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研究

2022-05-30 07:46朱萍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辽代契丹道家

摘 要:对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群7号墓中出土的《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的出土情况、装裱和内容进行梳理,结合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探讨两幅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内容。这两幅作品既展现了中原绘画与契丹绘画之间的交融,同时也体现了辽代绘画中的道家思想。

关键词:《山弈候约图》;《竹雀双兔图》;辽代;契丹;道家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契丹来源于鲜卑或鲜卑宇文部,长期以游牧、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隋唐时期在辽河流域发展壮大起来。公元907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即可汗位,公元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公元947年,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辽。辽代作为主导了五代和北宋时期中国政治舞台的王朝,与其相毗邻的汉族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上皆有频繁往来。辽代统治阶级采取的“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不仅有效地推进了辽王朝的封建化进程,而且促进了汉族传统文化向契丹社会广泛而深远的传播。

辽宁法库是辽代的重要城市之一,村镇密集,市井繁荣。人们在这里先后发现了辽代村落遗址220余处,城址22座,辽墓20余处,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库叶茂台辽墓群是辽代后族萧氏的家族墓地,墓葬型制多样,文物丰富,对研究辽代契丹的历史、习俗和艺术有重要意义。1974 年5月,原辽宁省文化局组织开展法库叶茂台7号辽墓的发掘工作,出土陪葬品种类丰富,数量可观,等级较高,有绘画、木制建筑、石棺、瓷器、漆器、马具、农具、丝织物、玉石装饰品等。这座高等级砖室墓的墓主身份虽然无法确定,但是根据墓葬的建筑类型和陪葬品,可以推测其为辽代早期或中期的契丹皇族或贵族女性。在7号辽墓出土的众多陪葬品中,两幅绢本的卷轴画极为引人瞩目,意义非凡,为研究辽代绘画提供了珍贵的实证资料。这两幅卷轴画入葬时分别展开悬挂于主墓室房形木棺室内的东西两壁,东壁悬挂的是绢本设色山水画《山弈候约图》,西壁悬挂的是绢本设色花鸟画《竹雀双兔图》。

从契丹人由树葬、火葬发展到筑墓入殓的丧葬礼俗变化可以看出,辽代深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契丹统治阶级和贵族在思想意识与文化艺术方面的汉化,极大地推进了辽代社会的全面进步。伴随着汉族文化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中原汉地的宗教习俗和思想艺术渐渐被契丹人接受。

叶茂台7号辽墓的房形木椁与唐代为皇族勋贵所用房形石椁的形制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此木椁置于遍施花卉纹和兽纹彩绘的带围栏、须弥座式的棺床上。这座房形木椁之内除了雕刻有四神图、飞天图、云纹等导引墓主人升仙的石棺之外,石棺棺盖上还有一件金缕绣袍,绣袍上放置一个包裹,其内是一个装满日常生活用具的漆奁。另外,门内东侧地板上放一把铁剪,西侧葬一盆餐具,东西两壁各悬挂着一幅绢画。因此,人们推测房形木椁是地面木构建筑的缩小版模型,像是对真实家居环境的模拟,以作为墓主去世后的起居空间。

一、《山弈候约图》

《山弈候约图》(图1)纵106.5厘米,横54厘米,绢本设色,无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该作品为全景式构图,远景山峰陡峭,在层层云海中忽隐忽现;中景山崖间苍翠挺健,茂密的松林间掩映一座楼阁殿廓建筑,院内空地上两人对坐而弈,一童子在旁站立侍奉;近景山崖下方大门处,一位宽袍大袖、头戴高冠之人正策仗向内走去,其身后有两童子跟随,前者负酒葫芦,后者肩负长琴。山中与山脚两组人物遥相呼应,展现了隐士在山林间恬静闲适之趣。此画的艺术风格接近荆浩、关仝、李成一路,虽无名款及印证,但为后人研究辽代绘画及中原与契丹绘画艺术的交融关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中国山水画在魏晋时期萌芽,发展到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成体系后,画家的关注点从对圣贤高士人物特征的刻画转移到了对其所在自然环境的刻画。由此,点景人物成为山水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山水画素来以高士隐士、水榭楼台、瀑布桥梁等点景营造悠长意蕴。虽然点景人物身份众多,但是隐士图是历代画家钟爱和首选的表现题材,可追溯到隐逸文化盛行的魏晋时期,如竹林七贤、陶渊明等,都是目前留存于世较早的隐逸形象,已经超越意象上升为意境。唐五代之后,隐士形象在内涵和形式上都趋向丰富和成熟。隐士身份多样,包括历史名人、樵者、渔夫、明僧、道士等,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即或是志行高洁之人,或是隐居不仕及修炼者。画家经过对历史故事和生活素材的精心提炼,运用“藏”和“隐”的方式来暗喻、烘托特定的象征符号,表达不同的隐士主题,如渔隐揽胜、抚琴弈棋、品茗赋诗等。这些隐士雅趣成为绘画中的隐逸符号,借以展现隐士的闲逸高洁,如唐代孙位的《竹林七贤图》、北宋李公麟的《渊明归隐图》等。隐士图一方面契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另一方面起到了“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教育功能,具有社会引导作用,因此一直是中国画创作的主要表现题材之一。

《山弈候约图》主要反映的是隐士会友的山林隐逸之趣。在云雾缭绕、山石险峻、道路崎岖的画面中有两组主体人物,近处一人策杖缓行欲进山门,身后两僮仆背酒携琴;远处山间楼阁空地处双人对弈,身旁一僮仆站立。策杖、携琴、对弈、僮仆等内容皆是隐士图的标志。隐士喜爱悠游于山水之间,但山间地势险峻,策杖前行便于山川跋涉,故策杖逐渐成为隐士寻幽揽胜、乐于山水、醉心自然的抽象符号。古琴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有着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礼记·曲礼下》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说明古琴是文人隐士怡心抒情、隐心解忧、修身养性的休闲方式。古琴具有高雅、高尚、高洁之意,是君子之器,同时蕴涵着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深受古代文人隐士的喜爱和推崇。古琴本质是脱尘绝俗,隐是琴的天然属性,因此古琴作为隐逸符号,经常出现在隐士题材的繪画中,以彰显人物的不拘世俗及画境的雅气横溢,如宋代范宽《携琴访友图》。弈棋作为文人隐士的另一个爱好,同样是隐士画中的常见场景。围棋也叫“坐隐”“忘忧”,作为一种传统活动,蕴含了道家的阴阳哲学、象数理论等哲理。棋道玄妙,隐士喜爱在弈棋的过程中悟道,因此弈棋逐渐成为隐士画的象征符号。在隐逸主题的山水画中,弈棋作为“画眼”,往往以小面积的形式隐藏在山水之间,逸笔草草,点到为止,表现出隐逸林泉、悠闲自得的意境。僮仆是隐士身份的另一象征,在古代,只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人才有僮仆随侍。文人隐士喜欢访山问道、会友雅集,此时僮仆常在身边服侍,或伫立搀扶,或携琴抱书,或奉茶磨墨,不但能够凸显隐士的主体身份,还能活跃画面。以上这些隐士画的象征符号皆出现在《山弈候约图》的画面之中,表明了此画的隐逸主题。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起就受到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强调生命意义的道家思想的影响,魏晋的文人隐士都是以虚静之心来看待自然山水。我国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由南朝宋宗炳所著,文章提出从游玩山水、绘画山水到观赏山水画,皆是修身养性,通过畅神于山水画,感悟“道”之玄妙,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虚无,让心灵得到自由和解脱,强调了山水画的创作和审美具有愉悦心情、调养精神的养生功能。这一思想对我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使得隐逸题材的山水画一直是文人画的主流。

二、《竹雀双兔图》

《竹雀双兔图》(图2),纵114.3厘米,横56厘米,绢本设色,无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面上部绘有高低起伏的双钩墨竹一丛,竹竿纤细,长短有殊,坚韧劲挺,宽大的竹叶错落对称而生,中间耸立的“山”字形的三竿长竹上分别停落着神态各异的麻雀一只。左侧麻雀扭头专注地俯视着下方的蒲公英,似在觅物;中间麻雀高立枝头,向下静观;右侧麻雀埋头展翅,梳理羽毛。三只麻雀位置错落有致,姿态动静结合。竹丛根部生有三株盛开的鲜艳野花,从左至右分别是蒲公英、地黄和白头翁。画面下方,有两只野兔在满是杂草的平坦地面上活动,野兔双耳后贴身体,呈放松神态,一只卧地低头咀嚼口中草叶,另一只前腿伸直以支持身体上扬,似在找寻感兴趣的目标。野兔头颈背部酱麻色,胸腹部中央为纯白色,耳有黑尖,尾背方黑灰色,为东北兔的典型体貌特征。整幅作品设色浓丽鲜艳,麻雀以赭石渲染,以白粉打底,用墨绿画骨架;花叶石绿鲜艳,白色、紫色、黄色点缀花朵;构图力求中心对称,静中有动。画面装饰性很强,极具生活气息。《竹雀双兔图》吸收了唐五代的绘画风格和技法,同时融合了草原民族奔放粗犷的特点。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唐代才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到宋代走向成熟。花鸟画内容简洁概括,画面简素而生动有趣,在梅兰竹菊、蔬果草虫、飞禽走兽中体现自然界的活力及画家的内心情感,它与山水画一样蕴含着关乎自然的审美观念。花鸟画亦有象征符号,如梅兰竹菊松寓意君子之德,莲花及荷花象征高洁精神,松鹤象征长寿,锦鸡象征吉利,鹰隼象征英武雄健,等等。《竹雀双兔图》中的劲竹通常代表超凡脱俗、谦逊不屈的气节,同时与“祝”同音,也表祝福之意。麻雀象征祥瑞,寓意加官进爵,还拥有勤劳自由、不畏艰险的抗争精神。兔子俗称瑞兔,是祥瑞动物,象征着吉祥和长寿。画中蒲公英、地黄、白头翁和车前子等四种植物属于中药,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消炎利尿、凉血止痢、保护肝脏的功效与作用,可以有效消除体内的火热之气,平时可以泡水喝,能够起到很好的降火作用,也能够延缓衰老,增强抵抗力。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叶茂台辽墓群7号墓墓主的人骨进行初步测量和研究,推测女性墓主年龄约在55岁左右,误差在上下10岁之间,牙齿在生前就脱落严重,患有严重的牙周炎和寰枕关节炎,存在明显的颞下颌关节脱位等现象,这些陈年痼疾带来的病痛一定会促使墓主生前注重调理身体和养生。辽宋时期,服食金石丹药以求长生升仙之风大不如唐代盛行,人们开始采用间接服食法以求延年益寿。从以上画面构成要素来看,《竹雀双兔图》是一幅充满祥瑞养生寓意的作品。

三、结语

《山弈候约图》和《竹雀双兔图》是辽代颇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虽在创作年代、主题思想、功能用途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丝毫不影响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山弈候约图》是全景式构图,视野辽阔,景物虚实掩映,以大观小,澄怀观道;《竹雀双兔图》以局部微观的自然现象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雅俗共赏,有益心身。两幅不同画科的作品以展开的方式悬挂在墓主房形木椁的东西两壁,可以看出中原绘画和道家思想对辽代绘画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道家以自然朴素为审美意趣,隐士隐于山林或钟情于花鸟,描绘自然山水和花鸟畜兽,欣赏山水、花鸟画作,寻找精神寄托,传达自然之美,抒发高逸清雅的情怀;另一方面,道家的养生学由追求死后飞升成仙的归隐修仙之学,逐渐转向生时健体延年的务实养身之道。

参考文献:

[1]单亚梅.中國画中的隐逸形象[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

[2]王英璟.中国画养生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3]史泓.山水以形媚道:论中国古代山水画与道家美学[J].美术观察,1997(4):44-47.

[4]杨仁恺.叶茂台辽墓出土古画的时代及其它[J].文物,1975(12):37-39,95-96.

作者简介:

朱萍,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馆员。研究方向:美术史论、美术馆研究。

猜你喜欢
辽代契丹道家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壁画“刘三取钱”漫谈兼论辽代戏剧题材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