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静怡
年少时,我有过很多在人文艺术学科上天赋异禀的朋友。他们无一不是思维活跃,天马行空,痴迷书本、绘画或电影,有些偏科,或显得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并非对学校书本里的知识心不在焉,只是觉得那样的学习形式未免过于枯燥乏味;他们并非只活在自己幻想的天地里,只是少了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引导。
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每节课可能都会有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的注意力可能一直被窗外的天空和小鸟吸引,笔下偷偷描摹着某个动漫里的主角,却因为怕走神被抓到而不得不看数学老师讲课。“我为什么非要解开这道二次方程?我既然喜欢语文课、美术课,又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学数学、物理?”父母和老师都会苦口婆心地告诉这些学生:“每个选考科目都要考高分才能考上好高中。现在,只有考上好高中,才有可能考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
对一个没经历过生活艰辛的青少年来说,面对父母的说教通常是不痛不痒。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学习动机。
什么叫清晰的学习动机呢?这个学习动机应该真实,可视化,正戳痛点。它并不是狭义的:要把某一科的分数提上去的愿望,而是更加广义的:产生一种强烈的、去主动变化的欲望,以至于可以不断向前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地学习,但每个人最深层的学习动机一定各不相同,所以更需要真正了解自己。
一個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动机大体可以分为3个方面:因为这个学科有意思、因为对自己实现梦想有帮助、因为父母、老师会以我为荣。这里最复杂的是第二个,是自己心理的关卡。因为很多同学不明白自己除了玩手机、游戏等以外想要什么、渴求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1.要有敢于“做梦”的勇气,并且细化它
如果你想考清华、北大,那就想象自己考上以后会展开一种怎样的生活;如果你沉迷文学作品,那不妨想象自己能写出怎样的文章,站在怎样的舞台上看听众为你鼓掌。
2.见贤思齐或相信自己
有没有已经实现你的梦想的前辈?他们是何以走到这一步的?如果你觉得作文里常写的文人墨客的事例无法打动你,你也可以想想身边让你钦佩的人。
如果没有那个值得钦佩的人,你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去努力。
3.见识更大的世界,遇到更多可能性
能力和梦想无法被成绩单限制住,即使它证明了很多东西。除了中考,很多人可以选择去学体育,做国际赛事的运动员或裁判;去艺考,做编导和艺术家;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等等。这不是成绩不好的退路,这是一种平等的选择。人总有一天需要跳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脚下未曾做过选择的路。
如果你在踏实学习和走特长之间犹豫不决,最需要做的事是:
1.权衡利弊
以艺考为例:很多喜欢绘画的同学,在中学就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要艺考,所以很早就参加艺考集训。它的优点是直接:所有的艺术类专业大门敞开,让同学能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文化课不用和中考的同学做比较;而缺点是会承受来自文化课和绘画学习上翻倍的压力、周围同学文化水平不高、未来难以改选普通专业等。
其他的路也是有利有弊,然而没有一条路是容易的,不付出也无法获得相应回报。
2.总结自身优缺点
这里,同学们需要考虑自身综合的优势和劣势,在此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自己思考外,也可以多找家人、老师、朋友倾诉,听听他们的建议。但是要始终相信,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很值得珍惜的事,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选择了一条路之后,便只顾风雨兼程。如果你想做一个踏踏实实学习校内知识的中学生,又想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那你需要做好自我管理。比如,可以列周计划表:一三五七要学习,二四六可以抽出大半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期间,要注意培养自己做每一件事时的专注力,因为专注力影响效率,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也要注意计划的劳逸结合,循序渐进,不可以过度懒散,也不能过度劳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会形成过大的压力,会占用一个人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
寻找到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平衡点很重要,有一个可以持续下去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对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益。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也不用着急,这些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