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8步推导”教学策略探析

2022-05-30 15:14苏凯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调研知识点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中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论述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近年开展思政课“8步推导”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从可行性、具体含义等方面对这一教学策略进行深入阐释,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学为例阐明这一策略的教学流程,提出实施“8步推导”教学策略要加强管理、充盈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关键技能等措施。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 核心素养 8步推导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31-06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是中职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起培育四大核心素养的功能,其中又应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为首要任务。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在感情、意识上产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体包含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3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中职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给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带来了一定难度。

近年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通过积极探索,归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政课教学策略——“8步推导”教学策略,即让学生深入社会调研、亲历社会变化,收集各种社会信息,然后对信息做筛选、优化处理,获得更能反映社会真实、现象本质的信息,再通过个人观察、判断和感悟及教师的引导、点拨,最终将社会信息源归纳、聚焦,形成科学、客观的社会认知体系,培养政治认同素养。本文将从可行性、主要内涵、教学实践和实践反思4个方面,对“8步推导”教学策略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以期为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成功经验。

一、“8步推导”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是思政课程中政治性、价值性、意识形态属性最强的课程,尤其是该课程所蕴含的政治认同素养,是一种介于“意识形成”和“信仰形成”之间的素养,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意识形态属性,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这给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8步推导”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社会,感受国家的发展、富强和强大,从而逐步形成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认同感,有效解决上述教学难题。

(一)以探究学习活动推动核心素养的培养

思政课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意识形态属性,尤其是一些远离教育对象的国家政策的教学,不少思政课教师因为缺乏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的能力,而更倾向于采取政策宣读、直接给予的“灌輸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能否完成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强烈依赖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8步推导”教学策略一改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将抽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细分、具化,形成多个小活动、小任务、小议题,改变过去大活动、大任务、大议题的教学方式。学生采取合作式、启发式等探究学习方式,在落实小活动、小任务、小议题的过程中不断亲近各个知识点,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推导过程,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境界,有利于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二)在关联性学习过程中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思维训练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即通过政策、原理、概念及原则的学习,然后以之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完成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印证学习过程,从而完成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但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是政策性、纲领性、思想性的内容,政策施行对象与教学对象不匹配,教学远离学生,学生很难直接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但是,政策的制定都是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在使用“8步推导”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熟悉的生活现象切入开展关联性教学,引导学生从感性的生活认知出发,逐步筛选有效的社会信息、社会现象,最后推导归纳出与之相关的概念、原理。这不仅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在分析、推导、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认同、体制认同、政治认同。

(三)创设多重情境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人生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简单的教学情境不足以支撑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经历多重的复杂推理、议题探究、批判思考,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认同和拥护。“8步推导”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对国家体制、制度及相关政策产生认同感并积极拥护,而这些制度、政策等都源自社会生活实际,要想让学生对之产生认同且信仰,教师就需要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梳理、筛选、重组和补充,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成就、伟大理想,不断深化对社会现象、国家政策的理解,从而获得价值指向上的认同。然而,社会生活是广泛而复杂的,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如何分辨真实信息、有用信息,去除虚假信息、无用信息,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去粗取精是指学生从各种信息中,剔除冗杂、多余的无用信息,筛选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信息;去伪存真则是指学生要去除虚假、反面甚至错误的信息,选择真实、正面、正确的信息。二者虽有程度深浅的不同,但对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对提高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辨能力予以足够重视。采用“8步推导”教学策略,即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调查研究,去真听真看真感受,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种信息的可信度、有效度,加深对国家制度、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二、“8步推导”教学策略的具体内涵

所谓“8步推导”,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8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教学步骤,以有梯度、有关联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单一、枯燥的教学情境转变为多重、真实的特定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政策产生的现象推导相关结论的一种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适用于思政课中制度、政策等抽象内容的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完成由表及里的深度学习。

(一)构建问题情境,开展社会调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涉及国家政策、制度、纲领、理念、思想等教学内容,这些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研究、学术研究等机构,经过酝酿、提取、论证、试点最终总结归纳出来的,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学生难以掌握。要想让学生对国家政策、国家意志产生认同并拥护,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即通过一系列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各种政策进行辨析和思考,真正理解国家制定这些政策的用意;其次要组织学生开展真实的社会调研,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真切体会国家政策在推动国家发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深刻认同国家政策。其中,社会调研可以是实地调查、采访调查、网络调查等,主要是收集实施相关政策后本地最真实、最贴近群众的各类现象。要完成这一步,学生要学习相关政策的内容,然后设计调研任务、调研方案、实施调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知识,还学会了系统收集各类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为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优化信息,初步去粗取精

在本步骤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在调研中收集的各类现象、信息做优化处理,然后根据教师发布的课前任务,对这些信息进行补充、梳理和筛选。在补充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重新回顾、审视调研过程,核对相关信息,进行查漏补缺,并结合观察感悟和思考做相应补充;在梳理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对上一环节所得信息做文本化整理和表述处理,使粗放型的原始记录成为更符合调研实情的文本化信息;在筛选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从直观的感性认知出发,基于个人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对文本化信息中现象性、表象性、表层性的信息做判断和选择,将原本重复、多余和指向不明的信息做简化处理,将原来以量为主的感性信息优化成理性信息。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一是帮助学生重温社会调研的教学情境、反思调查过程,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二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去粗取精,去除个人感性认知层面的杂质信息,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完成与相关教学环节对应的主题学习任务;三是让学生在信息梳理和筛查的过程中,将个人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思考,为落实后续的去伪存真环节做好教学铺垫。

(三)小组汇集信息,再次去粗取精

小组合作学习是行动导向学习中最常用、最有代表性的学习方式,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师生理解不到位而无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常见问题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较低,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不能达到解决重点或突破难点的目标,这就导致学生未开展合作便已中止;二是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太高,超过了学生年龄、认知的实际,问题设置脱离了循序渐进的梯度原则,这就导致学生刚开始合作便戛然而止,不能根据任务进行深度学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在落实“8步推导”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创新处理,将之设置在课中导入环节后,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完成信息的汇集汇总、补充完善、去粗取精三大任务。具体过程如下:一是小组内部成员互相交流、分享个人调研所得和优化所得的信息,突破个人调研的局限性,拓宽信息覆盖面,实现信息的汇集汇总,让信息更全面;二是在汇聚信息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分析新生成的信息的遗漏部分,结合调研的所思所想所获做进一步交流讨论,在充分遵循调研实际的同时,对新生成的信息进行补充完善;三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生成的新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集体讨论,通过集体思辨、分析、研讨,对小组收集的信息做理性化的去粗取精。這一步骤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既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活力,又能集小组成员的智慧于一体,以集体的力量对纷繁的信息做理性化处理,提高了信息处理和研究的有效性。

(四)重新组合小组,落实去伪存真

设计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强化对信息进行归纳推理的严谨性,在集合小组成员智慧完成去粗取精的基础上进行去伪存真,为下一步提取信息关键词做好准备。在落实本步骤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上一步骤组成的学习小组打乱,以“滚雪球”的形式进行重新分组,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式,让新的学习小组对上一步骤所生成的新信息,做二次解读和讨论,进一步去除信息杂质,优化信息内容。本步骤是在上一步骤的基础上对信息做二次优化,是数据加工区分流程中的团队优化环节。为更完整地反映整个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在对丰富的材料做筛选后,我校通过团队的讨论交流,再次对经过筛选、去粗、去伪后的作品化信息做补充和优化,才能获得更正确、更客观、更完整的信息,可见这一步骤的必要性。完成这一步骤,学生便基本完成了“8步推导”中信息的筛选、优化处理工作,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步骤中,依托本步骤获得的作品化信息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推导打好了基础。

(五)关键词渲染,初步聚焦结论

本步骤主要是利用词云制作器的功能过滤大量的文本化信息,从中提取高频词汇,引导学生直观地领悟信息主旨。据量变引发质变的哲学规律可知,质的变化需要经过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超过一定程度之后引发了质的变化。经过前4个步骤的反复操作、优化后,学生基本完成了文本化信息的最优化处理,学生对信息所指向的知识点及价值的了解已达一定的量的程度,即将引发质变,此时需要教师创造适当的契机,以直观的方式激发质变的发生。笔者认为,以词云制作器呈现高频词,实现关键词渲染,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提取“由表及里”的“表”,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的文本化信息做进一步处理,实现从现象认识到本质认识的突破。在这一步骤中得出的关键词,相较于前4个步骤所得的文本化信息,更明确地指向了需要归纳的政策、制度和措施等内容,这样的认识虽还停留在表层现象,但已经进入螺旋式上升的推导模型中的第二环,这是学生进入理性学习、完成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六)师生共同推导,实现由表及里

本步骤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共同推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知识点,形成理性认识,这是突破学习重难点的关键步骤。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知识点多为政策性、纲领性、制度性的内容,加上在上一步骤中利用词云制作器所提取的关键词与知识点的关联性有着较大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形采取如下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是如果词云制作器呈现的高频关键词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接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现象性语言转变为本质性语言。此时,教师可通过简单的情境呈现问题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将现象性表述的知识点转化为规范性、本质化的知识点。如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中“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专题,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文化创新的途径有交流互鉴、推陈出新两种,然后结合词云制作器提取到的“袋装螺蛳粉”“炒螺蛳粉”“干捞螺蛳粉”等关键词,抛出“袋装螺狮粉、炒螺蛳粉、干捞螺蛳粉等螺蛳粉新形态是从何种商品中得到的灵感?”这一问题,并进一步从学生的答案“借鉴方便面、借鉴炒粉、借鉴干捞粉”中,提取出“借鉴”这一关键词,让学生逐步靠近“交流互鉴”“推陈出新”这两个关键知识点,完成由表及里的推导过程。

二是如果词云制作器呈现的高频关键词与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疏远,则需要教师通过构建多重、变化的情境,设计关联性设问,采取多次启发性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象性表述的知识点中生成规范性、本质化的知识点。此处所说的多重、变化的情境,并不是简单重复上文提及的“简单的情境再设问”,而是指根据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难点构建多样化、可变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样化、可变化的问题情境具体是指:如果设计的情境有大小的不同,教师就需要加大问题的开放度以生成更丰富的成果;如果设计的情境有远近的不同,教师就需要根据推导的远近,设置多个关联性强、有梯度性的问题,增强问题的针对性以生成更加聚焦问题解决的成果。

在落实本步骤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特别注意如下两个问题:一是要特别注意创设符合教学整体性要求的教学情境,情境与情境之间要具有关联性,同时要逐步收缩情境配套问题所涉及的范围,让问题的结果朝着规范表述的知识点接近;二是由于创设的情境、设置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有效性,设计的问题不宜过于宽泛,要切中要害,以免问题梯度失真、问题链脱节。

(七)再归纳再处理,完善由表及里

通过第六步的推导,学生基本认识了知识点的本质,推导出的结论已经极为接近标准知识点的内涵,实现了由表及里的认知目标。但内涵相通、意思相近并不代表内容相同,尤其是因为受到知识储备、生活环境及话语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运用语言表述结论时,往往表现出过于口语化、通俗化,语言规范性不足,容易产生歧义或者理解不全面等问题。因此,在本步骤中,教师需要再次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进行歸纳推理遇到难点、节点时,通过有效设问引导学生回归知识点,在锤炼学生的个人品格和态度、提升关键能力的同时,再开展一次推导、归纳,逐步实现由表及里,真正完成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另外,由于思政课程的知识点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在用语言表述相关知识点时,表述语言要极为严谨。也即是说,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时,可以运用生活化语言、发散性思维,甚至设置虚拟情境,但有一点需要时刻牢记,就是一定要引导学生用标准化、规范化、具有高度严谨性的语言表述知识。

(八)尝试演绎推理,实现由此及彼

设计本步骤的目的是构建学习闭环。在前7个教学步骤中,教师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社会调研、信息处理、知识推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各个知识点有了比较系统的认知,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得到了很好发展,较好地达成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但在教学实践观察中,笔者发现,当学生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归纳推理,推导出相关理论知识后,会惯性地产生疑惑。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上一步骤归纳出的理论知识,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形成学习闭环。在本步骤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再次挖掘个别性现象,让学生利用生活现象解释“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以印证所归纳的理论知识。此外,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在提出个别现象例证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罗列更多现实案例进行分析,以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进而完成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

三、“8步推导”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

下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课的教学为例,具体呈现“8步推导”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教学内容,首次写入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该教学内容主要的知识点是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涉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政策宏观性、效果隐蔽性和高度概括性三大特点,对师生而言是极为陌生的,是启发性教学最难以完成的内容之一。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根据“8步推导”教学策略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第一步,发布“2020年1—3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见所闻开展社会调研,或通过网络搜索全国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掌握疫情发生前后国内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国在日常管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一手材料。第二步,学生自行对调研、采访或网络搜索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补充,将原本无序的信息整理为有序的文本化信息,使信息呈现条理性、逻辑性,并优化形成个人调查结果。第三步具体为如下3个环节:一是组建学生小组,小组内汇集本组成员收集到的疫情防控措施,扩大信息的量和面,并提取关键词;二是根据提取出的关键词,教师让学生对作品化信息做进一步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信息的缺漏并补充;三是各小组对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去粗取精。第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新的学习小组继续对去粗取精后获得的作品化信息开展讨论,依据关键词逐项对信息做判断、审定,去除不相关、无效的信息。

经过如上4个步骤,学生对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去粗取精,提炼出了相关关键词。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科学地认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性,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如下教学步骤:第五步,教师通过词云制作器渲染关键词,向学生直观呈现高频关键词,组织学生对高频关键词做补充性审定。第六步具体有如下3个环节: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防疫措施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学生分类的结果,考虑是否需要重新分组,或者是否需要开展引导性追问;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干预性分类,同时根据分类结果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分析材料;三是教师组织学生就分类结果,归纳各种类别信息的关键词(如A类的主要内容有健康码技术、行程卡技术、轨迹图、打卡技术等,可归纳为“与互联网技术有关”;B类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捐款、志愿者、电影院关闭、社区站岗、企业送物资等,可归纳为“与社会组织有关”)。第七步具体有如下2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对上一步骤推导的关键词做简化处理,并对照标准知识点做进一步概括,如将A类概括为科技支撑、B类概括为社会协同;二是根据学生在前几个步骤的学习情况,设置“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觉得什么最紧缺?最难买?政府应该整治的地方有哪些?”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口罩价格问题,推导出法治保障知识点,完成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第八步,教师根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六要素”,创设“农村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六要素”对照乡村治理中的各类具体措施,开展演绎推理,然后逐步由乡村推及社区、由社区推及国家,完成由此及彼的推理过程。

四、“8步推导”教学策略的实践反思

(一)实施“8步推导”教学策略要加强管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中,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章节的教学需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对接,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走进社会,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情况,发现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提升其政治认同感。但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还未成年,而且受中职学校封闭式管理和学生安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难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学生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社会调研,这就削弱了“8步推导”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为此,中职学校一方面需要在授课形式、课时安排及评价方式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确保调研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组建管理小组,负责管理制度、行动方案、安全规章等的制订,负责调研前期的协调工作,确保学生能够规范、安全、高效地开展调研学习。

(二)实施“8步推导”教学策略要充盈学生的知识储备

采用“8步推导”教学策略,需要学生开展深入的社会调研,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概括和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储备、语言提炼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会给“8步推导”教学策略的深入实施带来重重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求中职学校加大师生培训力度,可以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校,为师生做专题培训,提高师生的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其次要求中职学校教师有持之以恒的实践态度,除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8步推导”教学策略,还应在日常授课时间、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多维度、多领域的阅读,不断充盈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是实施“8步推导”教学策略的主要对象,因此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是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教育功能的关键。

(三)实施“8步推导”教学策略要提高教师的关键技能

由于中职学生的任务解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都普遍较弱,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社会实践调研,就需要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序开展调研学习。由此可见,在实施“8步推导”教学策略中,问题设计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关键性技能。在设计社会调研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对调研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然后为学生设计最为合理的调研任务和研究问题;其次要坚持最小化、连贯性原则,即不设计大问题,因为大问题学生难以解决,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而要将调研任务最小化,从完整的问题链出发设计每一个节点问题,降低调研难度,让学生能够逐步推进调研学习,有效完成调研任务。

“8步推导”是一种基于社会调查、信息处理、知识归纳和演绎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闭环。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选择社会生活元素丰富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进行深度对接,同时需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适应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特定情境和學习任务,才能不断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学生学习动力,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李晓东.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思政课教学改进[J].政治教学,2020(1).

[3]韩震,陈建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校‘三课一体、纵横相融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探究与实践”(GXZZJG2020B2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凯(1985— ),广西贵港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调研知识点教学策略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