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灵山 史晓婷
解题技巧
科普文章的阅读,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科普文章相对陌生化、专业化,且具有时效性,解答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全局,确定主题
科普文章,在提取有效信息时,要有提纲意识,即在各材料中把握文章的各级标题、每段大意,既要有宏观的篇章意识,又能从微观视角分析句子、字词之间的关系。阅读科普文章,要抓住每个段落的首尾句,相似段落则求同存异,整合归纳即可。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关注每段之间的过渡句,找出关联词,迅速判断句群与段落的关系,比如出现“不但……而且……”的关联词,意味着上下句群、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这样可以得出概括大意的关键句。
二、认真比对,圈画关键
答题时,需要有细读题干和选项的能力,需要我们从文本中提取,并一一比对。并且要知道一些常见的选项错误:答非所问(选项表述符合原文,但选项中并未涉及该问题)、以偏概全(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强加因果、混淆已然未然或必然、偷换概念等。
同学们要勤做圈画,要特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是”“都”“有些”等表范围的限定性词语,以及绝对化判断,避免以偏概全。同时,时间上关于“可能”“将来”“必将”的表述,需要看清时态,确定已然、未然或必然。最后,有些看似与原文并无明显差异的选项,需要圈画句中的关联词,如“因为”“因此”,倘若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则可能是强加因果。
选择题还需要紧密结合文本,仔细辨别主语、谓语等专业名词,理清事件发展过程,确保人物、事件、时间先后,没有错误。
三、灵活运用,分点答题
科普文章的简答题常常需要结合多则材料概括科研事件的意义、人物精神的总结、科技发展的原因等。如果没有特定限制,一般视为所有材料,需要同学们从材料中提取。
同時,有序分点答题是答案逻辑清晰、答题规范的体现。同学们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按序归纳答案,避免重复和遗漏。每条答案应包括重要关键词,并且要自行连缀成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援引材料中的关健词关键句,适度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归纳。另外,图表中的信息则需要转化为文字。
解题最关键的是对症答题,即便是开放性试题,如建议题,也需分析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切不可脱离文本。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材料一: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太平洋亲子网”《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材料二:
研究人员将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饮食均导致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但只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少了亚临床炎症。并非所有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有些碳水化合物确实与抗炎物质混合在一起,尤其是纤维和抗氧化剂,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然含有少量的碳水,但它们也有很可观的抗炎物质。
(摘编自《碳水化合物和炎症:关于低碳饮食和炎症的知识》)
材料三:
碳水化合物吃进去后,从嘴里开始就被不同的酶进行分解,复杂糖类会被身体分解为单糖分子,最终在肠壁和肝脏几乎被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被消化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会进入血液。而人体血液内只能含有一茶匙的糖,如果超过一茶匙的量,人们可能遭遇高血糖昏迷甚至丧命。当你吃任何富含碳水的食物时,你的血糖浓度就会上升。所以,当你一下子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分解成更多的葡萄糖,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控制血糖的管控者——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在胰脏合成的荷尔蒙,主要职责是处理身体里的糖分。
(摘编自《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多会变胖?》,“搜狐网”)
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碳、氢气、氧气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地球上的碳水化合物很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便宜。
B.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C.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能产生免疫活性,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
D.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人体血液内一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
3.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是否科学可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本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