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学》教学往往对金融学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不加以区分,形成了统一的教学模式,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金融素养水平和个人金融行为决策乃至财富积累有很大的关联性,而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全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普遍低下,以提高非金融专业学生金融素养水平为教学目标进行《金融学》改革尤为必要。
关键词:金融素养;非金融专业;教学改革
一、 《金融学》统一的教学安排忽视了非金融专业的需求
《金融学》作为经管类院校的基础课,除金融本专业外,其他专业如会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财政等专业均须开设此课程。如果要体现各个专业特点而进行教学改革,需要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同时承担多个专业《金融学》的授课教师来说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大多数教师沿用统一的教学安排。各专业研究领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各异,如国际贸易专业对贸易融资、外汇风险规避、国际收支、国际结算等内容需要深入了解;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比如企业的投融资、商业银行的业务、金融政策的变动对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的影响等。统一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各专业的特点,抹杀了不同专业学生金融知识需求的差异性。
由于没有考虑各专业特点和不同需求,课堂教学和安排侧重宏观金融,而微观金融方面又多是理论,缺少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学生在学习过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时,从消费者角度甚至不知那种按揭方式对自己有利。这也正是非金融专业学生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金融业务时缺少相应的能力,抱怨《金融学》无用的原因所在。
二、 金融素养与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自2003年美国政府成立金融素养和教育委员会(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Commission),金融素养这个概念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对有关金融素养方面的研究。
(一) 提高金融素养作为非金融专业的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金融学》的目的就是较为全面地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可以说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因此全民都必须具备相应的金融素养,然而全球金融素养低下是不争的事实。
1. 微观层面,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金融决策,提高家庭福利水平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决策,需要掌握偏好、风险规避、贴现率、未来收入流、资本市场回报率、借贷可获得性以及收入冲击等(Chai et al.,2010),因而个人金融素养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影响其金融决策的制定。许多文献研究了金融素养水平与个人储蓄行为、借贷行为、资产选择行为以及养老金计划行为的关联性。Behrman et al.(2012)使用了多个工具变量,评估了所有年龄段金融素养水平对拥有财富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水平与财富显著正相关,并且要强于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Rooij et al.,2012)。
2. 宏观层面,金融素养提高有助于金融稳定
金融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融资成本以及借贷行为,通常较高的金融素养水平会比较金融产品的成本,或懂得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融资。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个人和机构金融决策失误不仅造成了个人的损失,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成本。人们日益意识到提高金融素养水平的重要性,正如美国总统金融知识咨询委员会(2008)指出:“虽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不可否认的是金融素养低下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遗憾的是,很多美国人并不具备进行预算、信贷、投资、有效利用银行的必须的基本金融技能,必须提供基本金融教育才能更好地走出正如此次经济危机。”
(二) 《金融学》教学改革以提高金融素养水平的可行性
作为消费者的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其金融素养水平也令人担忧,目前消费者金融知识的获得多是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自我吸收,缺少系统性的学习。大学教育能够提供相对较全面系统的金融知识,对消费者金融知识的获取和金融技能的提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提高非金融专业学生的金融素养为教学目标,就必须打破《金融学》的“大一统”格局。大学阶段是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可塑性极强,针对非金融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金融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全面改革,使学生掌握基本金融知识,具备必要的金融技能,为今后的金融決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才能承担更多的个人乃至社会的经济责任。
三、 以提高金融素养为目标,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以金融素养所需掌握的金融知识改革教学内容
消费行为学家、公共政策家、金融专家等并没有就金融素养概念达成共识。有些学者和专家把金融素养等同于金融知识,有些学者更加重视个人能力。从学者对金融素养的定义,金融素养必要的金融知识,主要是和个人金融行为、金融决策相关的基本金融知识,因此,《金融学》内容上的改革应以微观金融为核心,对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金融学知识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金融实践的发展,加入最新金融产品、金融业务等的介绍。加强有关金融工具、交易价格、投资与风险管理等于金融决策相关的内容。
(二) 以金融素养所需具备的金融技能改革教学方式
金融决策的技能也被很多学者用来界定金融素养,Kozup & Hogarth(2008)认为金融素养体现了“能够权衡和评估与个人需求、价值和目标相关决策利弊的思维能力”。现有文献有关金融素养的操作性定义主要是:基于预算、储蓄、借贷和投资这四方面的行为或能力。教学中不应过于关注理论与政策本身,而应关注如何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金融现象的解释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增加实训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实验模拟,锻炼学生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培养金融理财,养老金计划的决策的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避免一味地灌输理论,运用多媒体、情景模拟等方式介绍现实中的金融现象和金融热点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非金融专业学生对金融问题的认同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 以金融素养水平高低的衡量改革考核方法
金融素养不仅包括金融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金融能力的体现,因此考核学生金融素养水平的高低不能通过传统单一试卷的方式。考核方式应多样化,更多地强调学生的金融技能的考核,比如通过随堂考查、课后作业、实训模拟绩效、小组讨论等多维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期末考试所占考评总分的比重,适当地增加实训环节的比重。另一方面,期末考试的内容上也应针对金融素养所应具备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进行改革,题型的设计上可以是对金融现象的分析,对模拟金融场景下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当然也包括金融基础知识正误的判断。
参考文献:
[1]普遍翻译为金融知识和教育委员会,笔者认为Literacy的外延要广于knowledge,且通过国外学者对此概念的定义,译为金融素养或素质更恰当些.
[2]阿茹娜.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9):34,38.
[3]刘伟,王晓珊.大学生金融教育问题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126-129.
[4]蒋少华.非金融专业本科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9):157-158.
作者简介:
朱荣华,安徽省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