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楠
王海强
高级工程师,C919总体技术集成IPT党支部书记、C919飞机第三架机副架机长、上飞院产品竞争与策略室主任
1987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200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国家公派至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入职上飞院,参加C919大型客机首飞及后续试飞、ARJ21飞机高高原设计优化及精品工程总体技术方案、CR929通用技术规范等总体技术工作。曾获得中国商飞第十一届十大青年英才、“大飞机奋斗者”、C919项目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读博期间,中国商飞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飞机总体设计与复材设计培训,让我有机会与型号副总师近距离接触,我被他们的工程经验所折服,也被年轻技术骨干的专业能力所打动,也许这样一支有活力的队伍就是中国商飞研发团队的缩影吧!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时的我就更加坚定了毕业后加入中国商飞的决心,发誓和这样一群优秀的人一起设计、制造、运营国产大飞机。”
种子就此埋下,2015年,王海强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入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作为国家公派并按期回国效力的博士,王海强迅速完成了由学术研究领域到工程应用领域的转型,逐渐成长为总体专业型号骨干。
扛起试飞责任大旗
2019年12月,作为首批副架机长,王海强接过了C919飞机第三架机试飞取证责任团队的旗帜,带着沉甸甸的“责任”,王海强同架机长欧阳一方奔赴阎良,驻扎试飞一线。
“之前在总体专业工作时,我的角色是一名总体设计师,而架机团队需要更多侧重策划、组织、沟通协调等项目管理工作。”王海强解释道,“刚到外场时,我从头开始研究C919第三架机的技术状态和承担的试飞科目,协助组建架机团队,研读飞机技术状态,梳理后续地面改装规划。千头万绪,充满挑战,我和同事们在会议室经常讨论到深夜。”每次回忆起初到阎良试飞一线的日子,王海强的心中总是感慨万千。
作为副架机长,王海强主管试飞现场各项工作。弄懂承担科目的大纲任务点和判据,需要和科目团队不断沟通;日常飞机状态维护需要团队制定相应方案;航前,风险识别和风险化解措施需要团队牵头实施;试飞中,团队需要在监控大厅进行试飞监控;航后,按需排除飞行故障,同科目团队协同第二天工作……面对日常各类现场工作,他说:“只有下功夫,不断学习,才能让飞机越来越好。”
飞机旁、红旗楼、机库、监控大厅都是王海强的工作地。“早例会、送机、监控、接机、航后排故、飞行日例会、飞行日工程评估……”工作都围绕着飞机状态和任务执行状态打转,不同地方来回跑、手机电话响不停、流程节点不放松,偶尔穿插制造符合性检查、排故、双想会、计划制定等工作,王海强在阎良的每一天都异常充实。“生活早就和工作纠缠在了一起,外场的每一位同事都成了同吃同住同战斗的‘战友,即便是吃饭,也少不了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工作之余和家里亲人电话或视频,成了一天中难得的放松时间。”
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试飞这几年,我见证了C919飞机第三架机状态越来越好的过程,并且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这是最让我自豪的一件事。”王海强说。在外场的每一天,王海强都和飞机“泡”在一起,三年时间换来的,是系统架构、飞行原理、科目实施等相关专业知识都在和飞机打交道中不断提升。计划制定逐渐从每月细化到每周,资源协调越来越完备,整个飞机的各项前置输入判断也越来越准确。
“上下同欲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每当现场遇到问题,“无论是飞机设计、项目工作或是计划安排,王海强作为组织方愿意倾听不同团队的诉求和感受,通过出色的逻辑能力找准关键点作为突破口,不仅短时间内把问题梳理清楚,还会站在大团队的角度给出最优解决方案,并说服大家按照他的方案执行。”汪浩对此佩服不已。
“海强不仅技术扎实,而且协调管理能力出色,身上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吴英解释道。有时试飞进展并不顺利,作为副架机长的王海强总能顶住压力,第一时间想出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办法,依靠团队提振信心,把艰巨的任务扛起来。
科目难、风险高,那就带着团队“常反思”,从试飞不同阶段,对技术交底、试飞监控、特殊检查等各环节进行反思,从科目构型要求到架机技术状态全面梳理确认,优化现有现场工作。同时通過组织科目、工程等团队开展“双想”活动;“思反常”,细化试飞场景,叠加考虑各类因素,对“反常”场景做好相关应急预案,确保风险缓解措施在科目执行前落实到位。
“我的架机我负责,我对架机负全责。”王海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这句话的理解。现场各个环节都需要用心用情,飞机飞得顺、飞得好,离不开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
摆平问题的“老大哥”
“现场团队是一个包含科目、工程、制造、质量、适航、构型等全要素的IPT团队。让飞机安全高效地完成科目大纲试验点,团队里每个要素都要保持最佳状态,发挥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架机团队成立之初,吸纳了两名科目团队同事参与飞行计划制定,还邀请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加入团队,从机组角度协助提出帮助性建议。
开放的团队氛围可以帮助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其中,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尤为重要。一方面,架机团队每天用设计师易懂的通俗语言发布架机计划和工作项,让科目团队更加容易理解飞机的技术状态和构型状态。另一方面,科目团队会将需要现场落实的工作、特殊风险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架机团队,尽快协调到位。王海强就像是各个团队间的纽带,努力和架机团队一起把每日计划推进下去。“从他身上我可以非常切实地感觉到,他非常热爱大飞机事业。飞机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无论遇到怎样复杂的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像个老大哥一样,义无反顾地抛开身体疲累等个人因素,把所有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抱着对崇高事业的信念爱护飞机、呵护飞机。”汪浩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海强将会继续坚守C919试飞取证一线,勇挑型号战场重任,带领团队取得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