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

2022-05-30 15:19金琼贺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师证书新能源

【摘要】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分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提出职业院校可通过明确“双师型”教学团队内涵建设标准、优化团队结构、建立分类分层分项“三分”式培养机制、搭建一体化成长平台、建立健全突出“星火效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建设“互助共生”式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职业院校 双师型 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46-04

近年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多举措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又对“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师培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笔者以为,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紧密结合,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1+X”证书制度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众多职业院校纷纷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但在建设过程中,部分院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水平,缺少实践训练和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了解不够透彻。目前,职业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是从工科院校毕业后经过招聘进入学校的,缺乏专业实践经历;部分来自企业的教师,也因教学工作繁忙,逐渐远离生产一线。脱离实践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与企业的适应性、吻合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团队结构不尽合理。现阶段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多是由校内教师组成,缺乏既了解市场又懂技术的企业专家。团队成员多是某一专业的专业核心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缺少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训指导教师的参与,有悖于“三全育人”原则的要求。

第三,“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亟待加强。在“1+X”证书制度下,传统的“双师型”教师需由“技术能手+教学骨干”进阶为“工匠+专家”,要求教师既要懂技术、善教学,又要掌握职业标准,能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熟练运用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这些都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性、统筹性及动态管理,考核激励机制相对滞后。“双师型”教学团队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对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对新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熟练运用,都需要学校动态性、长期性、规划性的培养,这就说明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次性的资质培养,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跟踪培养过程,基于此,学校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提升的机制做保障。

二、“1+X”证书制度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方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设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的出台,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新参考、新视角。

第一,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组建时,要充分考虑各成员的特长与优势。年龄结构上,既包含新生力量成员,也包含教学经验丰富、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成员;知识结构上,既包含掌握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專业核心知识的成员,也包含对接市场需求、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成员;团队成员来源上,既包括校内教师,又应积极从企业引进外部力量。

第二,“双元”协同育人,全力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新团队。学校要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实施“双师型”教学团队“双能”提升培养计划,通过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实施基于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等举措,引培并重,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引进企业技术能手。

第三,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双师型”团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引聘制度、培养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学校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强调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创新机制,激发团队成员动力,推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和“1+X”证书制度的有序建设和持续发展,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三、“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例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我校重点打造的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2020年,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通过申报获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乘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东风,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明确“双师型”教学团队内涵建设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分类分层分项“三分”式培养机制、搭建平台内外兼修等举措,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双师”素质,同时在“双师型”教学团队管理和“1+X”培训站、考核站运行机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确“双师型”教学团队内涵建设标准

为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我校印发了《关于遴选首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明确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内涵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团队结构合理化,即团队成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来源结构合理,形成团队互助“传帮带”机制;其次是团队能力互补化,能够针对教学型、技能型团队成员制定精准施训方案,促进团队合力效应提升。该文件还就申报条件、建设任务、团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举措,为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针对性指导。

(二)优化团队结构,打造“互助共生”式“双师型”教学团队

1.引聘并进,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

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组建于2019年,最初由8名取得自治区“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本专业教师组成,团队成员专业技术过硬。但由于8名教师都是工科专业毕业,写作水平相对一般,在材料撰写、团队成果总结方面存在短板,尤其是获批成为“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后,团队成员在撰写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十分明显。2020年,通过校级选拔,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入2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文化基础课教师(1名思想政治课程的正高级教师、1名语文课程的高级讲师),优化了团队的职称机构,补齐了团队短板,同时在课程思政方面增强了师资力量。之后,为加强与“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沟通、合作,深入了解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深对市场需求及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2021年,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团队又从校企合作企业顺德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引进了2名技术高工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这样,通过引聘并进的方式,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团队成员由8人增加到12人,职称、学历等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队伍(如表1所示)。

2.开展新老“传帮带”,打造“互助共生”式“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促进团结与融合,使团队成员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内部以两两结对子的形式,共结对组成6对师徒,开展新老“传帮带”。帮带的内容囊括提升教学水平、精进专业技术、增强技术攻关水平、提高“1+X”证书培训水平等,成员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自行结成师徒,每对师徒根据各自情况制定详细的传帮带内容和目标,并提交学校人事科审批,审批通过后,每年都按照目标对传帮带双方进行考核,通过师徒之间的真传、真帮、真学,切实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同时,以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相结合为目标,打造共生共长“双师型”教学团队。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制订了《团队建设规划》(2019—2022),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确立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团队成长磨合期、成长期、成熟期、升华期几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将总体目标按时间轴分为4类分目标。之后,以教学诊改为契机,要求团队每位成员围绕团队建设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个人三年成长计划,建立个人和团队成长“互助共生”目标导向机制,三年建设期满,学校将对团队及个人建设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双能”提升为重点,提升“双师型”团队建设水平

1.建立分类分层分项的“三分”式培养机制

为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我校制订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负责人根据学校的培训要求,每学期开学前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每位成员安排个性化的培训。培训计划从横、纵两个方向进行,横向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进教师、企业教师4个层面,纵向分为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2个大方向,实施有针对性的按需、分类分层分项培养计划。

对团队中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学型”成员,我校通过推荐参加素质提升项目(如自治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等)、选派到企业参加实践、带领参与项目建设、引进企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观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对团队中专业技能较强的“技能型”成员,我校通过推荐参加培训(如教学研究能力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教学指导,鼓励其通过参加公开课、听课、评课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以及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应用能力。

同时,为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加强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专业教学标准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学法培训、最新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培训。2020—2021年,团队成员共指导64名学生参加汽车领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学生考证通过率100%。

2.搭建一体化成长平台

在“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方面,结合师资队伍现状及“1+X”证书制度对教师的新要求,我校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培训能力为重点,通过竞赛、考证、挂职锻炼、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搭建一体化成长平台,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以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为平台,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在竞赛中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近两年,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连续指导学生参加自治区级技能竞赛并荣获全区一等奖,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参赛率达到85%,参赛获奖率90%,远超学校其他专业团队成员。

第二,以建设“1+X”证书示范培训、考核站为核心,鼓励支持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中的专业教师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师和考评员,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近两年,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中的专业课教师全部考取了该专业职业资格培训证书。

第三,建立校企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与顺德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粮运汽修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构建了“双师型”教师互派互育机制。一方面,激励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教师创造深入行业、企业实践的机会。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分期分批次赴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践,每年寒暑假自觉赴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目前,该模式已常态化。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企业人员的“双向流动”,每学期,每个合作企业至少派一名技术骨干到学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企业人员每学期对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进行一次培训,确保学校教师紧跟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发展趋势。此外,校企双方协同进行教学项目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职业标准开发时,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参与,集众人之所长,优化专业建设,提升育人成效。目前,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团队共申报获批自治区级教改课题、实训基地建设、品牌专业建设等项目立项4项。

(四)建立健全突出“星火效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目前我校已出台《“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管理办法》,定期对“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出台《“双师型”教学团队遴选办法》,完善团队考核指标,形成能进能出、可上可下的聘用制度;建立“1+X”培训站、考核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共建共管办法;制订《教师培训(挂职)管理办法》,明确教师的培训(挂职)权利和义务,实现专任教师每三年赴企业轮训一次的目标;制订《教职工“传帮带”实施方案》,激励团队成员关注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主动融入团队发展,充分发挥“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星火效应。这些制度的出台与实施,构成了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选拔、培养、考核、晋升有机系统,保障了高水平、机构化团队建设成就,持续优化团队结构。

除以上举措外,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中,还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精神气,在团队成员考核中重点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素养,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党性修养教育纳入“双师型”教师培训重点内容,以精神引领行动,使高尚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体来看,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省级、国家级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行业能工巧匠相差较远,专任教师仅靠寒暑假赴企业挂职锻炼,很难深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下一步,我们将在专业技术能手引进和培养方面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我们将加紧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制订和完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融通。

参考文献

[1]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

[2]吕志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9(6).

[3]蔡湘敏.中高职贯通培养背景下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中职教育研究,2020(1).

[4]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6).

[5]黄瀚玉,曾绍伦.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与策略:基于政策文本及内容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0(4).

[6]钟迪.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科教论坛,2019(2).

[7]章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双能”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

[8]赵幸亚.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的探索[J].理论研究,2020(5).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证书制度下‘一核双能三向共生式双师型教学團队建设路径研究”(GXZZJG2020B08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琼贺(1989—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双师证书新能源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收录证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