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变换巧转化 破解线段和最值

2022-05-30 10:48毛丽丽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对称点动点最值

毛丽丽

考题再现

例 (2021·辽宁·盘锦)如图1,四边形ABCD为矩形,AB = [23],AD = [22],点P为边AB上一点. 以DP为折痕将△DAP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A'. 连接AA',AA' 交PD于点M,点Q为线段BC上一点,连接AQ,MQ,则AQ + MQ的最小值是.

考点剖析

1.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图形的性质、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二次根式计算.

2.数学方法:联想法、对比法、转化法.

3.基本模型:如图2,若∠ACB = 90°,直角顶点C的轨迹为以AB为直径的圆(点A,B除外);如图3,P为圆O外一点,A为圆O上任一点,当点A运动到点B时,PA取得最小值,当点A运动到点C时,PA取得最大值.

学情分析

(1)相关联想:本题求两线段和的最小值,其中点A为定点,点M,Q为动点,属于“一定两动”的情况,联想相关经验.

关联1:如图4,A,B是直线l的同侧两定点,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 + PB最小.

关联2:如图5,点P是∠MON内一定点,分别在射线OM,ON上求作点A,B,使得PA + PB最小.

关联3:如图6,点P是∠MON内一定点,分别在射线OM,ON上求作点A,B,使PA + AB最小.

(2)对比分析:

关联1:如图4,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此时点P为所求. PA + 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此种情况属于“两定一动”,与本题不符合,但是也不排除本题可转化为此种情况.

关联2:如图5,过点P作PA⊥OM于点A,PB⊥ON于点B,点A,B为所求. PA + PB的最小值为此时图中A,B所在位置时PA + PB的长.此种情况属于“一定两动”,与本题看似符合.

关联3:如图6,取点P关于射线OM的对称点P',过点P'作P'B⊥ON于点B,P'B分别交射线OM,ON于点A,B.此时点A,B为所求,PA + AB的最小值为线段P'B的长. 此种情况属于“一定两动”,两动点均在直线上,与本题看似符合.

(3)回归例题:结合上述关联对比分析,深入思考该题本质,其中点A为定点,点Q为线段BC上一点,即属于直线上动点,而动点M的轨迹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因此需要首先明确此问题,然后联想对比已有经验,进而合理转化解决问题.

通过点M的产生来研究点M的轨迹.点M为一对对称点连线与对称轴的交点,所以DP⊥AA'于点M,即随着点P从点A运动到点B的过程中,点M随着点P的运动而运动,但是∠AMD为直角的结论始终保持不变,由此确定动点M的运动路径为弧AM.由于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以AD为直径,AD 中点为弧AM所在圆的圆心.正因为点M为圆弧上的动点,本题的解决与关联2和关联3的情况不符合,再尝试寻找与关联1的关系,将“一定两动”转化为“两定一动”.

如图7,点M为圆弧上动点,所以RM长度始终保持不变. 关键线段MQ何时有最小值是本题突破口.

如图8,当R,M,Q三点共线时MQ最小.此时两个动线段AQ和MQ联合定长线段RM转化为AQ + RQ,即由两定点A,R来锁定,使得动态问题顺利“着陆”,最终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解:如图9,取点A关于边BC的对称点E,取AD中点R,连接RE,交圆R、矩形ABCD于点M,Q,此时AQ + MQ最小值.

∵四边形ABCD是矩形,∴∠RAE = 90°,∵AR = [12AD] = [2],AE = 2AB = 4[3],∴RE = [AR2+AE2] = [(2)2+(43)2] = [52],

∵RM = [12]AD = [2],∴AQ + MQ的最小值为[52-2=42]. 故填4[2].

勤于积累

1. 解题经验:线段和的最值问题是各地中考的重要考点,通常的考查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压轴问.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认真梳理关于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以便在考场上能自由应对.

(1)角色定位:解决最值问题时,启动步骤是定、动点的角色定位.认真分析题目中哪些是定点,哪些是动点. 如果是动点,进一步分析其在什么线型上运动,运动的轨迹是什么,运动的范围是什么.

(2)对称变换:解决最值问题时,关键步骤是结合定、动点所在位置,若属于定点在动点所在线同侧情况,结合轴对称变换将问题转化为异侧情况.

(3)最值定型:现阶段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两种,一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模型,二是垂线段最短模型.无论哪一种模型,都会经历“折”化“直”的转化过程.

(4)数形结合:经过对称变换,最值问题已经转化为求线段长.计算时,通常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

2.拓展模型:

(1)如圖10,OC平分∠AOB,P是OC上的定点,M,Q为OB上动点,求PM + PQ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如图10,作点Q关于OC的对称点Q',作MQ[″]⊥OA于点Q[″],则PM + PQ转化为PM + PQ',再转化为MQ[″]. 所以PM + PQ的最小值为线段MQ[″]的长.

(2)如图11,点P是∠AOB内一定点,分别在射线OA,OB上求作点M,N,使得△PMN的周长最小.

思路分析:如图11,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接P'P[″],分别交OA,OB于点M,N,则PM = P'M,PN = P[″]N,△PMN的周长的最小值转化为线段P'P[″]的长.

(3)如图12,[l1][?][l2],[l1],[l2]之间距离为[d],在[l1],[l2]上分别找M,N两点,使得MN⊥[l1],且AM + MN + NB最小.

思路分析:求AM + MN + NB的最小值,表面上看是求三条线段和的最小值,但其中MN为定长[d],所以只需求AM + NB的最小值,而这两条线段没有公共点,没办法直接化“折”为“直”,可借助构造平行四边形AA'NM平移线段来解决(如图12),此时AM = A'N,所以本题转化为求A'N + NB最小.连接A'B即为A'N + NB的最小值,点M,N也随之确定,这样就解决了AM + MN + NB的最小值问题.

(4)如图13,已知△ABC,在边AB,BC,AC上分别求作点P,M,N,使得△PMN的周长最小.

思路分析:求△PMN的周长的最小值,即MP + NP + NM的最小值,三个动点都在直线上,利用轴对称变换化“折”为“直”即可.如图13,作点M关于AB的对称点M',则MP = M'P;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则NM = NM[″],所以MP + NP + NM转化成M'P + NP + NM[″].当M',P,N,M[″]四点共线时,M'P + NP + NM[″]的长最小,为M'M[″]的长.由于∠M'AM[″] = 2∠BAC,为定角,若要M'M[″]最小,则需要AM'最小,即AM最小,当AM⊥BC时即可.

猜你喜欢
对称点动点最值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聚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巧用不等式求最值
数列中的最值题型例讲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线性代数中矩阵特征值的解析方法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动点轨迹方程的解法探讨
三次多项式的对称点及其应用
——从广州一模的一道选择题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