥性与复杂性,强化语文课堂对高中生的吸引力与引导力。科学育人观催发了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与教学质量的主观诉求。因此,教师开始注意到微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适宜性、直观性与趣味性,开始使用微课对高中生进行兴趣激发、知识积累、视野拓宽与能力培养,借助微课的教育价值有效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广大教师纷纷致力于微课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科学实施与对策探究,力求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知识积累、能力训练与素质发展创造一个最优化的成长环境。
一、在趣味教学中实施微课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以文本形式向高中生输送文化知识、思想教育与德育资源,因而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需要实施趣味教学,“对症下药”地解决语文教学的课程认知需求。而微课以声、光、电为三维表现元素,能给予高中生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与认知体验,因而难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猎奇心理、认知兴趣与探究动机,从而能将高中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固定在语文教学中。
例如,在《雨巷》的学习中,诗人戴望舒为读者描绘了一种极具想象力、艺术力、审美力以及传统韵味的唯美意境,值得高中生去体味、去想象、去感悟。因此,教师为高中生提供徐涛朗诵的配乐诗《雨巷》,而且配有视频,能让高中生在淋漓的小雨、古朴的房屋、静寂的环境、古色的油伞、优雅的倩影中去主体感悟作者戴望舒隐含其中的青春的萌动、美好的憧憬、淡淡的哀伤以及理想的幻灭。因此,微课资源给高中生创造一个有景、有情、有趣、有感、有悟的人性化认知环境,借助亲切可人、唯美艺术、清新雅致的直观画面去感悟《雨巷》中唯美的姑娘这一意象体所承载的“求之不得”后的伤感。
二、在翻转教学中实施微课
翻转教学分为课下预习阶段与课堂合作阶段,教师无法使用传统方法高效地指导高中生进行课下预习活动,因而成为翻轉教学的“一大弊病”。然而,微课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在高中生的课下预习活动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导引信息“无形地”传递给高中生。因此,教师要发挥微课体量较小、内容具体、便捷高效的优势,科学指导高中生的课下预习,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学习中,朱自清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浪漫优雅、惬意可人、婉转含蓄的文学意境与艺术氛围,因而高中生只有在预习中切实进入课文内容中的想象空间,才能切身感悟到课文内容中的文学魅力、艺术神韵与美学意境。为此,教师可以为高中生提供精心挑选的以古筝名曲《渔光曲》为内容的微课资源去指导高中生的课文研读,利用古筝悠远、舒缓、深厚的艺术音色去点拨思维、渲染氛围、催发想象、融入意境、感悟唯美。因此,艺术化的微课资源能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抒情散文中的艺术内涵与美学境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文学特色。
三、在主体教学中实施微课
语文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人文性、思想性与教育性,因而需要高中生在主体参与、课堂讨论过程中实现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与心理交融,才能在高中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中切实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觉悟与品质修养。因此,高中生迫切需要一种刺激性的感知资源,促使自身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与心理愉悦之中,自然能在主体教学中展现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成长。
例如,在《劝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直接将古文认知中需要掌握的内容知识列举出来,为高中生提供主体探究的具体活动任务。如,古今异义词“爪牙、金、参省”、通假字“輮、暴、知、生”、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词多义等内容,以此指导高中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非常具体的探究任务。因此,微课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主观处理结果一一具化展示,有效指导高中生进行有目的、有设计、有过程、有效果、循序渐进的合作探究过程,切实体现微课资源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微课在趣味教学、翻转教学、主体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探究热情与发展意识,从而将高中生的认知状态与主体能力调整到最佳。因此,教师要科学开发微课资源的科技性、先进性、直观性与实效性,切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高中生创造出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科技力量、直观有趣和便捷高效的认知方式与成长环境,充分激发高中生的生命活力与发展潜能,实现主体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芬.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语文(中旬),2014(12):107-108.
[2]谷莉莉.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17):47-48.
[3]杨波.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