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辉
[摘 要] 愛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大学生建立民族自尊、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起到关键的正面作用。在环境育人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价值,将其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渗透到高校育人体系中,成为广大一线教育者亟须深思熟虑的重点课题。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分析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文化环境育人理念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10-03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也为现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性指导依据。校园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几乎占据了大学生涯所有时光,所以高校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上应高度重视,有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认知提升到情感认同再到主体践行的层面上,促进大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一、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展现校园文化环境设计的实质目的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的宗旨即为协调校园人与生活景物、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人与环境实现高度融合统一。社会的每个个体都是环境存在的主体及其服务的对象,因此寻求人与环境的相互和谐是校园文化环境设计的初衷。当然,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还是有别于其他环境设计的,它主要是通过设计来营造一个更适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舒适环境,以此满足个体主观上的现实需求。换句话说,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就是要以原有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科学化、艺术性的方式积极协调自然、社会以及人的关系,最终创设出契合大学生需求的环境空间[1]。
因此,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应遵循实用性、美化性的原则,广泛利用教育条件及文化环境来引导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在校园氛围中感化和熏陶,继而发挥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在长期环境激励下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强有力的精神根基毫无疑问就是爱国主义,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应主动将浓厚爱国主题元素作为基调,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接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以及文化观,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方位落实[2]。
(二)全面贯彻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今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网络信息影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新时代必须重点关注的思政课题。所以,高校使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形成紧密关联、深度融合,促使爱国主义教育既深入人心又更接地气,这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备极强的目标性和实效性。
纵观整个现代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传输的及时快捷性、网络信息的不可甄别性,使得不同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相互碰撞。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相对还不够成熟,分辨和应对不良信息的能力相对还不成熟,极易受到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继而迷失自我,降低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甚至可能做出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的错误行为。
因此,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能仅仅只学知识和长本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崇高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所学和所长,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奋斗。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基于此,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必须围绕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根植爱国情怀,逐渐形成报国之心及爱国之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赋予其强大精神动力。
(三)高校营造优秀德育环境的必然需求
校园文化环境毫无疑问是高校德育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理论上看,校园文化环境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目光所见的硬件环境,而另一方面则是依托硬件环境营造的软件环境,软硬环境相辅相成,造就了校园文化环境的整体。此处所指硬件环境即为以物质为载体而客观存在的所有校园实体,如校园教学楼、绿化道、文化廊、人文景观、宣传栏、图书馆等,而在这些实体上展现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标语、图文等则为软件环境。软硬环境的有机融合赋予了物体以生命的灵性,使其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和谐美感,创设出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大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时时受其熏陶,必然会获得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3]。
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健康、文明向上,才是理想化的教书育人场所。在社会越来越开放自由的时代背景下,也更加提倡“开门办学”这一理念,如此也让高校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教育形势,因此如何有效设计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个重点课题。高校不仅要重视校园硬件环境的实用性,还应使其体现出软件环境上的艺术化构造,考虑校园德育氛围的营造。通过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意识、民族自信,还可以满足高校德育环境创设的实际需求,所以这也是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融入愛国主义教育的合理路径
(一)把握好高校育人主旨与文化环境设计的相互协调性
思想意识决定行为导向,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也是一样的道理。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环境设计理念,以创新的设计视角对校园环境进行艺术创造,充分结合学校的文化特征,展示出特色化的人文气质和情怀,从而令整体环境设计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有力表现方式。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出发,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应积极融入与之相匹配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设计者应将校园文化设计落脚点放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以实用性为主,让校园环境适应于师生开展日常生活学习;第二,以功能性为辅,致力于营造爱国主义文化氛围,将良好的爱国、爱党、爱民族精神传递给大学生群体,以此才能在提高环境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正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可度、对文化的自信力,提升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因此,设计者应大胆开拓设计思维,尽可能在设计环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如设计图书馆一角时,可通过混搭设计风格,以爱国主义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来创设室内空间,以此更好地迎合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具备教育的内涵意义[4]。通过此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思维,保证功能与形式二者兼备,使其更好地融入校园整体文化环境中。
(二)重视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并彰显本土化特色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尤为强调“和合文化”,而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也应如此。首先,设计者需要从校园宏观上掌握好设计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与实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考究,促使设计整体与各个细节相互呼应,通过整体凸显出细节的用心之处,借助细节体现出整体的精神面貌。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中,就需要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构造、细化突出。比如,在宣传团结友爱这一主题时,可设计人与力量的元素造型;在表达民族复兴这一主题时,则可以将当代中国成功事例与现代元素结合等。其次,在遴选图形、符号等元素时,还应着重了解表达内涵,继而合理应用到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使之与文化表现意图形成高度融合[5]。最后,设计者还应充分结合高校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甄选可呈现出地域色彩的、因地制宜的文化素材,以此让师生增强对校园文化环境设计的认同感。比如,高校广场设计醒目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雕塑作品,展现出校园整体精神抖擞的面貌;在文化廊设计中突出特色,将具有本土代表性的爱国历史人物和事迹加入其中,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到爱国文化,更有利于他们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如浙江宁波所特有的“宁波帮精神”中就不乏众多的爱国、爱民、爱家乡的感恩元素,作为宁波地区的高校可适当应用,打造高校感恩文化园、感恩亭等,将其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载体,这远比宣扬某些本地大学生感到陌生的典型要更具针对性和代表性一些[6]。
(三)重视环境布局结构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相互联系
在设计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设计者应注意环境布局结构理论的实践应用性。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所面向的服务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且新潮,不喜欢循规蹈矩、传统守旧,而新鲜刺激感则更受他们的欢迎[7]。基于此,设计者应在融入爱国主义元素的同时体现出创新理念,尤其是要让爱国主义元素具备极强的当代认知感及感染力。与此同时,还应充分结合空间的识别性,塑造良好的空间位置感,以此令受益主体在进入特定空间之后切身感受到空间的象征、情感和内涵[8]。简言之,就是要尽量让环境具备较强的辨识度和感染力,形成强烈的气场空间,继而激发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满足感,增强文化认同意识,提高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
所以,将环境感知理论与氛围创设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感知到来自环境的各种视觉刺激,再与其之前的认知经验有机融合,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感知过程[9]。如前所述,青年大学生处在思想活跃的关键期,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而由于他们是非辨识能力还较弱,如果仅强行灌输爱国主义,则会局限其认知性,使其缺乏情感意识,更不可能去谈实践爱国行为。而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则能促使他们产生熟悉亲切的认同感,让他们自然地接受更多的文化信息,强化对爱国主义理论的解读,切实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四)突出细节元素的合理应用及其设计构造的考究性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要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融入,设计者必须彰显出细节元素的应用合理性,其中色彩的设计非常重要。通常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应用不但要遵循色彩构成原理,应慎重考虑其应用的具体空间位置,还应充分权衡受众群体的需求因素等,这样才能真正让色彩给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融入更深刻的内涵。
首先,色彩一般都具有隐喻性特征,所以在设计校园文化环境时,设计者应积极利用色彩来正确诠释其代表内涵及价值导向,以色彩给环境的受益群体传递一种视觉上的心灵享受,这样他们才会对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环境形成深度认同感。其次,色彩还有其代表性和象征性特征。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色彩的应用就十分讲究,不同时代的房屋建筑都有着自身的色彩风格,如白墙红瓦、灰白色调等,都具有其时代性和民俗风情。所以,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也应充分重视色彩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体现作用。在我国历史上,传统文化中多以红色、黄色来表示喜庆、圆满、和谐的文化寓意,这一点也可效仿应用到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营造出积极热情的爱国主义氛围[10]。此外,要酌情考虑颜色的适量原则,因为过度利用红、黄颜色会在视觉上形成压抑感,设计者应在此基础上考虑一些体现青春激昂、活力四射的蓝、绿色调;还有高校大量应用白色基调来打造整洁亮堂的校园环境也更为贴切其文化气质[11]。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不但要重视外在造型的美观得体、创新实用,还应彰显其潜在的社会主义文艺特质,解决文艺服务于谁这一问题。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合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完善环境整体构造的基础上,还可体现其强烈的人文价值,让校园文化环境内外兼修。当然,在设计中要尤为重视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如一些文化元素和符号的合理应用,这些独立存在的元素并非只是一种简单形式上的堆砌而已,而是要在创新的设计理念上加以布局和组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继而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有机融合在一起,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物质潜在的功能优势,最终达到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目的,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家国意识以及责任担当,让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未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其力量。
参考文献:
[1]孔斌.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J].设计,2020,33(16):141-143.
[2]白永生.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3]李欣,李华.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5):9-11,51.
[4]孙佳丽.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才智,2021(21):16-18.
[5]陈改革,李泉豫,樊宗山.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河南农业,2020(24):54-55,58.
[6]姚远.校园文化建设中视觉语言的应用:昆明呈贡大学城[J].青春岁月,2014(6):185.
[7]刘果.校园文化建设要突显新时代特色[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3):104.
[8]肖怡.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9]周杰,张洁,罗宗军,等.浅析高职院校新时代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J].中文信息,2021(8):165-166.
[10]李艳涛,李勇刚,王静,等.高职院校拓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研究[J].魅力中国,2021(34):240-241.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