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运输机队变化对航司与制造商的启示

2022-05-30 10:48赖志榕廖晓杰叶从鑫
大飞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航司经济舱机队

赖志榕 廖晓杰 叶从鑫

本文聚焦行业机型结构和座舱布局发展动向,研讨新环境下提升机队发展质量的解决路径,希望能给航空公司的机队规划、飞机引进工作及国内民机制造商提供参考。

“十三五”以来,我国民航从高速发展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民航大众化带动下,作为最核心生产工具的运输机队呈现出“窄体机大型化”、“宽体机小型化”、“窄体机远程化”三大趋势,座舱布局也有“全经济舱飞机占比提升”、“商务舱数量减少”、“座椅轻薄化带来的新布局方案”、“卫生间厨房新构型”四大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持续提升。本文聚焦行业机型结构和座舱布局发展动向,研讨新环境下提升机队发展质量的解决路径,希望能给航空公司的机队规划和飞机引进工作提供参考。

行业机队发展概况

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和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我国民航经历将近十年的发展“黄金期”,但2019年“换挡降速”苗头叠加B737MAX停飞,当年全行业机队仅净增179架,远低于前三年每年300架以上的增加速度。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行业客运量出现负增长,飞机引进也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全年仅净增85架飞机。

整体来看,2020年底行业机队规模3903架,“十三五”年均增速降至8.1%,较“十二五”下滑2.6个百分点。我国民航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已成为过去时,如何提升发展质量而非发展速度成为“十四五”新课题。

机队结构与市场环境

从我国民航运输机队发展结果来看,过去十年宽体机占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至12%,支线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至5%,窄体机维持78%的份额不变。“八窄一宽”的机队结构反映了背后的市场需求,与我国的航线结构较为匹配:2019年我国民航航程在2500公里以内,并适用100-200座窄体机的典型市场航班占83%,与窄体机在行业机队中的占比相匹配。

趋势一:窄体机大型化,适应时刻紧张的资源环境。过去十年,以B737-700、A319为代表的小型窄体机(130座级)占比从31%下降至10%,所损失份额基本都转移到B737-800、A320这类中型窄体机上(170座级),中型窄体机份额从55%上升至76%。虽然A321、B757等大型窄体机(200座级)维持14%的份额不变,但可以合理预计实际需求超过该比例,主要原因在于波音没有较强竞争力的200座级机型供仅运行波音机队的航司选择。

考虑到国内很多机场时刻资源紧张的现状,用更少的飞机增量、更低的单座成本,以实现运力投入和收入增长,将是行业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这也恰好契合飞机设计的特点,即同一个机型系列当中,座级越大、单座成本越低,如有足够客流量,航司有意愿选择大座级飞机。

从空客全球订单来看,小型、中型窄体机向大型窄体机转移的趋势会更加明显。A320与A321订单的合计占比,从旧一代ceo系列的77%,上升至新一代neo系列的99%:兩代产品中A320订单占比基本不变;A321订单从ceo的22%增长到neo的47%;A319neo除了一部分用于高高原市场,目前基本没有订单。

趋势二:宽体机小型化,满足直飞高频的旅客需求。过去十年,我国民航运输机队当中,以B787、A330为代表的小型宽体机(250-300座),共净增约250架,份额上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76%,抢占了其他座级宽体机的市场,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座级机型。与此同时,B777、A350等中型宽体机份额下滑6个百分点至21%,B747、A380等大型宽体机(400座以上)数量基本处于零增长,份额下滑3个百分点至3%。

同样从全球订单来看趋势,小型宽体机占已交付宽体机的52%、占未交付的56%,小型宽体机的份额始终占到一半以上。在未交付订单中,中型窄体机合计比例也达42%,基本占据原先大型宽体机的市场份额,而四发宽体客机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尾声。

疫情影响减弱后,与全球相比,预计我国宽体机的小型化趋势会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未来洲际航权能进一步放开的情况下。从旅客需求角度看,呈现宽体机小型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旅客偏好直飞,会有更多小型宽体机执行二线城市洲际航线;二是旅客偏好更多班次可选,如果航权放开,北上广核心枢纽始发的频次会进一步增加。喜好更多直飞和更高频次的需求,将拉动小型宽体机占比继续提升,而供给端出行便利程度上升将进一步刺激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趋势三:窄体机远程化,可能改变当前的竞争格局。随着窄体机更新换代,同座级飞机的航程在持续增加:B737从4000多公里的classic系列,上升到6000公里的MAX系列;A320从5000公里的ceo系列,上升到8000公里的A321XLR。特别是计划2023年交付的首架A321XLR,航程直接达到了之前宽体机(B777-200)的航程门槛,能够执行中国南方到澳洲、中国北方到东欧的航线。

考虑到窄体机的单座成本远低于宽体机(比如与B737MAX8相比,B787-8小时油耗是其2倍,飞机购买价格是其2-3倍),在窄体机能够达到宽体机航程的前提下,将很有可能改变当前国际航线的竞争格局,比如在中国南方可以打造一个中澳的中转枢纽,使用具有成本优势的窄体机,将有潜力出台远低于宽体机直飞的票价,对中转旅客有较强吸引力。

座舱布局与市场需求

过去十五年,我国运输飞机座舱布局最明显的趋势在于座位数增加,在同一机型口径下(排除机型结构变化因素),平均每年增长约1个座位。从最主流的三款窄体机型来看,A321从183座增长到了208座,B737-800/MAX8从156座增长到186座,A320也有所增长。座位数增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全经济舱飞机占比提升。我国全经济舱飞机越来越多,2020年已达550余架,占行业窄体机队比例提升至20%左右。除了传统低成本航司之外,厦航、川航、首都航等全服务航司也开始配置全经济舱。从新交付飞机角度看,全经济舱占比提升更为明显,已从2005年的10%左右,上升到当前的30%以上,“十三五”期间基本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

第二,商务舱数量减少。因商务舱客座率常年偏低,而经济舱客座率快速上升,“十三五”以来新交付的两舱窄体机(仅统计配置商务舱的飞机)、单机商务舱座位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8个左右,下降到疫情前的5.5个,整体降幅达30%。主要原因在于飞机上平均少配置1个商务舱座位,就能增加2-3个经济舱座位,航空公司通过主动调整舱位配比结构,更好适应市场变化。

第三,座椅轻薄化带来的新布局方案。随着技术升级,座椅轻薄化、减重化实现了长足发展。轻薄座椅较为节约空间,在座椅间距更小的情况下,还能实现与传统座椅相近的舒适度。为获得更高收益,越来越多航司选择轻薄座椅,同时搭配更高密度的座舱布局,导致了新一代飞机普遍较上一代多5-10个座位(如两舱布局的B737MAX8对比B737-800普遍增加6-8个座位)。

第四,卫生间、厨房新构型。在航司定位逐渐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航司对卫生间、厨房也产生了差异化需求,制造商相应提供了缩小、简化服务设施的新构型,可增加3-6个座位。新构型甚至已经成为一些航司的标配。

第五,大众化与座舱布局变化。飞机座位数增加趋势的显现,与近年来民航大众化发展息息相关。2015-2019年,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速较机队规模增速高1个百分点左右,市场需求增速略高于运力供给,一部分航司积极寻求在少增加飞机数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座舱布局来实现更多座位供给,降低单客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结论及建议

国内宏观经济正在加速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对行业发展来说,受益于国内成功的疫情防控,境内市场需求逐步回归正轨,但境外航线仍将继续受疫情影响,前景较不明朗。民航大众化浪潮方兴未艾,建议全行业把握确定性的市场机会,做好与大众化需求的匹配,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更好发挥自身优势。

第一,行业政策方面,助力民航大众化,鼓励引进大型、中型窄体机。

长期来看只有降成本,才能降票价,才能更好助力民航大众化。大型、中型窄体机经济性相对较优,应是大众化的主力机型:从座公里成本来看,宽体机、支线机都高于窄体机,而在窄体机内部,座级越大、座公里成本越低。這一格局,在可预期的技术水平下较难发生本质改变。

对于干线市场,考虑到境外疫情的长期影响,洲际航线何时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在宏观调控上,重点控制主要目标市场是洲际航线的宽体机引进,避免更多成本较高的宽体机进入国内市场“内卷”竞争,鼓励航司使用与国内航线匹配程度更高的窄体机。

对于支线市场,降成本是实现支线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支线机场流量相对偏小、有些机场淡旺季明显,为了充分发挥窄体机的成本优势和抢抓旺季收益优势,2019年我国有80%的支线航班由窄体机经停来执行,有效增加了支线机场通达性。建议鼓励由中国特色的窄体机以经停方式执行支线的运营,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的优势,满足大众的出行需求。同时,对座公里成本高、资源投入产出比低(占用同样的飞行实力、时刻等保障资源,支线机运输旅客量只有窄体机的50%)的支线机持审慎态度。

第二,从航空公司角度来看,要转变过去思维,减少挤占座位的服务设施投入。过去很长时间,民航是一种较为昂贵的出行方式,很多航司在服务高端化、精品化方面下足功夫,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也获得了不少收益和口碑。但近年来旅客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国内有8成航空旅客的月收入不足一万元,行业公商务高端旅客出行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自费出行比例上升,且主要以旅游探亲为主。

一般来说,航空旅客关注因素排序依次为:时刻、价格、航司、直飞、机型(是否宽体机)、座椅舒适度、航空餐食、客舱服务、机上娱乐系统、地面服务、行李空间等。考虑到民航天然有“单位运输空间的成本较高”属性,在大众化旅客重点关注票价的情况下,机上服务设施的投入产出比将持续下降,特别是储物柜、厨房、卫生间这类会导致座位减少的设施。建议航司应根据自身定位、航线市场定位及竞争对手动向,及时调整战略,顺应趋势而不是继续发挥所谓的“优势”,力争在减配飞机服务硬件的同时,通过流程优化来实现真情服务。

第三,对于国产民机制造企业而言,需要专注于市场需求最大的窄体机领域。正如前文分析,我国民航有超过80%的航线与窄体机定位相契合,其中又以中型、大型窄体机最为突出。结合国家“30·60”战略目标,油耗高的落后机型加速退出是必然趋势,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将退出800架以上老旧客机,这是国产民机制造业的重大机遇。建议我国民机制造企业集中资源提高窄体机产量,加快研发单座成本更低的大型窄体机,并开发更多与航司需求相匹配的客舱选型。

猜你喜欢
航司经济舱机队
NOAA联合航司推出温室气体追踪新技术 可测量飞机飞行途中温室气体
“随心飞”变“闹心飞”,薅羊毛套路有多深?
更正说明
黑票代
厦航机队 Fleet
南航机队展示
南航机队展示
南航机队展示
“细分经济舱”在全球流行
内在迷人:波音 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