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超 荆婉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更加注重减负增质,其中,劳动教育成为落实“双减”目标的有效途径。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时间得以保障,劳动教育的推进能够补齐教育的短板。那么,如何进一步实施劳动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提出教育必须与生活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生活·实践”劳动教育理论的来源与建构
“生活·实践”教育理论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及其团队提出来的,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为中心,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就要受劳动的教育,强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三位一体,“做”是连接生活与教育的纽带,“做”要靠劳动来实现。陶行知主张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自身能力的发展,实现劳动育人。
“生活·实践”教育理论继承了陶行知的生活观和马克思的实践观。“生活·实践”教育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发展为“生活即学习”“生命即成长”“生存即共进”“世界即课堂”“实践即教学”“创新即未来”六大原理,并重点强调实践的作用。劳动是实践的方式之一,构建以“生活·实践”教育为主导的劳动教育,教师要教导学生依靠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生活·实践”劳动教育继承和发展了陶行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理念,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形式与时代意义,具体包括:劳动是我们获得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方式,生命的生存需要依靠劳动来实现,因此培养具有世界观、中国心、现代化的时代新人,就需要进行劳动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同心协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实践和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五育”并举提倡学生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正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总之,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既是“生活·实践”教育的内容,也是“生活·实践”教育的实施方式。
“双减”背景下“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实践是生活的方式。“双减”背景下,“生活·实践”劳动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深入研发具有特色的劳动课程。劳动教育只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落实。学校可以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深入研发具有特色的劳动课程。首先,教师可以采用PPT或者微视频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构劳动教育的情景,并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融入其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学校要向学生提供更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每周组织学生进行内务整理,提供优秀实例供学生学习,指导他们对生活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对表现良好的以及最终成果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2009年開始,杭州市富阳区坚持以打造新劳动教育全国样板为目标,将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积极建设从校内到校外的大型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平台,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学生可以走进农场、工厂、企业、村镇等实践基地,学习木工、种植、养殖、烹饪等技能,这样具有特色的劳动课程保障了“双减”政策的落地。
第二,聘请专家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课程。目前,对于一些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开展劳动课程还存在一些困难,劳动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存在欠缺。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劳动课程教师,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践。因此,对于初步实施劳动教育、教学存在困难的学校来说,需要聘请相关的专家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的培训内容中,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专业化。
比如,安徽省淮南市为了创建具有实效性和专业性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针对当前劳动教育规模较小、人员不专业、内容单一、课程不系统、运营低迷等情况,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组建专业团队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负责人进行培训,让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第三,发挥校园劳动的育人价值。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每周安排全体学生进行大扫除,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也可以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整洁环境的来之不易,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好习惯。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农业实践,让学生感受农耕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第四,注重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模式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测,导致学生忽视生活实践领域的学习。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教育评价的改革也应得到重视。教育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开展劳动教育之前,实施诊断性评价,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及开展劳动教育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判断。一个周期之后,对劳动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条件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反馈、跟踪并加以改进,最终达到规范劳动教育的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的目的。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学校要把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寻找各种途径去实现“双减”的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可以通过积极倡导“生活·实践”劳动教育的方式,以实践育人,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生活·实践”教育视阈下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SJGLX442);信阳师范学院2022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校级重点课题《“生活·实践”教育视阈下高等师范院校“四位一体”职前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