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教育思想对当代乡村语文教学的启示

2022-05-30 10:48熊杨燚粟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晏阳初

熊杨燚 粟斌

内容摘要:晏阳初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基督教博爱精神以及对中国苦力的认识,阐述了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认为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实现文艺教育、卫生教育、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村的语文教学改革有许多有益的启示:补充本土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补充阅读材料和拓展写作素材;积极探索语文“跨学科”教学方法,增加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双向联系;增加语文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作和表演活动;开发语文教学辅助力量,培养语文“小老师”,利用社会力量辅助语文教学等。

关键词:晏阳初 儒家民本思想 乡村语文教学 平民教育

作为享誉中西的教育家,晏阳初一生从事于乡村教育研究。他通过乡村教育实践——定县实验,归纳出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四大问题。半个多世纪之后,虽然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农村解决了贫穷和体弱的问题,但是愚昧和自私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此,需要回顾晏阳初的以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教育思想。

一.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晏阳初认为对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孔子、基督和苦力。具体地说,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姚牧师和史文轩对晏阳初的启发以及晏阳初所见的民间疾苦和所感的平民潜力。晏阳初曾说:“在我离川东下之前,三者已在我心中埋下火种,等待时机,结合而产生长远的热能和光亮”[1]。由此可见,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儒家民本思想、基督教博爱精神以及他对中国苦力的认识。

晏阳初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熟读儒家书籍,儒家民本思想对他的思维产生了影响深刻。晏阳初在后来的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使得他对民本思想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意识到人人都是平等的。所有平民,包括农民,和贵族一样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晏阳初的民本思想为他以后的乡村教育埋下了一粒种子。

晏阳初在西学堂求学期间接触到基督教思想,其教义所蕴含的博爱精神使晏阳初深受感动。晏阳初逐渐形成了热爱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2]。这是晏阳初不断推进乡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动力之一。

晏阳初目睹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的艰难,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同时,晏阳初发现这些华工不是天生愚钝,也有智慧和能力,只是缺少了受教育的机会。晏阳初创办的华工教学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让晏阳初更加坚定了乡村平民教育的决心。他希望能通过教育来开发平民的智能,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艰难的生活。

总之,中国的儒家民本思想、基督教博爱精神以及晏阳初对苦力的认识共同促进了晏阳初乡村教育理论的形成和乡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晏阳初将教育分为四大类型: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晏阳初认为文艺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文学教育,这通过编制课本和读本来完成。晏阳初整理出常用汉字编成《千字课》作为农民教学课本,平教会收集秧歌、传記、民间歌曲等,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整理成为乡村文学读本。第二是艺术教育,晏阳初利用了图画、音乐和当时先进的广播无线电。图画工作主要是收集民间画作并编辑画册;音乐工作包括乐器制造和音乐教学。晏阳初把当时先进的广播无线电作为宣传工具,在农村营造学习氛围。第三是戏剧教育,晏阳初不认同通常社会认为的看戏只是玩乐的观点。在他看来,通过选择和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戏剧可以唤起农民积极向上的心理意识,戏剧可以作为文艺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晏阳初看来,生计教育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和经济两方面。在农业生产方面,针对植物选种、园艺、畜牧等工作,晏阳初主张让农民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和科学生产技术[3]。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晏阳初先通过集中教育让村民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再通过专门教育讲授经营合作社的方法并进行训练,通过开办自助社、合作社等发展农村经济。

晏阳初进行卫生教育主要依托的是“村—区—县”的三级保健组织。利用这一组织广泛传播系统的卫生知识,让农民有基本的卫生健康意识,加之保健所提供治疗机会,广大农民可以保持最低限度的健康。

晏阳初主张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了国族精神、农村自治、公民教育材料、公民活动指导和家庭式教育五方面。在晏阳初看来,公民教育的重心在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培养起广大的农民的道德观念。如果广大农民都有了公民意识、政治道德和团结合作的精神,那么农民和农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才会可能。教育的功能最根本的还是育人功能[4]。晏阳初认为,只有培养起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懂得团结和互助,才能实现教育育人的使命。

晏阳初强调四大教育各自承担不同任务。文艺教育可以改善农民的愚昧思想,培养他们的知识力;生计教育主要解决农民的贫穷问题,培养他们的生产力;卫生教育重点关注农民体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强健力;公民教育要改掉农民自私的毛病,培养他们的团结力。四大教育相互配合,解决当时中国乡村长期存在的问题。

晏阳初认为,以上四种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完成。

学校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和生计三级学校。初级平民学校主要教授基础知识。从初级学校毕业后,根据个人条件和需要考虑是否进入高级学校学习更高级的知识。生计巡回学校用于开展各种农业技术训练。

在晏阳初看来,虽然学校是教育儿童最重要的地方,但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更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每个成员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大家相互监督,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主要侧重于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如道德行为的纠正、卫生习惯的培养、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等。

除以上两种教育方式外,晏阳初也重视社会教育。在他看来,社会教育可以以团体教育为主要开展方式,利用一些参与性强和直观性强大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演、表演和同学会等。尤其是同学会,它可以为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平民学校毕业生组成的同学会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如读书会、演说比赛、排练新剧、合作社、拒毒运动、修桥补路、植树等。

晏阳初主张以学校教育为主,开展知识教育;以家庭教育为辅,巩固学校教育;以社会教育为补,创造学习机会。这三大教育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合力完成了晏阳初提出的四种教育。

二.晏阳初教育思想对农村语文教学的启示

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关系着乡村是否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来看,农村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本土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传统化和单一化、缺乏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力量单薄。晏阳初的教育目的是要将农民培养成有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和团结力的新农民。这与现代语文课程强调的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的要求不谋而和。通过学习研究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思想能够给当前农村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很多的启示。

(一)在教学内容上,补充本土语文教学资源

1、补充阅读材料

晏阳初号召收集秧歌、传记、歌曲等民间文化,并将其中一部分优秀的民间文学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对农村语文教学来说,这些文化遗产就是可利用的本土语文教育资源。语文老师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对那些能够体现当地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民间文学、土特产等的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将其编辑成为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发给不同学段的学生,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和学习。

小学学段的阅读材料要尽量富有吸引力,能够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的阅读材料中加入表现本地建筑或田间特色的趣味图片,收集当地的民歌民谣做成知识小锦集。阅读材料的语言表述也要富有趣味。

初中学段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要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此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思维素养。例如教师在每段材料后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学生解答“这段文字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思考“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好在何处”“如果我来写”。经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认知深度才会有提高,不会只停留在“是什么”的低层次。

利用农村的本土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家乡及其文化的热爱,引起他们主动阅读、思考和探究。语文素养就是在这些积极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2、拓展写作素材

农村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及城市,但是农村独有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却是它的天然优势。比如农村的自然风光、日常的生活场景、忙绿的田间劳作、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本地特色历史文化、名人名事、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鼓励学生多看、多思考、多写,勤于动笔,记录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比如教师可以设立“最佳导游”的写作活动,给出“美食”“建筑”“名人名事”“传统文化”等主题,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课下自己去搜集本土的相关资料,为自己选择的专题写一篇介绍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解说词,给学生一些参考。写完之后全班同学相互展示和评价,每个主题选出1—2篇优秀作品,并给予作者一定的奖励。这样的写作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家乡特色文化,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比如在学习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田间劳动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和农村劳作相关的作文。

总之,农村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将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二)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语文“跨学科”教学方法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类型以及其具体内容按学科分类涉及语文、政治、思想道德、音乐、美术、科学、医学等不同学科。这和近年来语文“跨学科”教育的话题相呼应。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倾向越来越明显。比如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礼治秩序”、“无讼”等几章使用了儒家观点来进行说明和叙述[5]。教師在教学时,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补充古代历史中的儒家文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可以和语文相联系。比如地理上学习“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影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边城》中有关环境和地方风俗的句子来帮助讲解知识点[6],同时也让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对本土的人文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本身就具备丰富的各学科元素,利用“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迁移能力。

(三)在教学活动上,增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

晏阳初主张利用毕业生组成的同学会开展读书活动,号召农村全体人员参加。这个举措创造了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为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多读书,农村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以学校作为主要场地,学校校长、语文教师、村干部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将在村的中小学生组织起来开展读书活动。阅读材料可以是语文课本,也可以是课外书,只要是符合教育教学标准,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都可以。同时也积极鼓励农村其他人员参加。

2、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教育思想特别强调了戏剧教育的有效性,通过积极向上的戏剧来传递知识并培养农民的上进意识。当代农村的语文教学也可以将语文教育和表演结合在一起。首先,晏阳初提出的利用戏剧表演来传递语文知识的这种方式可以继续使用。除此之外,鼓励学生独立或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文学创作,优秀的作品作为剧本进行排练演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学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另外,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农村有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上传自己的作品。一个好的视频从构思、表演、拍摄、到文案,每一步既是娱乐,也是学习和进步。鼓励农村正向的民间创作不仅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活动,还能对本地文化起到传播作用。

(四)教学力量上,开发语文教学辅助力量

1、培养语文“小老师”

晏阳初在乡村教育中使用过导生制和表征农家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他的方法转化为培养语文“小老师”的做法。“小老师”承担起语文老师的部分工作。“小老师”分为“知识型”“活动型”和“管理型”。性质不同,任务不同。“知识型小老师”主要负责帮助老师批改作业、辅导作业、反馈学情等。“活动型小老师”负责帮助老师组织和策划语文学习活动。如选择经典美文,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诵读;选择语文课文的作家,进行课外拓展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大家介绍等。“管理型小老师”负责组织早自习朗读、检查课文背诵情况、规范自习课纪律等。一部分优秀的“小老师”甚至可以作为农村语文教师的储备人员。

2、发展社会力量辅助语文教学

社会辅助教学力量由多方面组成。一方面是那些有本地生活经验的人,如本地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农民等。这些人员了解本地文化和生活,且具有不同的生活、学习和社会经验,通过他们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可以对学校的语文教学起到调整和补充的作用,有助于学校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是农村的临时性人员,如农村开发人员、从城市来的乡村调研员、支教大学生等。这些人大部分都接受了良好教育,是城市知识分子。他们对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农村教师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和他们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虽然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农村环境中提出的,但是他的教育目的却与现代语文课程的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这说明,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乡村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有一定價值的。

参考文献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第二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508.

[2]李丽.晏阳初中国特色乡村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55.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248.

[5]时瑞婷.《乡土中国》的阅读价值与阅读任务[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

[6]李燕妮.地理、语文跨学科整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晏阳初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晏阳初定县实验对当前贫困农民培训的启示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宴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社区图书馆建设
热忱中和晏阳初
智睿执著晏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