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公印 罗公敏
摘要:目的 探究量化管理护理模式对急诊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改善与作用。方法 选取2020~2021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78例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量化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灌洗效果、护理满意度、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院前急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及院前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针对急诊中毒患者,实施以量化管理护理模式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可获得理想的急救效果,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与住院时长,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量化管理护理模式;急诊中毒;院前急救
中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危重症。神经中枢抑制、呼吸或循环衰竭、死亡是重度中毒的主要表现,急救是中毒患者的治疗重点,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处置、ICU观察三个阶段[1]。院前抢救是救护中心接到急救电话,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采取急救措施到救护车将患者送至急救中心的这一过程,是急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其工作质量直接关联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合现阶段的情况,管理制度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质量体系不健全以及执行力度不够,是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2]。量化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为核心的全新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及时发现日常护理工作中高发、易忽视的安全隐患与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计划并贯彻落实。量化管理模式在急诊中毒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与活力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严格制度的落实,与患者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确保患者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3]。同时,还可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护理知识,确保护理安全,提升急救成功率。本研究旨在探究量化管理护理模式对急诊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改善与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2021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78例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范围25~65岁,均值(50.31±1.67) 岁。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范围26~65岁,均值(50.79±1.47)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中毒临床诊断标准[4];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不予以支持本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管理。加大急诊护理理论与实操技能的培训力度,理论知识主要借助自学,定期组织急救技能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术、监护仪使用、呼吸机使用、给氧、吸痰、心电图机使用,考核未通过者学习后补考。患者入急诊科后才开始实施一系列急救措施。
观察组实施量化管理护理模式,具体包括:
分组体系。建立健全护理量化管理体系,成立专门安全管理小组,依照护理科长-护士的管理模式,每位成员要树立榜样的力量。
量化管理护理措施。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商定相关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制度方面:界定岗位职责,制定规范化的中毒护理常识与护理工作质量评定标准。患者护理监控措施:制定护理措施、关键环节流程及缺陷控制流程、高危患者护理、危险因素评估表。紧急事件处理方案:地震、台风等公共突发事件,火警等医院意外事件,职业安全防护、警示牌等医护人员知识方面。小组成员定期巡查病房,定期组织大型讲座,强化急诊护理急诊中毒患者院前抢救护理知识,分析并整改病房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护士长职责:明确各班人员岗位职责,规范急诊护理操作、服务流程,强化见习护士管理;建立安全管理轮班制度,指派值班人员巡查病房,重点抢救高危患者;定期检查急救药品、血庫,规避发生急救物品短缺事件;安排好夜班在岗护理人员,以免出现护理资源不均衡情况。护理告知:告知患者住院环境、医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基础的导尿、留置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将安全告示牌、张贴在病区走廊、出口、紧急通道处,保证各通道可顺畅、安全通行;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医用设备、安全通道,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由护士长制定全面的评价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评分。由小组制定整体的大纲制度,各科室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细化。
基于量化管理的急诊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接到求救电话,了解患者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中毒剂量等基本信息,在电话内指导患者家属去除有毒药物,反复清洗污染地方,将大量温水灌进患者胃部。及时出动救护车,携带充分的急救器材。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后,评估患者的中毒情况,采取急救措施。明确病情后,静脉滴注5~10 mg阿托品,随后每间隔3~10 min推注5~10 mg阿托品。早期予以足量的胆碱酯酶复能剂,首次予以氯解磷定2 g,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胆碱酯酶活力反复使用。
针对呼吸异常患者,及时开放气道,行气管插管,必要是予以心肺复苏。清醒患者予以左侧卧位,保持胃底低于最低位置,幽门处于较高位置,联合幽门保护性痉挛收缩,尽量将毒物积存于胃底部。口服毒物缓和需要及时使用洗胃机,先抽取患者的胃内容物,灌注洗胃液,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利尿剂、导泻剂等辅助治疗。在重力作用下,胃内容物积攒在胃大弯侧,以此减少呕吐量。同时,观察患者胸腹部是否存在隆起,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的情况,控制温水的进出量,将每次进入的溶液量控制在200~300 mL。洗胃量一旦过大,会导致患者急性胃扩张,促进胃壁吸收毒物,同时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激发反射性,诱发心脏、呼吸骤停,并且还会导致患者鼻口处涌出大量液体,引发窒息。细致观察洗出液的性质、量、颜色,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护送患者途中予以心电监护,紧密监测喊着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与瞳孔变化,与医院保持联系。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昏迷时间与住院时间并比较。
以自制問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比较。
统计并比较两组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与院前急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灌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与院前急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与院前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3。
3讨论
危急重症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为院前抢救,高效的院前抢救工作可为急诊救治医生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5]。由于院前急救岗位的特殊性,非常有必要对急诊院前抢救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与提升。从到达现场的第一个救援者实施有效处理措施算起,到救护车到达对患者实施急救,再到医院急诊室的整个过程就叫做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改进与优化,患者不再只是等待救助,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急救手段送到危重患者身边,尽最大的努力缩短患者的治疗空白期。
量化管理模式是指具体量化院前急救的每一个步骤与环节,有机结合逻辑与实践,明确院前抢救护理工作每个环节的职责,针对急救过程中每一个危险实施量化管理。同时强化急救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化其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患者治疗安全与生命安全,离不开有效的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特别是针对急诊中毒患者。针对其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与责任心,严格控制护理不良事件,避免患者的急救效果受到影响。
结合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急救效果更理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节省患者治疗费用。常规的急救方式无法满足目前急救中毒患者的急救需求,且较为片面。基于量化管理护理模式下急救中毒患者的院前护理,抢先一步让患者脱离危险,缩短了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与院前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可知,对于急性中毒,院前急救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院前急救中,在医生未到达救援现场之前,可以通过电话来指导患者家属予以患者简单的救助措施,在运送过程中进行洗胃处理,针对休克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毒物对患者器官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确保预后,保证急救效果。
综上,对急诊中毒患者实施基于量化管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可以获得理想的急救效果,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和住院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松,王真.量化评估策略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的价值分析 [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3):434-435.
[2]蔡辉,洪稚夏,温育鸿.综合性急救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7):2990-2993.
[3]张向文,范美娟,孟祥涛.院前急救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分析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7):145-147.
[4]江少国.葛花解酒汤灌肠联合西药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6):84-86.
[5]张高峰.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 [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4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