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荣玲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创伤骨科患者采取强化疼痛护理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安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A组和护理B组,每组各30例。护理A组行强化疼痛护理,护理B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睡眠质量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后,护理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后,护理A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后,护理A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 。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采取强化疼痛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消除其负面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伤骨科;强化疼痛护理;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焦虑、抑郁
创伤骨科患者常因肌肉骨骼受损严重产生强烈的疼痛,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严重影响,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恢复 [1]。强化疼痛护理则是按照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緩解,从而促进其治疗效果。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证实 [2]。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安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强化疼痛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安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A组和护理B组,每组各30例。护理A组行强化疼痛护理,护理B组行常规护理。护理A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43±4.32) 岁。护理B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6.36±4.56) 岁。组间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可对比。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 患者相关症状均满足创伤骨科疾病相关标准;(2) 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 患者基础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1) 患有其他严重性疾病者;(2) 患有精神类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3) 基础资料缺失,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护理B组予以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指导以及常规疼痛护理等。
护理A组予以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心理干预。因疾病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感,使得患者难以忍受,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患者在产生负面情绪后会导致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差,以至于影响其康复。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按照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疼痛产生原因、缓解方法、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促使患者对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更好得了解。与此同时,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心理疏导中,给予患者关爱、鼓励,提升其信心。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讲解自我疏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法,可采取听音乐、看电视以及聊天等方法来缓解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
(2) 无痛操作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创面处理期间,需要贯彻无痛操作理念,切实降低患者的疼痛。如在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过程中,确保动作轻柔,以免牵拉伤口导致患者疼痛。同时在操作期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反应。
(3) 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疼痛等级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对轻度疼痛患者,可采取转移注意力法,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疼痛,可采取听音乐、读书等方法。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结合上述方法按照医生指导给予其镇痛药物进行干预,在用药前需对患者讲明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以免出现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睡眠质量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1)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越严重 。
(2) 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情况,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3) 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后,护理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后,护理A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后,护理A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见表3。
3讨论
创伤属于机械原因导致的人体组织以及器官产生破坏 [3]。创伤临床上较为多见,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业、工业也随之发展,这就造成了各种创伤性疾病发生率增加 [4]。疼痛属于创伤骨科患者多见的症状,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和患者肢体、骨骼以及肌肉受创有着直接的关系 [5]。疼痛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影响患者的心理,造成其睡眠质量差及负面情绪等,影响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6]。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其预后。
此次研究中,将强化疼痛护理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中。此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较为注重,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依从性。对患者的伤口采取无痛处理,能够减少疼痛的产生,防止加剧患者疼痛 [7~8]。在疼痛护理中,按照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轻度疼痛采取非药物干预,重度疼痛则采取镇痛药物干预。此外,为患者讲解疼痛相关知识,如产生疼痛的原因、干预方法等,进而可较好的缓解其疼痛 。
本研究结果可见,护理后,护理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 。说明强化疼痛护理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护理A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 。说明强化疼痛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护理A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評分低于护理B组(P < 0.05) 。说明,强化疼痛护理能够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依从性。由此结果可见,强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采取强化疼痛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消除其负面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此种护理方法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晓丹.强化疼痛护理影响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8):2.
[2]钱云波.强化疼痛护理对围术期骨折患者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名医,2020,54(1):1.
[3]韩涛.强化疼痛护理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医学研究,2020,54(43):165-166.
[4]刘利双.强化疼痛护理对于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2022.43(5):123-124.
[5]罗玉梅,黄炫杰,桑子洋.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与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3):2.
[6]解妮娜.强化疼痛护理应用于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2):2.
[7]王文英.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22,32(8):12-13.
[8]叶子蕾,杨磊,梁素琼.疼痛强化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系统医学,202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