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中国;工业化;工业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工业进步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工业精神是在新中国工业化中生成的驱动工业发展的社会主导取向和共同价值观,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驱动和价值引领,集中体现出我国工业化的独特精神气质,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深入把握新中国工业精神,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工业精神,为工业发展提供精神驱动和柔性支撑,推动更高质量的工业发展。
“工业精神是在工业化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为工业生产活动提供深层次动力和支持的社会主导取向和共同价值观”[1]。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践的精神文化结晶,新中国工业精神的主要内涵生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并在之后不断丰富发展。在新中国工业进程中,工业精神极大促进了工业发展,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投身工业建设之中,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工业增长动能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现象仍然存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由大变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必须继承和发扬工业精神,为工业发展提供精神驱动和柔性支撑。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业建设者在党和国家号召下,积极投入到国家工业化事业当中,“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在工业实践中熔铸出新中国工业精神。
第一,形成了工业报国、服务人民、献身事业的核心信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落后的国情,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极高的革命热情,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默默无闻、扎根事业,把工业报国、服务人民、献身事业的精神通过不同载体全面推向工业化实践,凝结出了新中国工业精神的核心信念。第二,形成了自力更生、锐意创新、科技引领的创业原则。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2]。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把创新和科技能力的提升放在突出战略位置,依靠自主创新、科技引领突破发展困境。毛泽东强调,“现在我们革什么命,革技术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所以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强调要依靠科技人员,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一个科学、文化、技术、工业各方面更好的国家”[3]。第三,形成了严谨细致、崇尚劳动、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在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实践中,广大劳动者充分发扬严谨细致、崇尚劳动、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在工业战线的不同领域创造出灿烂的工业成果,这些品质逐渐成为工业建设者主动遵循的劳动准则,构成了新中国工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形成了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新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面临外有大国的经济封锁、内有经济困难的局面,重点工业产品的理论设计没有可供借鉴的模板,技术难点突破也存在诸多阻碍,相关的材料、工艺、元件需从零开始。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敢于斗争、敢于突破,以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精神不断攻克理论和技术堡垒,征服了工业进步的“拦路虎”。第五,形成了不懈探索、大力赶超、接续奋斗的使命担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工业强國,领导开展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广大劳动者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通过实施赶超型战略实现国家工业化,把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
新中国工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传承新中国工业精神,是推动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是激励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重要动力。
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有助于推动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4],取得举世瞩目的工业成就。但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产业结构、生产经营体系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5],我国工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工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工业整体形象,用工业精神为工业化转型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驱动。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要把“创新和创新程度为现代工业精神的本质,用创新作为衡量工业精神的价值标准”[6],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基础研究能力,提高原始创新水平,锚定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更高方向,吸引和鼓励广大工业建设者不断攻关克难,实现自主创新。
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当前,世界正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态势,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立稳脚跟,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新中国工业精神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工业实践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和提炼,两者具有不可割裂的内在统一性。把新中国工业精神继承好,在全社会绽放出包括工业精神在内的主旋律奋斗理念和优秀品质的光华,不断提升先进文化的激励和引领作用,正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释放文化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大力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要强化工业报国、献身事业等理念培育,树立崇尚劳动、团结务实等品质作风,形成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深入挖掘新中国工业精神的时代内涵,做好工业精神在新时代的阐述传播工作,为工业精神在新时代的生长构建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有助于激励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伟大奋斗。新中国工业精神所包含的奋斗理念,是伟大奋斗精神在工业化当中的具体体现,塑造了一代代工业建设者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大力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要结合时代对其奋斗理念作出新的阐释,充分发挥工业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奋斗报国的意识,大力提倡实干精神,强化劳动意识,鼓励人们练就过硬本领,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新哲,孙星,罗民.工业文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42-243.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0.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07.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728.
[5]尚文浩.新中国工业精神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6):31-37.
[6]王华华.中国工业精神之本源、本质及表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3):8-13.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