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兰
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言:“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明说出来,而是加以暗示。在书面表达中,有时因为一些特殊需要,作者想传达某种意思但不能直接说明己意,就会采用“言外之意”的表达。有人称之为“弦外之音”,强调一种“空白”“留白”的艺术感。带有“言外之意”的语句,不仅能呈现出语言文字的独特意蕴,而且能传达出特别的艺术效果。如何读懂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结合语境,据已言推未言之意。
很多时候,文中已经表达出的意思只是表象,根据已给出的文字,从逻辑关系上推想作者未说出的话,才能真正听到作者的心声。如《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结尾写了孙少平出院回到煤矿,等待他的是惠英嫂和明明。结合整本书里孙少平和班长一家的往来,如亲人般的相处模式,以及少平从心底对惠英嫂的认可,从情感自然发展的方向进行揣摩,惠英嫂不正是少平情感的归宿吗?二人未来的情感动向不言而喻。
二、透过语气、语调,揣摩深层之意。
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每说一句话都有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情况下,话语的音高、语调、重音、语序等相对固定,一旦作了刻意的調整,听者就很容易发现对方语气的不寻常,从而获取话语中的新信息。这种表达不着痕迹,使得交谈能够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你怎么能这么不照顾自己呢?这句话的重音如果在“照顾”二字上,言外之意是: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传递的是关心和担忧;如果重音在“这么”上,弦外之音是:你做事的方式方法欠妥,有委婉的责备之意。
三、根据修辞手法,推想言外之意。
1.“双关”,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能使某一词句表达双重的意思。
如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和“思”谐音双关,表面上是说春蚕吐丝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实则指对爱人的思念会延伸至生命的终结。
2.“反语”,即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头发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其中“标致”就是反语,言外之意是:实在丑陋极了,表达了作者对留学生思想上不思进取的讽刺。
四、调动知识积累,读懂言外之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对“言外之意”的解读不能局限在延伸、猜测,积淀一定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话剧《陈毅市长》中,陈毅在拜访化学家齐仰之时说过一句话:“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碱性”“中和”均为化学中常见的概念,了解了一定的化学常识,这样的“言外之意”便能一下明白了。
如何读出“言外之意”,大家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