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2022-05-30 02:27葛丽蒋先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实践路径

葛丽 蒋先梅

内容摘要:中华经典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是亟待进行理论慎思与追问的内在要求。增强文化自信、构建雅致校园文化、培育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塑造健康心理素质是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也面临着学校缺乏长效机制、教师队伍不精良、学生文化功底不深厚等困境,为此,构建长效机制、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和构筑创新平台,成为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华经典文化 育人机制 实践路径

中华经典文化内容博大,典籍佳作浩如烟海,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而且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标识和先进的价值取向,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架构与基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学习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对于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高职院校来说,能营造出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有效塑造高职生的文化素养和健康心理,培养爱国情怀、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当然,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现实困境,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构建长效机制,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深入挖掘中华经典文化,开展“读、演、研”系列活动,构筑创新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铸魂。

一.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意义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经典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经过积累沉淀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架构与基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修身立德的思想源泉。虽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碰撞交流频繁,它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高职院校承载着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也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经典文化的使命,通过开展以“读、演、研”为载体的中华经典文化活动,让高职生探求經典内涵,领悟经典精髓;感受经典的抑扬,演绎经典的旋律;体会经典的意境,描摹经典的神韵,切实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二)构建高雅校园文化,提升学校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那校园文化就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

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办学历史短、文化积淀比较弱、校园文化内涵不够深厚等问题,加之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更是增加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但是在推进中华经典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经典文化主题诵读、经典人物角色扮演课本剧、经典文化主题摄影、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等活动,形成了富有情趣、生动活泼的中华经典文化学习氛围,不仅利于师生学习经典、传承民族智慧,还利于构建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升学校软实力。

(三)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个人竞争力

目前高职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审美情趣亚健康,这种现状的形成是多种原因混杂的结果,而中华经典文化进入课堂、进入社团、进入校园,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多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比重,这里渗透着人文情怀,增加了时政素材,让我们的社团延伸传统课堂,以高职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各类丰富的主题活动,同时借助各类宣传平台,展示和激励着师生挖掘更优质内容,让我们的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提升个人竞争力。

(四)塑造健康心理素质,形成优质品格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使得当今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而多数家庭和学校普遍重视的是文化知识学习,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和品格教育,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

中华经典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人格自信的根基。我们积极主动把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到各类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内在品德修养和外在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和谐,形成优质品格。

二.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

中华经典文化的育人价值在实践中已得到证实,并且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积极挖掘这方面的潜能,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具体如下:

(一)学校层面缺乏长效机制

由于学院办学历史比较短,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加之高职教育长期以来非常看重“就业率高低”,所以育人理念上比较重视学生实际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文学素养的提升,所以在文化育人这块基本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的文化育人体系,顶层制度设计也处于不够成熟阶段。而文化育人作为高职院校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的科学规范的体系才能系统持续地推进,需要设计好内容框架、实施路径、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这样才会形成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目前各种文化活动处于孤立不成体系的状态,而作为学院文化育人中的一个小分支的中华经典文化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教师层面队伍不精良

人才是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决定着文化育人的实效,但在高职院校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显然不足,很多就是从事教学又兼职文化教育的普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在理论水平上不足,对于文化建设理解不到位,经验也缺乏,而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教师本身文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强化学习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其次,学校的相关考核机制不健全,文化育人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成绩不明显就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这对于勤恳工作的教师缺乏驱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

(三)学生层面功底不深厚

高职生生源基础差,文化功底不深厚,并且在当今互联网等各类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网络原著民的他们接受教育和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这一方面让学生更加难以沉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沉淀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还在价值取向上带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而这些功利性思想观念致使部分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无法体悟到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三.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育人能够呈现成效的重要保障,是围绕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基本的体系才能系统推进。因此,要凝练和营造具有高职特征、聚焦育人和学校个性的中华经典文化育人体系,应该在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和健全多元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来进行系统推进[2]。

1.优化顶层设计

学校层面理念先行,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开展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系列举措对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从而执行部署,着眼于构建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多方调研学习,同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明确具体的内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涵盖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师资队伍、专业文化等方面都推进的总体实施方案。此外,我们需要重点建设和突破中华经典文化建设在课程体系、师资专业素养以及全院整体协同育人等比较薄弱方面,因为这些是高职院校中华经典文化建设存在的短板,补足短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我校刚刚获得贵州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借此时机学校会有各方面的改革举措,而且校园文化育人建设是学校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弘扬中华经典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未来三年内将采取系列举措有计划推进该项工作。

2.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团体协作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才能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各项任务高效有计划进行,所以在学校各部门、学院等二级单位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中要明确详细的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链条,上下联动,凝聚力量,在年终目标考核以及各级各类评优评先中体现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硬性指标,最终形成统筹管理、统一调配、集中指导的良好局面,从而调动全校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3]

3.健全多元评价激励机制

有激励才有动力,中华经典文化育人涉及到两大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针对教师群体,中华经典文化做的任务多效果显著的优秀者,应在师德师风考核、年度评优、干部选聘提拔和职称晋升等重要环节予以政策倾斜;针对大学生群体,考核重点是学生个人文化素质、价值观以及业务能力,在评奖评优和党员发展等方面可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二)打造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优质师资队伍

为了打造出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优质师资队伍,我们集聚具备文化素养高的核心骨干教师、聘请资深教授、学科专家、教学名师上讲台开讲座,同时以师带徒,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形成具有丰富层次性与多元交叉性的专兼职优质师资队伍。

1.集聚核心骨干教师

学院拥有多位和中华经典文化相关的专业教师,涉及到国学经典、武术、茶艺等多个领域,我们借助院团委定期举办优秀文化活动的时机,集聚人才,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教师专业优势,这就为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师资基础。

2.聘请专家名师

邀请中华经典文化的资深教授、学科专家、教学名师到校开讲,同时利用六盘水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然后带动学生以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构筑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创新平台

1.搭建课程平台,线上线下混合育人

课程建设是中华经典文化育人的基础,有了这类课程的支撑,才能满足高职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需要。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校完善中华经典文化的课程设置,提高中华经典文化的课程占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我们开设了慕课课程《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诗词之美》《老子》《论语》《先秦诸子》《书法鉴赏》《中国画》,此外我们还有选修课《中华诗词经典诵读》和必修课《大学语文》,采用的是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的视频、微课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形式活泼的师生互动,结合线下课堂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

2.组建社团平台,课内课外联合育人

系统的课程学习是获得知识、提升素养的坚实基础,有序的社团活动是转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经。我们组建了春晖文学社、读演研社,借助这些社团多维度多形式开展特色鲜明的活动,让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文化真正走进学生,濡染学生,实现学以致用、以文化人的效果[4]。

读演研社团是依托我们课题新办的文化类社团,课内学生吸收理论知识,课外同学们组织了歌伴舞《大鱼》、展现中华鼓风姿的《中华鼓韵》、话剧演绎《红楼梦》、深情诵读毛泽东诗词和红色诗词、展示民国风情的《旗袍秀》和中国独特服饰文化的《华服日》,还有一些优质摄影展,这些都是从植根华夏大地3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中寻找的精粹,学生用自己的热爱、智慧和创新将中华经典文化落到实处。

3.借助宣传平台,校内校外共同育人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能够激励和引导师生砥砺奋斗,挖掘出更加优质的中华经典文化内容,讲好师生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先进事迹。在校内,我们利用学院官方公众号、“点亮人生青年论坛”公众号以及微博、抖音、B站、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编辑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网络文化作品,制作“短、平、快”的微视频,总之,利用有趣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形式新颖的微视频、H5小应用和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我院中华经典文化的宣传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可视性,实现最优宣传效能[5]。在校外,我们联系本地官媒和省内其他融媒体,积极宣传我院中华经典文化举办的各类活动,并且我们跟随院团委一起参与“五下乡”活动,把我们排练的优质节目送到基层,部分优质节目推荐到市里,在凉都大剧院得到展演,这些都持续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的智库源泉。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优秀经典文化,对其进行传承和弘扬,甚至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性改造,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并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健康心理品质以及高尚人格,同时能够构建雅致校园文化。所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擎起中华经典文化这面旗,不断创新创造,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梁国英.试论经典诵读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2-54.

[2]卢秀峰.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意蕴与实践路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95-98.

[3]朱一超,李佳耀.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2021,(1):73-79.

[4]王锦萍.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文旅专业群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4-7.

[5]郑淇元.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2):157-160.

基金項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以“读、演、研”活动为载体的经典文化育人研究》(2021A073)

(作者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实践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