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对历史的见证和对美学的启蒙

2022-05-30 10:48石禛徐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韩熙载

石禛 徐辉

摘 要:《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原迹早已丢失,现存的只是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在家设宴、载歌行乐的场面。画面中记载的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由五段场景构成,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画面的整体层次在当时更是一种创新。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精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富有变化,敷色丰富、和谐,使得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宿世前生及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及《韩熙载夜宴图》对艺术创作的意义,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

一、《韩熙载夜宴图》的宿世前生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古代历史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韩熙载从小家世显赫,出身名门望族,才气也是出类拔萃的,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眼看南唐政治逐渐衰败,自己却不能力挽狂澜,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意思就是说,韩熙载认为在国家即将灭亡时,自己作为宰相,是一种耻辱,无法拯救国家,这种心理使他除了沉溺于世俗声色欢愉来慰籍自己的心灵和麻木自己的意识之外,已别无出路。南唐后主李煜中意韩熙载并想重用他,却听说他浪费自己的一身才华,忘却自己的一腔热血,沉迷于享乐。于是让顾闳中深夜与各位宾客一同赴宴至韩熙载府宅,私下记录韩熙载载歌载舞的每一个场面,想用图画告诫韩熙载切勿忘了自己的初衷和抱负,要以国家和江山社稷为重,停止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论据为《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中记载:“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历史上还存在另一种说法,韩熙载本才压群芳且家世显赫,唐朝末年登进士第,但他的父亲因被牵连而遭到诛杀,韩熙载没办法只好潜逃到了江南地带,投顺南唐。刚开始因为才华横溢,颇受南唐中主李憬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委身求和,以保南唐在自己手里太平,不被毁于一旦,另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猜疑、陷害,导致当时本就不稳定的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更加严重,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下,身居高职的韩熙载才出此下策: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煜不会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但李煜当然不会那么轻易相信,就命顾闳中和周文据到韩熙载家打探虚实,并让他们将所见所闻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自然可以猜到他们的来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醉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表演了出来。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挥笔作画。李煜看到此画后,便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因此,这幅画在当时其实就是一幅情报图,却因构图奇妙、画艺精湛而闻名后世。

顾闳中此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但概括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糜,而且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了充分描绘韩熙载夜生活的方方面面,顾闳中巧妙地运用了长卷构图形式。此画长28.7厘米,宽335.5厘米,绢本设色,其长度也可无限扩展,用来表现人物活动,可以不受某种特定时空的限制,在若断还连的若干场景组合及时空的变化中揭示人物性格及反映内心世界,在绢布上充分地表现出了人物的表情,色彩也极具张力。

二、《韩熙载夜宴图》内容分析与鉴赏

《韩熙载夜宴图》主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在家中招待宾客的场景,绘写的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并且其中的重要人物反复出现。在题跋中,画中出现的人物全部标明,此画虽然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象,但全画明亮,只用烛台作为夜晚的象征。画作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第一部分“听乐”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边畅饮边欣赏琵琶弹奏的场景。顾闳中在作这幅画的时候,将重心放在了琵琶弹奏起初的那一个画面,当时气氛很凝重,每一个人物的注意力都在弹奏琵琶的那位女子的手上。虽然画面是静止的,但可以从人物的神态中感受到他们听到琵琶弹奏出动人乐曲时的那种享受。画面当中的动和人物神态的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顾闳中根据人们当时所处的地位刻画出了他们的神态、表情及不同的仪态,通过静与动的对立让人们对琵琶女的技艺产生无限期望与想象。第二部分为“观舞”,韩熙载站在红漆羯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韩熙载右手举起鼓槌,使人感觉仿佛鼓槌敲下去就能听见鼓的声音似的。第三部分为“暂歇”,描绘的是宴会过程中的休息场面,人物位置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此时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个女子扛着往里走,随后还跟着一位端着杯盘的女子。两位女子好像还在对今晚的宴会津津乐道,更加烘托出了轻松的氛围。这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松放,并且运用的色彩极其丰富,让人眼花缭乱。在画面中,顾闳中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颜料,对比强烈。人物的描繪多用朱红、深棕等凝重的色彩,室内的家具,比如桌椅、床帐,则多用黑灰、涤棕等色彩,人物与家具之间相互衬托。虽然用色繁多复杂,衣红衫绿,却没有给人带来任何不好的观感,甚至人们还会觉得画面极度和谐。顾闳中在全是灰黑色调的背景中让这些化有浓妆、惊艳的侍女们的姿色绽放到了极致,再用同类色调的山水、花鸟点缀,使得视觉上有了主次之分,有种杂而不乱、井然有序的感觉。第四部分为“清吹”。这时的场景是一个大场景,乐师与观客之间的比例把握得十分到位,人物之间的位置恰到好处。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和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五个奏乐人横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动态,虽同列一排,但也没有感到整齐统一的滞板。第五部分为“散宴”。这一段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的场景。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说“不”字。这里其实存在一个误解,大多数人观赏后认为这部分应为在宴会的尾声,宾客或自行离去,或流连忘返念念不忘的情景。但后来有学者指出,韩熙载的手势并非为送客,而是让各位宾客自行欢乐,歌酒继续,简单寒暄意为“大家随意,我先去休息”。

整幅画面中的男女人物造型细致生动,而且整幅画作巧妙地以屏风进行分割,场景显得巧妙完整,使得各场景之间既相互联系,也各立为美,也可看作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从外形轮廓的塑造,到笔触的流畅运用,再到赋色的严谨,都可以展示出顾闳中画技的超凡脱俗。此外,不同场景之间完美过渡,时间与空间完美融合,寓意丰富,布局跌宕起伏,情节张弛有度,人物神情恰到好处,极具韵味。在画面中众多人物的描述上,顾闳中巧妙地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反其道而行之,用他们的动态表达出来,再运用多种组合产生衔接,使他们的情感成为一种脉络,产生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同时,顾闳中还运用了人物的动态细节来烘托场景的美好,比如:用侍女情不自禁地探头偷听琵琶,暗示着琵琶弹奏的技艺超群,也烘托出了当时宴会的成功(图1);用侍女手中托盘上的水果品种暗示当时的季节;用烛火的明亮程度暗示时间的推移。构图和人物位置疏密有度,场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当然,这幅画中主要是记录韩熙载的言行举止,自然对他的刻画格外细致。他在画面中频繁出现,或动,或静,或躺,或侧,或欢快,或沉醉,被描绘得精微有神。韩熙载的气质在众人之中也是超凡脱俗的,但是从始至终韩熙载的脸上都毫无笑意,与如此欢快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他心中的情感得不到宣泄,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这也使五代十国时期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顾闳中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这五段场景有分有合,通观全图轴的五段场景,琵琶、羯鼓、笛、箫、牙板等乐器一一出场。除了戴着高帽的主人韩熙载之外,其余的人也都形态各异,但都与自己的身份背景十分贴切,就像电影一样,描绘了韩熙载举办家宴、大宴宾客的全部过程。五代十国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如同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一样,历史地位格外突出。虽然顾闳中的其他作品已经失传,但仅存的《韩熙载夜宴图》足以确立顾闳中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而《韩熙载夜宴图》亦成为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这种技法在唐代和后世的技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幅画在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画的最高境界,所以每个细节都值得人们重复体会,以在每次欣赏《韩熙载夜宴图》的时候,都能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韩熙载夜宴图》最精彩、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乐”与“悲”的对比,它生动地描绘出了宴会上的热烈和欢愉,气氛烘托到了极致时,韩熙载却始终无法融入进去。他脱离快乐、心事重重得不到宣泄的神态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韩熙载其实本来就是用虚假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度过这次的政治危机,所以他无法安然玩乐。韩熙载人物形象的刻画充分地体现出了画家顾闳中“传神”的笔力。

三、中西绘画的差异

《韩熙载夜宴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构图方式——组画,当时西方油画中也存在组画的形式,比如英国画家威廉·霍加斯的油画组画《时髦的婚姻》就是由六幅画组成的。《韩熙载夜宴图》与组画《时髦的婚姻》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组画《时髦的婚姻》是由多副画构成,而《韩熙载夜宴图》是一整副作品中分成五个场景。此外,中国画强调“传神”,人物画的创作中对于人物“神态意境”的追求要高于单单对“外形”的刻画,这样才能“以形写神”。而《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刻画就满足了这一点,与中国画相比,《韩熙载夜宴图》要比唐代仕女画有所突破,并且已有了一些情节性的转换,韩熙载在宴会上闷闷不乐的神态与氛围的落差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抑郁,也充分显示出了顾闳中“传神”的精湛才能和卓绝功力。

四、《韩熙载夜宴图》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几经转折,1921年由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其变卖,《韩熙载夜宴图》也在纷乱中散落到长春街头。1945年,当时著名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大家张大千用500两黄金购得。1952年,《韩熙载夜宴图》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1975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家和装裱师经过重新揭裱和修复,才有了我们今天所欣赏到的完整的佳作。这副画作是南唐顾闳中所画,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却为南宋临摹版。经考证,在每幅画作的屏风中,树的画法都为南宋时期的画法。另外,侍女的丰腴或消瘦,以及身上的服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宋《女孝经图》中的服饰画法非常接近。在第一幕中,桌子上的酒具与宋墓出土的酒具一致。在结尾部分,有一个南宋时期的文人和官僚的一个印章,种种迹象表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画作为南宋时期所作。由于顾闳中所画作的真品《韩熙载夜宴图》下落不明,真正的画作是否为南唐时期所作,目前还无法得知。但画中的细节很到位,覆盖的文化非常多样化,比如舞乐、服饰、尊卑座次,还有当时的一些礼仪制度,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众多文化的依据。同时,具有深刻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人物画杰作对人们研究南唐时期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價值,并且对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水仙君.画的故事[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

[3]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4]李昌菊.中外美术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5]王博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元明清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7]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石禛,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山水画。

徐辉(通讯作者),黑龙江佳木斯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传统山水画。

猜你喜欢
韩熙载
传世名画背后的历史纠结
南唐南迁文士的仕途困境
用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国画作品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5《韩熙载夜宴图》:中国最早的情报就这样传送了
《韩熙载夜宴图》
以“图像学”解读《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旷世奇画背后的三种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