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贞 韩蓉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创业的关系对双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缓解金融约束促进创业是直接机制、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促进创业是间接机制的结论。其次,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效促进农户创业。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且覆盖更广。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尤其是社会网络维度广的农户。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就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创业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素养;农户创业;金融约束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22)04-0118-1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就业形式。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口号,旨在促进创新创业,缓解就业压力。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强调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发展,把握发展机遇,激发创业活力。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大对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的激发力度,让双创蓬勃发展。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均表明创业已成为重点关注问题,其不仅能为家庭实现增收,而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多项政策对创业的推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1]。《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创业者普遍存在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已成为创业的主要难题[2]。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可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但传统金融机构基于成本约束和逐利[2]的考虑,不愿意将信贷发放给弱势群体,金融排斥现象严重抑制了农户创业。这一现象在普惠金融得到发展后有所改善,普惠金融是指以低成本可持续方式为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3]。在普惠金融发展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开启了普惠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新篇章[4]。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金融服务行动,与P2P有着一定的区别。P2P原指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贷业务,后不断发展到借贷平台等,而数字普惠金融的涵盖范围更广,其不仅包括网络借贷平台,还包括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构结合等方式。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信息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效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创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有力支持[5]。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缺陷,使长尾人群以低于传统金融的成本获得信贷等金融服务,缓解了创业者的金融约束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能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互联网整合了大量有关借款人的碎片化信息,能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征信水平等及时作出评价,降低了信用评估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程度[6],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贷约束,促进借款人创业行为的发生。
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推动下,本文试图探究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二是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效促进了农户创业。从理论上梳理了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创业之间的关系,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验证。
二、文献综述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其对创业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对文献的梳理。
(一)影响创业的因素
学界对影响创业因素的研究颇为丰富,除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资产、收入等常见因素外,还从家庭创业和农户创业两方面展开。从家庭创业的角度来看,流动性约束[7]、正规信贷可得性[8-9]、自由财富水平[10-11]、当地金融发展水平[12-13]、风险偏好[2,9]、信贷约束[2]等因素均会对家庭创业产生影响。从农户创业的角度来看,信贷约束[14-15]、村庄金融环境[16]、家庭收入结构[17]、风险态度[18-19]、金融排斥[20]、农村金融多样性[15]等是学者们提及较多的影响因素。而在众多影响创业的因素中,金融约束、风险厌恶程度被学者认为是制约创业的重要因素。
(二)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关系
就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影响创业这一问题,学者们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宏观方面,谢绚丽等论证了数字金融主要以打破地理限制、降低交易成本、创新等三种机制促进“草根”人群和小微企业创业[1]。李建军和李俊成认为普惠金融提供金融服务时应更注意金融广化,且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居民金融能力增进创业[21]。周弘认为消费者金融教育水平越高,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越高[22],这与尹志超等[23]得出的结论一致。张林和温涛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创业的影响存在基于自身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只有跨过这一门槛,其促进效应才能得到发挥与提升[24]。微观方面,湛泳和徐乐验证了“互联网+”下的包容性金融可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升风险偏好程度两个渠道促进城市高收入、高受教育人群的创业[9]。何婧和李庆海得出数字金融的使用有效促进了非农创业并提升了农户的创业绩效,且更多地激发了生存型创业[25]。谢文武等也得出了这一结论,认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为农村家庭提供融资新渠道进而对创业起到促进作用[26]。曾之明等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在完善功能机制、弥补传统金融的劣势后,支持农民工创业的可行性很高[27]。
总的来说,学者们认为影响创业的因素各有不同,但普遍认为金融约束会打消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念头,故缓解金融约束问题可能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活跃度。学者们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普遍得出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创业、只是作用機制不一样的结论。这些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上的借鉴。
三、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作用机制分析
本节主要从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两方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机制。
(一)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直接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其普惠性能有效缓解金融约束促进农户创业。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将金融服务提供给那些偏远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他们往往分布散、规模小、抵押品缺乏[28],这会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很高而收益极低。这些地区由于没有金融服务的供给,也很难发展创业。而数字普惠金融只要有互联网就能实现支付、转账、借贷等功能[1],有效弥补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不到位的缺陷,让意愿创业者破除资金短缺困难,在新冠疫情远没有结束的背景下,这种无接触式的融资服务更成为了全社会的福音。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会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征信记录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农户在这方面,基本不符合要求,且时间成本、差旅成本等较高,而借款人会因信贷成本高,转而寻求其他融资渠道的可能性极大。数字普惠金融只需要在创立初期投入资金用于研发技术、创建平台等,后期数字普惠金融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让农户可用极低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缓解融资压力,进而提高创业活跃度。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H1: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约束直接促进农户创业
(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间接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通过提供信贷支持直接促进农户创业,还可以通过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间接提高创业活跃度。有学者认为,相较直接的资金供给,数字金融对金融素养的提升显得更重要[21]。一方面,金融市场上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与复杂程度正日益上升[29],金融素养的提升可以让农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加了解,并合理地选择适合的金融工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升潜在创业者的金融素养,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农户的金融素养越高,越能实现对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进行创业的可能性也更大。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为被排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提高了他们包括交易工具使用、风险认知、风险管理等在内的金融素养,使得潜在创业者具备了进行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增加了其创业的信心。故金融素养的提升可能成为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创业的重要渠道,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H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进而促进农户创业。
四、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项目中受访者为农户的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20112018)中的2018年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是一涵盖居民经济活动、教育成果、家庭关系等内容的大规模社会跟踪调查项目,在剔除缺失数据和无效数据后剩余有效样本9 584个。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涵盖总指标,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3个分指标,能很好地衡量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
(二)指标说明
1.被解释变量:农户创业决策(FED)。农户创业决策既包括农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也包括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本文借鉴何婧和李庆海[25]的观点,若农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则认为农户进行非农创业;若农业经营当年总投入成本在2万元及以上,视为涉农创业。在有效样本9 584个中,农户创业样本共有1 309个,创业率为13.6%。
2.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DIF)。采用2018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衡量各省市自治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选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3个细分指标探究其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省级均值从2011年的40.00增长到2018年的300.21,这说明中国数字金融在这七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
3.控制变量: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人口特征及经济特征均对创业有显著影响,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被认为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30]。(1)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是否党员、健康状况;(2)家庭关系变量:家庭成员数、社会网络维度;(3)家庭经济关系特征变量: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人均支出、金融资产、家庭净资产、外出打工人数、金融约束;(4)工具变量:各省互联网协议地址(IP)占比。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计量模型
借鉴以往学者对创业决策的研究以及被解释变量是二值虚拟变量这一事实,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创业关系的模型设为如下Probit模型
(1)式中:因变量FED是衡量农户是否选择创业的虚拟变量,农户选择创业,则FED=1,否则FED=0,G(·)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DIF衡量各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分指标表示;Xi为其他控制变量。本文主要关注系数β1的符号和大小,若β1为正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显著,则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
(四)内生性检验与工具变量识别
在现有研究中,内生性问题普遍存在且会影响回归结果,使标准差和检验统计量出现偏误,故本部分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在多次尝试之后用各省IP占比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工具变量。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业务提供服务主要借助于互联网,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IP占比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各省IP占比与农户创业决策之间并无直接联系,故各省IP占比可能会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有效工具变量。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其他外生变量以及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残差序列,并用农户创业对所有变量以及残差序列做OLS回归以检验残差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残差的系数为0.000 806 9,p值為0.006,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是一个内生变量。
对工具变量进行检验,即在假定其他变量与残差序列不相关、且残差期望为0的条件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其他外生变量与工具变量回归时,工具变量的系数是否为0,若不为0,说明各省IP占比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相关关系,且根据分析,应该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回归结果,各省IP占比的系数为542.978,p值为0,表明各省IP占比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各省IP占比能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一个有效工具变量。
五、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回归结果分析
(一)基准模型
表2显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回归结果。模型Probit(1)只加入了数字普惠金融,模型Probit(2)引入了所有控制变量,模型Probit(3)则是加入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第1列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边际影响为0.001 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率。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严格为正。在第3列中,用各省IP占比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工具变量,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边际影响为0.005 3,显著性很高,相比第2列的边际影响有很大提升。这3列的结果都表明,即使控制了其他相关变量,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确实能促进农户创业。
(二)数字普惠金融分指标对农户创业的影响
本部分进一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3个分指标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第1列结果表明,覆盖广度对农户创业的边际影响为0.004 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每提高1%,农户创业的概率就提高0.004 5%,这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能将长尾人群纳入到服务范围内,有效促进农户创业。第2列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同样能促进农户创业。从第3列的回归结果看,数字化程度同样能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从这三列的边际影响来看,数字化程度相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户创业有更明显的影响。第4列是将这3个分指标同时包含在内得到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不再显著,而覆盖广度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仍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创业应从覆盖广度出发,即打破空间限制和信息壁垒,为更多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三)稳健性检验
尽管表2的基准回归结果已经决定了个体、家庭变量,但可能存在潜在的影响因素导致结果存在偏误,表4是稳健性检验后的结果。
前文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本部分进一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创业强度即家庭中创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影响,由于对未创业家庭来说,创业强度为0,故本文使用Tobit左侧截断模型进行回归。表4中,第1列是仅包括数字普惠金融的回归结果,而第2列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强度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为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家庭中农户创业人数,提高农户创业的参与度,与前文的结论一致,表明前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四)异质性检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和社会网络维度上的差异。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创业影响的异质性。
1.区域异质性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数字发展水平也存在区域差异。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是否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性?故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角度对总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从表5的结果可以得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促进了东中部农户创业,较为明显的是中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这表明中部地区的农户创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比较敏感[26],但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户则相对迟钝,这可能与数字金融的“中部崛起”有关,而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建设缓慢,创业活跃度有待提高。
2.社会网络维度异质性
本文用家庭当年的人情礼支出来衡量家庭的社会网络维度,结合现实情况来看,社会网络维度广的家庭在创业决策时能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也能缓解创业时可能面临的信贷约束。故本文按四分位数将社会网络维度分为1 000元以下、1 000~2 000元、2 000~5 000元、5 000元以上4类,探究各类情形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从表6的回归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在人情礼支出1 000元以下和2 000元以上(含2 000~5 000元及5 000元以上)农户中更明显,人情礼支出低表明家庭收入低、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大,更有可能选择创业摆脱困境;而人情礼支出高表明家庭的社会网络广,有一定的积蓄,解决创业面临的信贷约束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创业。
(五)作用机制检验
前文的結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户创业。就作用机制而言,本文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为潜在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创业时面临的金融约束问题;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以其普惠性将更多的弱势群体融入主流金融体系中[21],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金融素养包括交易媒介使用、风险认知、风险管理等,进一步使潜在创业者具备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与素质。鉴于此,本文将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
1.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约束
金融约束的存在导致潜在创业者因缺乏资金支持而难以成为创业者,亲朋好友也只能解决少量资金问题,而民间借贷的利率较高,还贷压力大。当借贷需求无法满足时,潜在创业者会转向正规金融机构,但是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苛刻,往往很难满足借贷者的资金需求。数字普惠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传统金融获客成本及风险评估费用过高等问题,提高了信贷服务的可得性,扩大了潜在创业者的资金来源渠道。
本文将问卷中有“借款被拒经历”的农户视为存在金融约束,赋值为1,不存在赋值为0。表7显示了基于金融约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约束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确实能缓解金融约束。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约束的交互项对创业的回归结果显著为正,说明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农户受到的金融约束进而促进创业,假说H1得到验证。
2.数字普惠金融与交易媒介使用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将线下支付交易转向线上,极大地便利了资金往来,节约了交易时间,使得交易能在瞬间完成。如支付宝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电子商务的维度和空间[27],降低了网络经营者的创业门槛,让更多的人以开淘宝店铺、直播卖货等方式获取生活来源。
问卷询问了受访者过去12个月网上购物(网上缴费)总共的花费,若受访者有花费,则认为有使用支付宝、手机淘宝等交易媒介,将交易媒介使用赋值为1,否则为0。表8的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促进农户的交易媒介使用,且数字普惠金融与交易媒介使用的交互项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以提高交易媒介使用的路径促进农户创业。
3.数字普惠金融与风险认知
创业能否带来盈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风险认知能力和专业素养。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使用者能从互联网了解到更多资讯,也能认识到别人对某一产品、事件的看法态度,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交换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防御能力。
问卷中询问了受访者“请您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一般情况下,投资一只股票比投资一只股票型基金的风险大”,如果受访者回答正确,则认为受访者具备风险认知能力,风险认知等于1,否则等于0。表9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风险认知的关系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确实能提高农户的风险认知能力,且数字普惠金融与风险认知的交互项对创业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部分是通过提高风险认知能力实现的。
4.数字普惠金融与风险管理
人们选择保险服务的目的是降低未来可能的意外造成的损失,保险服务的普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户面临的各种风险提供保障。例如,农业保险体系以及结合信贷与保险的新型信贷产品[14]通过风险共担、风险管理等模式替创业农户摆脱了后顾之忧,激发了其创业的积极性。
问卷中询问了受访者“您参保了哪几种养老保险”,若选择了商业养老保险,则视为受访者具备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等于1,否则等于0。表10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创业者的风险管理能力,且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提供保险服务、风险共担等方式提高农户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激发潜在农户创业者的创业激情。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一方面通过缓解农户创业过程时面临的借贷渠道窄、贷款成本高等金融约束问题,直接促进农户创业,使得自有资金缺乏的农户能够跨越创业的资金门槛;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间接提高了潜在创业者的金融素养,使得潜在创业者具备了创业必需的技术与素养。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项目2018年数据,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创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明显提高了农户创业的活跃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发现覆盖广度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比使用深度程度更大。也就是说,将更多的人群涵盖到数字金融体系中,为他们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比为少数人群提供丰富的服务更重要。研究结果还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收入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尤其是社会网络维度广,可利用的人缘、地缘等关系更多的农户。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显著这一事实,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一是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覆盖率。传统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高,很少会将网点设在偏远贫困地区,将很多人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而数字普惠金融只要有互联网的支持就能提供支付、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不需要像传统金融机构一样的物理网点,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地理限制和信息壁垒。因此,数字普惠金融要进一步发挥其普惠性,充分利用其交易成本低、信息对称性强、服务效率高的优点为更多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二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区域间均衡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区域间发展极不均衡,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得更快,而西部地区发展缓慢,这导致西部很多的人对数字普惠金融并不了解,无从得知数字普惠金融可提供的服务,因此也就无法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鉴于此,应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数字普惠金融,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体验到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三是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在区域间不均衡,在城乡间表现得更不均衡,往往城市的发展要优于农村。相比城市,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较落后,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低,又加上农村居民往往缺乏资金和抵押物等,很难依靠传统金融机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选择创业的概率极低。且农村的网络设施等也不发达,数字普惠金融很难被农村人所知悉,更无法凭借此达到创业所需的资金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农村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支付服务环境,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数字普惠金融,让农村的数字普惠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四是提升农户的数字金融素养。本文的结论显示,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之一,因此提高农户的数字金融素养对推动农户创业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有重要意义。而对农户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主要借助于数字普惠金融基础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进行宣传普及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提供不同的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且需要增强农户对网络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提高其利用网络获取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绚丽,沈艳,张皓星,等.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8(4):1557-1580.
[2]张兵,盛洋虹.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J].金融与经济,2021(1):40-47.
[3]张子豪,谭燕芝.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6):1-7.
[4]张贺,白钦先.数字普惠金融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面板门槛回归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10):122-129.
[5]冯永琦,蔡嘉慧.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创业水平吗?——基于省际数据和产业结构异质性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21(1):79-90.
[6]方观富,许嘉怡.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就业吗——来自中国家庭跟踪调查的证据[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2):75-86.
[7]蔡栋梁,邱黎源,孟晓雨,等.流动性约束、社会资本与家庭创业选择——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9):79-94.
[8]尹志超,宋全云,吴雨,等.金融知识、创业决策和创业动机[J].管理世界,2015(1):87-98.
[9]湛泳,徐乐.“互联网+”下的包容性金融与家庭创业决策[J].财经研究,2017(9): 62-75.
[10]BANERJEE A V,NEWMAN A F. 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2):274-298.
[11]張龙耀,杨军,张海宁.金融发展、家庭创业与城乡居民收入——基于微观视角的经验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7):47-57.
[12]CNAANR A, MOODITHAYA M S, HANDY F. Finan-cial Inclusion: Lessons from Rural South India[J].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2012(1):183-205.
[13]卢亚娟,张龙耀,许玉韫.金融可得性与农村家庭创业——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0):89-99.
[14]何广文,刘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2019(9):73-82.
[15]李树,于文超.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18(1):4-19.
[16]张海洋,袁雁静.村庄金融环境与农户创业行为[J].浙江社会科学,2011(7):2-12.
[17]石智雷,谭宇,吴海涛.返乡农民工家庭收入结构与创业意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1):13-23.
[18]陈波.风险态度对回乡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3):84-91.
[19]程郁,罗丹.信贷约束下农户的创业选择——基于中国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1):25-38.
[20]隋艳颖,马晓河,夏晓平.金融排斥对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3):83-92.
[21]李建军,李俊成.普惠金融与创业:“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J].金融研究,2020(1):69-87.
[22]周弘.风险态度、消费者金融教育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J].经济科学,2015(1):79-88.
[23]尹志超,宋全云,吴雨.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4(4):62-75.
[24]张林,温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居民创业[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4):85-95.
[25]何婧,李庆海.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2019(1):112-126.
[26]谢文武,汪涛,俞佳根.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促进了农村创业?[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7):111-118.
[27]曾之明,余长龙,张琦,等.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民工创业机制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 (12):58-65.
[28]黄益平,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经济学,2018(4):1489-1502.
[29]刘国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现状研究——基于2017年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J].金融研究,2018(3):1-20.
[30]胡振,臧日宏.风险态度、金融教育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8):64-76.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armersEntrepreneurship
WANG Gangzhen, HAN Rong
(School of Financ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Firstly, it comb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mechanisms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ffecting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a direct mechanism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lleviates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promotes entrepreneurship and improving farmers financial literacy and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ndirect mechanism. Secondly,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role of coverage is more obviou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especially for farmers with wide social network dimens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further developing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to promote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financial literacy;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financial constraints
(编辑:段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