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华
长痣是人们身体常见的现象,目前对于痣的成因尚不明確,通常认为痣的形成与人们的年龄、身体状态、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点:
身心状态不佳。如果长期心情烦闷、精神抑郁、焦虑生气或精神压力过大等,即会分泌大量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从而形成痣。若是经常晚睡或熬夜,睡眠时间少、且质量差,疲劳过度,可导致身体机能受损,黑色素积聚于皮肤,影响皮肤代谢功能,也会形成痣。
先天遗传。有些痣的生成是源于遗传因素,比如,家族基因会使一些人更容易产生黑色素,从而形成痣。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真皮层或皮肤表皮的黑色素细胞较多,天长日久逐渐积聚,皮肤上就会形成米粒大小的痣。
紫外线照射。如果平时经常受到阳光照射,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即可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可能导致出现两种后果:一种是长出来新痣;另一种是可使原来颜色较浅的斑点变为颜色更深的痣。
内分泌失调。一些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体内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含量较高,所以引发痣的数量增多。此外,女性处于经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就有可能会增加长痣的概率。此外,若是长期过多食用煎炸油腻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导致痣的出现。
色素痣几乎人人都有,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且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数量逐渐增多。一般人平均有15~20颗痣,也有人多达50颗以上,可谓人各有“痣”。但由于痣的种类很多,所以每个人长的痣也有所不同,如既有带色素、颜色不同的颧部褐青色痣、色素痣、太田痣、蓝痣、黑子等,还有无色素的贫血痣。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是由含有色素的痣细胞组成的色素痣。根据细胞在皮肤上分布的位置,通常可分为3种,即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
皮内痣。因皮内痣的痣细胞团位于真皮内,故称为皮内痣。多见于头颈部,颜色深浅不一,可呈黑色、褐色或肤色;大多为圆形丘疹,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长体毛,恶变罕见。通常不会增大,但亦无消退的可能。
交界痣。生长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故名。交界痣大多出生时就有,逐渐缓慢地长入真皮内,从而转变为皮内痣。交界痣颜色均一,表面光滑无毛,多见于手掌、足底等部位,因容易受到长期摩擦,所以较易恶变。
混合痣。因为兼具交界痣及皮内痣的特点,故称作混合痣。混合痣的特点是痣细胞排列成巢,位于表皮和真皮;色素分布不如皮内痣规则,中央色素较深,周围呈扩散状,逐渐变浅;外形似皮内痣,稍隆起或呈乳头状,具有恶变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交界痣会逐渐演变为混合痣;青春期后,大多数交界痣与混合痣,均可转变为皮内痣。
有些人的面部或其他外露部位长了痣,因为不美观,影响个人外表、容貌和整体形象,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所以要求祛除痣。对于痣究竟要不要去除,已成为很多人纠结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数的色素痣都属于皮肤良性赘生物,如果没有明显不适感,也没有严重影响美观,一般都无须去除。此外,色素痣无法通过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所以也不要口服或外用一些不必要的药物。
然而,有以下特征的色素痣则需要去除。
1.出生时就有,直径大于5毫米,色素分布不均匀,颜色变深发亮的。
2.突然快速生长,扩大迅速,颜色深浅不一,外形边缘线条不规则,且有越长越大的趋势,附近的淋巴结已出现肿大。
3.原先光滑的表面变为粗糙,出现了瘙痒和刺痛,有渗液,局部发红、发炎、出血或溃烂。
4.如果痣发生在掌跖、腋窝、颈部、腰周、腹股沟周围,容易长期频繁地受到衣服、鞋袜等的摩擦,可能增加发生恶变的风险,所以应该及早去掉,但一定要慎重。
有些人认为,色素痣是天生的,不可能预防。其实不然,后天因素不仅与色素痣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且若能及早预防,会有明显减少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抑制色素痣形成,保持健康美丽的肌肤。
紫外线是形成色素痣的一大主因,所以注意防晒很重要。平时可选用有效的防晒护肤品,以及遮阳伞、太阳帽、防护服等,来保护肌肤的基底层和真皮层不受紫外线的伤害,以防止色素痣的生成。平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菠菜、萝卜、番茄、鲜枣、柚子和草莓等。维生素C可以阻碍黑色素合成,从而避免发生色素痣。此外,注意不要大量食用煎炸、熏烤、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减少黑色素的沉积,降低色素痣生成。若想祛除痣,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注意衣服要宽松舒适,避免过紧的衣服对痣反复摩擦刺激,久之易引起恶变。另外,要注意观察痣的颜色、形态等,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早就医治疗。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退休副主任医师)
(编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