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2022-05-30 06:22:12陈光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厌学

陈光鹏

内容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背景下,作文被视作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受学校、家庭、学生等各种因素影响,在教学课堂与师生访谈中,部分中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的态度都是消极的、厌倦的。部分学生对写作文有抵触情绪,对课堂的作文训练失去信心,认为无话可写,对如何写作更是不知所措。摆脱厌学情绪,提高中学生作文兴趣和能力是目前语文写作教学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将阐明厌学的含义,分析目前中学语文作文课堂中的厌学成因,并针对中学生作文厌学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厌学 成因与对策

写作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形成个体言语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中高考中,作文在语文学科测试中分值占比也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可见,写作表达地位之重要。但整体而言,通过教师访谈与课堂观察,学生的写作知识、能力、兴趣并不乐观。一方面,学生完成写作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较慢,写作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存在厌学心理,对写作训练教学的配合度不高。针对这类问题,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寻找学生对作文厌学的原因与策略,改善作文课堂模式,激发学生作文学习动机,从而夯实语文作文教学根基,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

一.厌学的含义

所谓厌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待学习的消极反应,学习负面情绪的一种体现,是学生针对学习行为所作出的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其表现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等多个维度,是一种在学生群体内极易产生且难以被根除的负面学习状态。简言之,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观因素大多是认知方面偏差,情感消极对待,行为主动疏离,抑或对重复性学习行为的厌倦,以及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客观因素则包含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目标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的多方面因素。

二.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厌学现状

(一)作文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据观察,除极少数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中学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存在厌学心理,其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对写作任务敷衍了事,缺乏写作练习的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作文厌学的学生,厌学情绪,作文课堂精力不集中,小动作、左顾右盼甚至小动作不断,写作意识混乱而无助。本文以付晓琴老师所在深圳XX中学七年级学生为例,通过调查表明,课堂上学生觉得自己完全能集中精力听课的同学占30%,而有小声说话且分散精力时而开小差不想听课的同学占百分之18%。随堂作文,对作文有兴趣有34%,直至下课仍然没有写作思路且只写100字以下的有4位同学,占比10%。因此,作文课堂中,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学习是艰难的,面对老师的作文指导,他们常常无法聚精会神,甚至慢条斯理,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多数学生作文学习兴趣位于低水平状态,没有写作动机。同校,也有部分老师虽常常让学生练筆,写作频率较高,但仍然反馈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较好表现,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二)学生对作文学习态度敷衍

从应试角度出发,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有些学生尽心尽力写作,但未必能得高分;而部分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写作,作文评分也不至于太低。正是由于这一现实情况,学生对于作文学习持无所谓态度,认为自己作文水平将止步于此,不可能再有较大程度的提升。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题目千变万化,自己的日常写作练习也很难在考试中派上用场,不如在考场上灵活应对,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学生不愿意在写作上花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部分教师作文批改时区分度小,使得部分学生误以为同学之间写作水平没有太大差距,而将语文学科学习重点转移到阅读理解、默写、古诗文等方面,同学们的厌学心态导致中学语文习作教学也陷入困境。另外,众所周知,扎实的基础,是后续课程学习的保证,特别是写作。造成中学生对写作厌学,很多时候,学生习作问题的结症就在基础方面。他们反馈字词句篇都不明白,写作更加力不从心。也有部分学生之在学校里学习是迫于家庭原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过于逼迫学生学习,少数家长放任孩子。这就使得有些学生渐渐对学习无感,“厌学”情绪也随之而来。

三.学生作文厌学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首先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中学生而言,表达能力不仅包括口头和肢体的表达,同时也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表达能力良好的人能够在叙事时保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是,倘若学生抵触语文作文学习,那么他们很难清晰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将会错失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机会。其次,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写作是每一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倘若学生长期对作文存在厌学心理,那么自然无法集中精力提升自身写作水平,无法实现学科内部甚至个人均衡而全面的发展。

四.前人对中学作文厌学研究的成果

针对中学生的作文厌学问题,部分专家学者展开了分析和研讨。《教你学作文》的作者于漪提倡“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认为现阶段学生写作的共性问题是缺乏真情实感、作文内容雷同性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积累,丰富自己的现实素材库。《论中学生作文中的个性化思维训练》的作者林冰雪认为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是培养其写作核心素养的前提基础,教师应通过个性思维训练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华东师范大学杨靖的《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指导的研究》则立足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倡建构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平台。除此以外,蔡澄清、魏书生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针对中学生习作厌学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为语文作文厌学课堂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引。

五.作文厌学问题及其原因

沿着前人的足迹,笔者也反复尝试将前人经验融入课堂。或许是地有分殊,生有不同。我的课堂里,根据学生的交流反馈,学生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他们厌学的原因。

第一、习作指导方法不当。学生认为,模板化作文教学,一刀切地限制学生的作文内容,提倡学生参考和借鉴范文,对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并不重视,导致教学重点偏移。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写作是一项枯燥而乏味的机械式任务,缺乏主动写作的热情。除此以外,当学生尽力完成一篇写作练习后,教师可能只是大致浏览一下,不会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出分析和建议,习作指导缺乏针对性。第二、学生提到第二课堂匮乏也是关键原因。语文写作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素材积累基础上,倘若阅读量和积累量不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感到无话可说。而由于我本身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明确规定,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所要求的课内阅读任务,照抄课本上的指定词句,导致学生脑海中素材空空,在写作中只能用一些没有意义的语句来凑字数。第三、作文教学缺乏系列性和逻辑性。中学语文写作以记叙、说理为主,不管是教材还是实际的课堂中,我的教学在整个课程架构上,作文教学的课程序列缺乏逻辑性。很多时候同一个习作问题反复讲,学生觉得意义不大,反而引起厌学情绪。

六.解决作文厌学问题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内心情感体验

在语文学科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仅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也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好词佳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深入体会自身对于事物的情感,将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将写作知识理解透彻,在情感与思路清晰基础上,再用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升文章质量。

(二)为学生搜集多元趣味素材

无论是记叙还是说理,都离不开丰富的素材。倘若缺乏丰富的素材库,学生对于作文还是会感到无内容可写,但目的性过强的作文素材搜集又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作文素材的积累并不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为学生发放作文教学中可能会用到的素材,与学生共同交流。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穿插部分时政热点内容,鼓励学生关注时事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新鲜感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将热点问题收录到自己的素材库中,以便后期写作时运用。

(三)重视写作基本功有序训练

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实质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就不想写好作文。但是,由于基本功较差,学生学到后期会越来越吃力,逐渐心生懈怠,自暴自弃。所以,为消除学生的厌学根源,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有序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基本写作技巧。针对班级内在作文方面短板尤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基本功有序训练,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写作要点,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秀词句,并展开模仿练习,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基础错误。长此以往,学生养成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自然也就不会因畏写而厌学。

(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厌恶作文课堂的学生往往很难展开有效阅读。客观来说,阅读和写作教学不分家是语文教学的传统,即便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读写结合也是推动学生学科能力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部分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均可能会拉近阅读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学生在沉浸式的阅读中思考每篇文章的思想主旨以及写作的独到之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方向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偏爱古典文学,对古典名著具有强烈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则对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志怪小说更感兴趣;也有不少学生喜欢史书、喜欢戏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在享受美文的同时展开深度思考。除此以外,教師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读书笔记任务的方式来监督学生阅读,但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搞疲劳战术,应强调学生注重积累阅读素材以及写作方法,而不是对原文本照抄照搬。如此,有效率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一步对写作产生热情。

(五)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上进心

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讲求循序渐进,在中学语文写作中,安排范文教学是十分常规的教学手段,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对于范文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失偏颇。具体来说,中学语文教师对于范文教学普遍持两种极端的态度,一部分教师认为模仿和借鉴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一条捷径,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直接背诵范文,在考试中套用,以取得较高的语文成绩;而另外一部分教师则对模仿和借鉴嗤之以鼻,认为范文教学只会限制学生的思路,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事实上,这两种极端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绝对的抄袭套用并不科学,但是适当的模仿和借鉴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学语文教师不妨尝试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在开展语文写作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学生一个作文命题,鼓励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合作探究作文的立意和写作方向,让学生的思维经过初步的发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多篇优秀范文,鼓励学生在浏览后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对范文进行鉴赏,学习它的谋篇布局和立意构思,达到深化学生思想内涵、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美文,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扩写和改写,通过鼓励和赞美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品位。如此一来,学生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也将能够把握整体框架,下笔如有神。

(六)激发学生写作主观能动性

倘若学生主观上愿意写作,那么写作厌学问题自然也就不攻而破。因此,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激发学生写作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课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构思框架、整合脑海中素材,能真正应用于写作练习的时间较为有限,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在每次作文课之前,教师应提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预习任务。倘若课上着重练习人物描写,在预习环节,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等;而倘若课程要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教师也应该提倡学生通过观察,对景物形成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根据知识迁移理论的要求,教师应强调写作预习和写作任务的相关性,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不断发现新鲜的事物,持续对事物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实现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拓,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树立写好作文的决心。

综上所述,中学生对写作学习存在厌学心理,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对不同学生厌学的原因需要深究,并因材施教,通过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的融合来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从而在语文写作活动中取得更加优异的表现,实现综合能力素养的均衡发展。本文只是将阐明根据所观察到的语文课堂情况,并通过调查学生们在作文课堂中厌学原因,从而为部分中学生作文厌学提出解决对策。抛砖引玉,以期对其他教师的作文课堂有所启益。

参考文献

[1]杨慧.高中语文学困生厌学情绪分析[J].中学语文,2015,(10):131-132.

[2]罗梅英.构建灵动课堂 消除厌学情绪[J].广西教育,2016,0(9):94-94.

[3]侯芳.高中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及其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吴军.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

[5]隆胜.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语文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19)163-165.

(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厌学
中职生厌学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7年1期)2017-01-20 22:12:34
论如何帮助英语厌学者
考试周刊(2017年1期)2017-01-20 21:35:10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公共课厌学成因
求知导刊(2016年33期)2017-01-20 13:41:36
高中生厌学问题初探
未来英才(2016年13期)2017-01-13 06:25:23
大学生厌学情绪浅论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8:10:57
写给厌学的孩子们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07:57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9:14:38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