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

2022-05-30 10:48陈晓辉王玉芹谢海刚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共同体

陈晓辉 王玉芹 谢海刚

摘   要: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河北省在一些贫困地区、偏远山区进行研究与实践,大胆创新了“联校网教”教学模式。但在“联校网教”共同体建设与运行中受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存在着思路狭窄、缺乏内在连接和不能持续发展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联校网教”的作用,实现“共同體”学校共享优质资源,需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治理“联校网教”共同体生态,完善“联校网教”共同体多元化发展机制,以消解社会结构性因素的约束,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向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乡村小规模学校;联校网教;共同体;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8-0017-04

现如今,“教师留不住”“学生都走了”“设施落后”“没有经费”“没有自主权”“课程开不了”等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发展已面临严重困境。在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仍需承担部分底层义务教育功能,让乡村留守儿童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如何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走出困境,提高其教育质量,保证农村学生享有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国家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方针指引下,河北省在部分贫困地区、偏远山区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联校网教”教学模式,而在“联校网教”模式下形成的精准帮扶共同体是优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从现有“联校网教”共同体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停留在由教育主管部门发起,但又不深度参与的区域内被动循环发展的层面上,而忽略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深层次结构性因素对“联校网教”共同体发展的影响。因此,厘清制约“联校网教”共同体建设与运行的结构性因素,可对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

一、“联校网教”共同体的价值定位

“联校网教”共同体主要是指由县域内优质校(城镇学校或中心校)和1-N个小规模学校组成结对帮扶的,共同实施课程联合编排、教学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同步共享的教学共同体。“联校网教”共同体的建立,可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其价值定位是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利用优秀教师和优质教育资源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逻辑起点,其本质不仅是对信息技术引入乡村教育的价值判定,更是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新机制的价值内涵体现。

在以县域发展为主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源的配置往往是向城镇学校倾斜,而忽视乡村小规模学校。近年来,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开始重点扶持乡村教育,着力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通过互联网将城市名师课程、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乡村学校的课堂,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这一方面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多种“联校网教”支持环境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特有的优势和价值,为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为乡村教育发展开通了快速公路,架起了逾越鸿沟的桥梁。“联校网教”共同体在统一管理与调度、创新教学教研模式、组织应用活动等新机制的制约下,让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地输入到乡村学校,开创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新局面。从这一点来说,“联校网教”共同体建设与运行新机制的价值就体现在了常态高效帮扶和示范引领,这种由外在约束和内生动力合成的新机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价值的内涵体现。

二、“联校网教”共同体发展现状

为落实国家振兴乡村教育相关精神,各地十分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但大多都是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进行治理,未以教育现代化思维统筹规划,未能关照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实情,因此,这种改革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并不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能跳出教育扶贫的思路。建设“联校网教”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以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得到全方位支持。但在实际运行中,双方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潜意识中仍认为“联校网教”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教育扶贫,往往通过直接供给一些经费、设备、资源等以达到“共同富裕”。多数学校没有从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维出发来做好统筹谋划,没有抓住“联校网教”共同体助推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机制内涵,进而无法有效推进“联校网教”共同体建设。

二是未能改变系统的内在连接性。一个系统通常包括目标、要素和内在连接,其中,要素之间的内在连接对改变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中,“联校网教”共同体间的多种应用模式可看作是对各学校要素的替换或升级,但若共同体的内在连接不改变或不相匹配,就会出现不兼容的现象。对于“联校网教”共同体来说,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连接是发展理念、学校文化、互动机制和运行评价。“联校网教”共同体将系统要素简化为部分要素,甚至只是部分要素的量化,就容易出现要素量化达标但系统目标尚未达成的情况。

三是没能持续性发展壮大。当前,“联校网教”共同体的建立范围仅仅局限在县域内或是更为具体的学区内,且各共同体之间也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缺乏师徒帮带机制、缺乏长远发展计划,与此同时,共同体组成结构中仅有双方教师,没有教研人员,因此,普遍存在着共同体自身无法持续性发展壮大、教育教学缺乏再创新的问题,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应用距离“城乡一体化”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乡村学生在学业和全面发展方面的成效不够显著。

三、“联校网教”共同体建设的结构性因素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深受社会结构的约束与促动。“联校网教”共同体建设看似只是教育系统内部机制问题,实则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在各级政权管控和主导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被动式发展在短期内确实能得到帮扶和提升,但是,政府权力下放不足,主导过度,政府与学校的管理边界划分不清,再加上经费投入不能持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乡村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因此,“联校网教”共同体也会在人才培养、支撑环境、文化建设、制度规范等方面受到制约,从而无法形成内生式发展道路。

近年来,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中推进的“撤点并校”、校长轮岗、教师聘用等政策,在资源整合、促进公平、节约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依然受到诸多制约,如校长几乎在同类学校间流动;优秀的年轻教师留不住;经费依然会被“统筹使用”等。这些问题看似是教育机制问题,实则是社会发展问题,牵涉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社会结构性因素。“联校网教”共同体是多学校、多人员、多机制的帮扶组织形态,是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表达平台和决策参与途径。“联校网教”共同体要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需通过政府统筹的方式,增加制度供给,为“联校网教”共同体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吸引更多优秀学校、优秀教师、优秀企业共同参与,为共同体注入新的管理理念、方法,迅速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

四、“联校网教”共同体未来发展

从“联校网教”共同体建设现状和制约因素来看,虽然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案例,但现实中面临困境的居多数。因此,要发展好“联校网教”共同体,更需要系统思维,从资源支持走向系统转变。

(一)以发展愿景为纲做好顶层设计

在教育现代化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已经由单纯的教育问题逐渐演变为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性难题。而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明确“联校网教”共同体发展的愿景,以及在此愿景下的顶层设计。一是教育行政部门需将“联校网教”共同体切实置于阻断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程度落后的战略高度,使其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振兴计划中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和建设作用;二是由地方政府统一协调财政、人社等部门,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协调联动,为“联校网教”共同体建立持续发展的经费供给和人才建设机制,使其拥有较为宽松的权利范围和制度;三是要从集群视角谋求区域内共同体的整体与差异性发展。

(二)系统治理“联校网教”共同体生态

“联校网教”共同体是在“撤点并校”、岗位轮换等改革中不断重组的,而成员之间也由此在不断地重新磨合,这期间消耗了成员们的过多时间和精力,进而降低了成员们的参与热情。因此,系统治理“联校网教”共同体生态尤为重要。 一是在以县区教育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加强市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统筹,推进市域内城乡義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使共同体由相对封闭的空间向更为开放的空间发展。二是摒弃一些奖励机制倾斜城市名校的不公平政策,使资源更加匮乏的共同体获得更多优质资源,让其拥有成就感。三是逐步实现共同体活动自主权,倡导按需制定活动计划,而不是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令。四是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加入与退出机制,促进领导力和教师成长自觉,提高共同体发展内生力。

(三)完善“联校网教”共同体多元化发展机制

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联校网教”共同体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由多个学校组成,组成形式较为单一,由此也逐渐产生了一种“闭门造车”的现象。如果在共同体成员中加入科研机构、优秀企业、优秀家长等,以此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就会形成互相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发展内驱力,这无论对成员中的哪一方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发展机制。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在推动共同体多元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呈现出其重要价值。一是“联校网教”共同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域外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自身教育资源的不足。二是借助互联网可优化教研环境、拓展教研场域、创新教研形式。三是通过互联网可以创新教与学的模式,从而丰富“联校网教”共同体课程组织形态。

总之,“联校网教”共同体是在国家重点扶持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节点上的自然产物,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在面临各类资源不足时的快速发展尝试。虽然在其建设和运行中受制于社会结构性因素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其历史贡献不可忽视,在未来也会为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Z].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5287465.htm

[2]重庆:信息技术推动五个课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EB/OL].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505/t20150512_622015.html.

[3]唐新华.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共同体的构建与互动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王继新,施   枫,吴秀圆.“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6,(1).

[5]雷万鹏,张雪艳.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配置与运行机制调查[J].人民教育,2014,(6).

[6]陈兴中.“优教”情怀向底层敞开——广元市利州区“微校联盟”行动写真[J].教育科学论坛,2016,(6).

[7]罗江华,黄   娅.“互联网+”促进乡村学校发展的两个问题[J].中国民族教育,2016,(12).

[8]朱许强.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原因、问题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20,(7).

[9]安晓敏,邬志辉.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9).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