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内外融合策略

2022-05-30 01:38杨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困境课外阅读

杨莹

内容摘要: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的作用已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统编版语文教材更是从标准化、专业化角度赋予了整本书阅读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新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对此,文章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课内外缺乏连接的困境,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夯实课内指导,引领课外阅读”和“监督课外阅读,提升课内实效”两个方面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 困境 课内教学 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拓宽,阅读经验得以丰富,并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能力及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这些也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尽管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其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成为考试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学生课外阅读及未来发展服务,具体表现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变成考试技巧的教学,整本书阅读对于提升學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价值被具体化为考试成绩;老师虽然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仍然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没有兴趣、方法阙如、习惯不佳、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二是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盲区”,无人监管,逐渐成为“泡影”,具体表现为:课外的整本书阅读无人监督,学生阅读行为懒散,甚至不阅读。这两方面的困境都最终导致整本书“无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具体操作时没有将课内与课外连通。

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在“教学提示”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设计并组织好课内的阅读活动,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作好准备,也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督导”,从而提升课内教学有效性。李卫东老师也曾就整本书阅读提出“虽然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主要发生在课外,但整本书阅读已经不是惯常意义上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学的支持,需要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贯穿课内、课外的阅读时空,需要整体的课程谋划”[1]。正是基于此,本文拟从课内外融合的角度来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夯实课内指导,引领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学生的课内外自主学习,但教师的课内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因此,夯实课内指导,让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阅读方法正确地运用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发展的路径。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兴趣引领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对象一般是经典的作品,包括小说、学术著作和其他文学典籍,这些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的打磨而成为了经典,这就意味着它们与高中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那么,课内教学就应该发挥好引领作用,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帮助学生走向作者,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1.利用“第一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2]。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第一课”的重要性就不容小觑。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已有的节选片段包括: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施耐庵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节选)、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在教授这些“第一课”时,教师如果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节选的片段与整本书之间密切的联系,便能让学生在课外自觉自主地阅读整本书。同时,对于教材中指定的两部著作,教师更应该利用好“第一课”,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兴趣、有目的地阅读整本书。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挑选“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播放87版《红楼梦》,让学生跟随林黛玉的眼、鼻、口、心走进贾府,认识小说的重要人物。观看完视频,学生可能会对林黛玉的哭、王熙凤的笑产生兴趣,对贾府的布局充满好奇,不自觉地就走进了小说的世界,渴望去聆听这首爱情之曲、生命之音、兴亡之歌的交响乐。

2.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寓学于趣

相比于严肃的教学课,活动课能更加迅速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活动课的安排要围绕整本书的阅读内容,不可流于形式,更不能只有活动而没有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在课外阅读中自主探索。

教师可以设置“整本书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活动,通过有趣新颖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以“王熙凤的优点多还是缺点多”“你喜欢薛宝钗还是林黛玉”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在教学《边城》时,可以以“怒送还会回来吗”为主题展开辩论;在教学《水浒传》时可以以“我最爱的英雄”为主题进行水浒达人秀评比活动。

(二)以习惯和方法为“依托”,为课外学习提供“支点”

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只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起点,而要达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当作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桥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支点。

1.以习惯作“依托”,保证课外阅读正确进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中提到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也是基本功能。同样,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要养成阅读习惯,就应该读整本的书”[3]。反过来,阅读整本书也需要有良好的习惯。教师只有在课内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保证课外自主阅读正确进行。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教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将自己的疑惑、感悟等都应该记录下来,待读后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对于那些印象深刻、受到启发的部分也应该做好笔记,反复研读,细心玩味。其次应该培养学生熟读精思的习惯,熟读是精思的基础,精思是熟读的结果。在阅读时只有经历了从无疑——存疑——解疑的反复变化过程,才能够理解文章的真正旨意,体会文本的内涵。要达到这一目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就必须引导学生对重要部分反复研读、一字一句地琢磨,深入思考,探究其真正意味。再次,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习惯,这是阅读整本书的关键。整本书的篇幅很长,对学生意志力的要求较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阶段闯关”“师生共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让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也有重要的作用。

2.以方法作“依托”,让课外阅读有“法”可依

“高中阶段阅读教学教什么呢?重点在教读法”[4]。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是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由点到面,才能让其走向更宽广的课外阅读。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读本的类型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文本内容和特色灵活运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方法,进行思辨性阅读或专题性阅读,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倾听作者,透视作品。对于小说类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重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而对于次要人物则可以选择略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学术著作类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略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再通过精读的方式对核心概念、观点、重要章节仔细研读。另外,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文本逻辑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制作卡片的方式分别归纳重要章节的内容或重点人物的经历。在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挑选重要片段进行示范,也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单篇短章进行试验,熟练掌握方法后再将其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来,便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

(三)以任务和计划为圆心,向课外自主拓展延伸

1.用“任务驱动”作“心”,引导学生发散式画“圆”

利用“任务驱动”这一方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不仅符合任務群的要求,还使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更有针对性,从而保持学生各个阶段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应该指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终极目标,任务与任务之间要具有关联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任务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宜过难,或偏易,但也应该能够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而非点与点的一一对应,既要能够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要能够走出文本。例如,在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高质量阅读。

*制作人物梳理表,表中至少包括:主要事件、时间、地点、性格,并为重要人物制作简历卡,画出他们的人生经历图。

*从人物简历卡中选择1-2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并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体现人物性格的。

*通过人物共性和个性的分析归纳,阐述英雄人物身上所共有的品质美。

*挑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1-2个人物,书写人物短评。

*找出文中不符合当代精神文明的思想和行为(暴力血腥、侮辱女性、江湖义气),并说明正确做法。

第一个任务是基于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设计的,书中人物众多,且各具特色。这一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所有人物有初步印象,也可以锻炼学生梳理与探究的能力。第二个任务是着眼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进行的,完成这一任务时学生能够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学会运用语言和表达思想的方法。第三个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第四个任务将阅读与写作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加深理解。第五个任务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时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反复阅读;需要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加工成特定形式进行呈现;需要灵活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和说明、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法方式阐述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反复思考,从而达到对文本的认识从浅层到深刻的转变,甚至跳出文本,拓宽思维。

2.以计划作“心”,让计划指引课外阅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阅读计划能够促进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不应该只是列出一份参考书单,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参考书单和自身情况制定专属的阅读计划。可以是一个学期或是一学年的计划,也可以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阅读计划,但也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所制定的计划应该符合自身情况,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循序渐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完成,并使自身的阅读能力随着计划的完成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拟定计划不仅可以为老师监督学生计划的完成情况提供便利,也会督促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扫除课外阅读中无人监管的“盲区”,提升课内实效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要让课外阅读“落地”,提升课内教学实效,使课内外阅读更好地衔接,教师就必须做好课外阅读的“督导”,扫除课外阅读中无人监管的“盲区”,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内指导。

(一)建立课外阅读小组,延伸课内阅读的长度

小组合作是世界上比较提倡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同一书目的学生分成一个组,引导他们围绕阅读任务展开讨论和交流,对疑难问题或分歧较大的观点做好记录,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同时,教师也应该随时了解阅读小组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给学生提供思考路径。在课外阅读小组形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进行分工,安排善于组织和管理的同学作为组长,善于记录观点的同学为记录员,但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应该让其轮流担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每一位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分享阅读心得和经验。在课外阅读小组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学习到各种阅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这就延伸了课内阅读的长度。

(二)家校合作监督,拓宽课内阅读的广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整本书阅读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而高中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自制力、坚韧性、耐心和恒心都有所欠缺,网络媒体等也常常侵占学生的时间,所以,为了更好地将课内与课外连接,拓宽整本书阅读的场域,提升课内教学效益,家长的协助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家长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用行动支持孩子的阅读行为,增加家庭的藏书量,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互相分享经验或鼓励孩子复述阅读内容。其次,教师可以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并给予帮助。家校合力能够为课内筑基,向课外延伸,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三)展示与交流阅读成果,挖掘课内阅读的深度

展示与交流阅读成果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检验,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组织与表达能力,还可以间接地督促学生在课内外认真阅读整本书,对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挖掘课内阅读的深度。因此,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时,不能只有展示,没有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并帮助其纠正,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展示成果给予实质性、针对性的点评,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值得学习的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进行正强化,一方面能够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行为,另一方面,能够激起其他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对意见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辩证分析,并客观点评,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能够纠正错误的想法,也能学会由表及里地看待问题或观点。

综上所述,课内是课外的起点,课外是课内的终点。正如俗语所说,“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为了使整本书阅读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整本书阅读活动应该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建立家校桥梁,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参与进来,使课内阅读更好地为课外阅读提供保障,使学校和家庭更高效地互联共通,并最终促进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展现整本书阅读的魅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25):12-15.

[2]于漪.课的第一锤要锤在学生的心灵上[J].教育文汇,2013,(18):42-4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4-25.

[4]靳彤,阅读方法是什么?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一条预习设计为例[J].语文建设,2018.05:8.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困境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