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主,教为辅

2022-05-30 11:41吴金福
高考·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重要性高中数学

吴金福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双元推动下,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就高中学生的普遍能力而言,高中数学的诸多内容同时具有学习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双重属性,其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据此相应的工作策略和思路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依托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学为主,教为辅——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一题撰文,从不同角度切入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希望可以对诸位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参与;重要性;策略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这是长久存在于教育界的一个真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出于对课程知识难度的过分高估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信赖感”,常常在有意无意间按照“师本位”的思路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沿用“满堂灌”的知识输出方式。其实就总体而言,高中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身心发育,已然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诉求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且拥有比较强烈的借助自主活动表现自我的欲望,这些均为“少教多学”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绝佳的有利条件,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对学生自学潜能和意识的开发与引导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能动提升。

一、学生参与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高维数学素养的需要

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均已经脱离了对“知识记忆”和“技能复刻”的思维要求,转而开始重视起对学生理性思维和学科逻辑体系的建立——这一点在十分强调逻辑推导和抽象思维构建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表现。通过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参与,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课堂资源来进行自我表达、自我分析、自我展示和自我发展,并接触到大量契合自身现阶段数学学习水准并具有一定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课题、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更加自主的方式开展对既有学习成果的运用和二次理解,以此来逐步构建起体现鲜明个性特征、能动色彩和数学成长促进价值的个人思维体系与逻辑认知框架,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准和科目素养整体维度的理想目标。

(二)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育从来都是一项“双边活动”,既需要学生的自觉参与和努力付出,也需要教师的持续跟进和自我优化,这样才能起到互促互进的良好成效。借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中数学教师得以大量节省原本用于知识灌输、思维牵引和“流水线”式例题训练的精力,并将这些精力投入对其他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和执行当中。此外,学生在高参与度的课堂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主应用,那么教师也就有更多的契机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程度,并进一步判断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应用思维能力,这也为教师的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大量宝贵而真实的信息素材。还需要提到的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需要以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诸多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高中数学教师若要上好这样的一堂课,就必须要不断学习,应用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这也促进了教师业务素养的成长,并间接地推动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整体优化的需要

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同的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体现出了更强的理论性和探究性,是一种“提炼”式的教育,这就意味着高中数学教育的高质量建设必须通过更有促动性的方式来实现。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灵活、多元、能动的状态下实现自主学习意识和课程学习能力的迅速强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学生与生俱来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来促进更多生本个性化探究成果的出现;这些内容对教师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帮助教师了解、吸收、融合更多的思维模式和问题研究路径,并将之灵活融入后续的课程教育当中;而教师教学维度的健全和质量的提高又会再一次推进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扩大和丰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此一来,在师生互促的驱动下,高中数学教育自然可以实现整体优化[1]。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

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讲解抱着“宁细毋漏”的认识,将每一个知识点都拆解到最为精细的层级,唯恐学生不能做到顺利吸收。这种教学模式固然会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让学生形成在学习方面过度依赖教师的心理习惯,弱化学生自主挖掘关键信息、无法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扭转这一局面,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问题情境,对知识的讲解要做到“点到为止”,学会放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二是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还能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平时有没有发现一些关于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相似的例子,有的话列举出来。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学生的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问题组织一次学生间的“小辩论”,让生本课堂表现得更为精彩。

(二)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利用,培养学生合作探讨能力与意识

高中学生有着一定的“随大流”心理,常常喜歡从同伴身上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参与感,而这种心理就可以被有效利用在“少教多学”课堂的构建过程当中。高中数学教师在布置给学生一些自学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结成小组的方式来具体开展,并鼓励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个体条件明确各自的分工,让小组合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分组原则问题上,高中数学教师应大体遵循以下几点:一要使小组具备“层次梯差”,即要保证一个小组中同时拥有分别处于高、中、低学习档位的学生,以便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学习资源得到有效流通;二要考虑学生不同的性格条件,让不同性格的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三则要照顾到学生的私人关系,让一些来往较多的学生在实现上述两项原则的基础上处于同一组内,以便学生之间的合作能更加默契。

比如:对“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具体体现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生活事例或典型例题,其次组织学生结组讨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能够被推理但却难以用实践方式证实的问题”,并可提供一些简易的推理教学的学具供各组成员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负责思路的提供,中档位学生则可负责将这些思路整合成具体的实验探究方法,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按照方法具体开展探究实验。最后借助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数理依据和应用作用、意义自然可以被很容易地探究出来[2]。

(三)注重对趣味教学情境的导入,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高中学生虽然已经经历了一定阶段的身心发育,但是他们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孩子般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喜欢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并且经常可以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行动意愿。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这一条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目的内容、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兴趣,设计、导入一些富有趣味性、参与感的数学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边玩边学的状态下实现对知识成果的自主认知和对技能的实际应用,充分激活他们的自主学习、运用灵感与潜能,从而将课堂教学的效果优化到全新的水平。

例如:关于数列的题目在历届高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而其中涉及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题目则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导入一个“数列速算”的游戏情境。教师:“同学们,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数字规律的学科,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下列这三组数据,我们来看一下PPT中出现的数据。同学们需要自己主动寻找规律。

第一组数据:0、5、10、15……

第二组数据:15、10、5、0……

第三组数据:、、、……

现在,第一组的同学研究第一组数据,从第一座的两位同学开始接龙,按照你们找到的规律把第一组数据填写完整。第二组研究第二组数据、寻找规律,根据规律,按照接龙的方式把数据填写完整。第三组同学研究第三组数据,寻找规律并按照接龙方式填写第三组数据。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打分,得分高的一组可以获得额外奖励。”就这样,用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把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主动学习,寻找规律,总结规律。在数据选择上,教师选择的数据也涵盖了等差数列一般规律,在公差选择上,有正数也有负数。从具体数据总结出来的规律套用到非具体数据上,从特殊总结到一般规律。主动寻找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满成就感,打破学生认为数学枯燥的陈旧看法。

(四)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扩充学生的思维尺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相对完备的主观思维,这样才能够在学习当中更好地承担起自主思考、独立探究的任务。高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开始趋于成熟化,但是这种成熟化更多地仍是体现在“一元思维”的框架中,并没有涉及思维格局的整体改变。为了让学生在处理数学信息和考查题目时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效果性,高中数学教师务必要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转化和推理投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题目训练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其逻辑思维的转化性和推理性,即突出转化逻辑和化归思维的解题应用。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真正将之应用在日常解题训练过程中,以期让学生的理解层次与解题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能够凭借一道例题完成知识、技能运用的双向实践,自主学习的成果自然会更为可观。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比较复杂或陌生的函数以常规的三角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比如这样一道题:现有直线和圆的参数方程,与不存在交点,那么直线方程中z的取值区间是什么?对这一道题,常规的解题思路必然会涉及复杂的运算过程,且这个过程中的容错率还非常低;然而在应用了转化思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方程间的互相介入,进而转化出与相等的关系,而后再借助题干中“不存在交点”的已知关系,在简单的计算之后就可以得出的绝对值不大于5的结论,那么之后就可以在不等式求解中确定应当是一个大于10或者小于0的实数。在这种比较常规的代转化思路之外,教师还要强调对包括诱导公式、半角公式等更多的三角函数转化公式的介绍,以使学生能够形成内容更为丰富的转化思维“工具箱”。

(五)注重对差异化教学法的应用,构建个性化引导课堂

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黄金期”——青春期,各方面的条件可以说是“一日一变”;同时由于诸多先天因素和后天综合环境的影响,每个高中学生都会在知识储备、思维习惯、认知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无法以人为手段消除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尊重这一客观事实,在进行“少教多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合理设计“教”与“学”的行为结构比例,一方面不要让学优生感觉自己被教师“掣肘”而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不要使学困生无法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而难以取得应有的自主学习成果。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综合学情的跟踪调查和调整,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意识、习惯方面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对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出对应的调整,以保证分层指导工作的效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延续和优化[3]。

例如: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一部分的教学指导,面对那些具有一定学习基础且自主思维意识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知识的基本串讲后就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组织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一些实际场景来利用本章知识内容完成变量分布图绘制和数据计算的任务;而对底子比较差或者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还要在随机变量的分布推导、数据的提炼思路等方面进行更多、更细致的指导,并可为学生做出一些例题的解题示范,而后再鼓励学生以模仿的方式完成相应的任务练习等。

结束语

教学不是一个“放风筝”的过程,不要用一条紧绷的线去控制学生;真正的教学应当如“农夫种苗”,给了苗以水分和养料,让它们按照自然规律慢慢生長。高中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并落实“生本参与课堂”的思想理念,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利用,以及对趣味化学习活动和实践任务的引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意识,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当中表现出更为丰沛的活力和更加高昂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夏东.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论学生参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5):135.

[2]汪升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21):72.

[3]张鹏飞.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15-16.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重要性高中数学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