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的进阶性追求

2022-05-30 00:43:03高杰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7期
关键词:辐射力专业成长影响力

高杰

【关键词】学术型;专业成长;研究力;影响力;辐射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4-0078-03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笔者以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要想站稳三尺讲台,就要聚焦研究力、影响力、辐射力的提高,努力做“学术型”教师,并将其作为专业成长的进阶性追求。

做有研究力的教师

研究是学术的起点,研究力是学术力的重要组成内容。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研究对象和资源,在此有利的现实背景下,要在增强研究意识的同时,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身边的学生(包括家长、家校关系)、课堂、课程等方面,在“熟悉的风景”中找寻研究的切入点。

教师要研究学生。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結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白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思潮的浸染,网络时代的学生在信息的接触、搜集、整理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也意味着“知识”的来源更为广泛,如果教师依然以“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变化”,自然无法走近并走进学生,无法促进学生成长。身处新的历史时代,教师要综合教育现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举止,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察言观色,探寻其所思所想,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研究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心理学、脑科学、儿童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在研究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好地成为“儿童研究者”。

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一线教师大部分的学术成果与课堂教学有关。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思维激荡和思想生长的重要场域。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教学成效”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问题,现象即问题,问题即研究点。通过对课堂的“复盘”,将实际教学过程与预设进行比对,比对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此外,加强对课堂的研究,也意味着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教材、分析学情、整合资源,对自己的课堂不断进行反刍,倒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而优化的过程是研究深入的过程。此外,一名“学术型”的教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应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能够经常性呈现优质课、精品课,并形成和发展属于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

教师要研究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建构需要一定的现实基础,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具备物型资源、教师资源以及适合课程实施的良好机制等因素;从教师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有主观兴趣,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背景等。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因一门个人课程进而形成了学校甚至是区域的一种特色。教师要研究课程,首先需要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即厘清“想做什么”,通过实践与探索,把握课程脉络、集聚课程资源,逐渐形成独特的课程见解和课程体系。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均已出台,教师可视其为“风口”,结合教学实践做好解读与融合,将新课程标准之“新”及时融入课堂,实现课程思维的迭代。在研究课程、开发课程的同时,做到“跳出课程看课程”,避免“课程浅表化”,并树立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思维,实现从课程到课题、项目的迁移,将实践成果理论化、学术化。

做有影响力的教师

教师的影响力主要是教师个人在与他人(学生、同事、家长等)交往的过程中,影响以及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影响力的产生与强化,体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有情感、能力、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最终展现出吸引、感染、领导的效果,是教师朝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影响力体现在人格魅力上。“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好教师首先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会让人有隔阂感和距离感。教师要拥有高尚的师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充分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师德是一张无形的名片,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起着约束和指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而言,在评价教师工作方面必须坚持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要深刻认识师德建设是自我提升的基石,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突出言传身教重要性的现实基础——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看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敬业精神、不屈不挠的韧性和勤奋好学的品质等,还可以在教师身上看到对他人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对世界的关注。

教师的影响力体现在创新思维上。教育工作相对固定,却又充满变数。固定的一面表现为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教书”和“育人”,充满变数的一面表现在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对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顺应时代,乃至引领时代。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防止“新瓶装旧酒”;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实践,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尝试,营造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改革氛围。在教书和育人中,教师应通过一个个“微创新”,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增强工作的趣味性和创新性,让繁杂的工作迸发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的影响力体现在优良关系上。“教育学就是关系学”,顾明远教授更是强调“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一个能够妥善处理自己与同事、家长、学生关系的教师,自然能够充分用好每一个教育契机,将个人对教育、对学科、对生活的理解进行巧妙传递。现实中,那些受学生爱戴、得到学生认可的教师能够巧妙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而参与他们的生命进程,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教师只有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换位思考、学会理解、懂得体谅,才能在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向师性”的作用。

做有辐射力的教师

教師的辐射力可以理解为教师个人所自带的磁场,包含其个人知名度、对学科质量的提升,乃至是对区域教育生态的改善。教师的辐射力看似与“名利”有关,但恰恰体现努力的“社会性”,辐射力是对个人付出的回报,是“天道酬勤”的现实结果。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具备“辐射”能力,才能获得相应的回馈,比如各类荣誉、称号、奖励等。荣誉作为“向上攀登”的激励,可以更加坚定教师“向下扎根”的决心。

教师要投身教育写作。有人认为,提高教师的知名度有两个最直接的方法,一是研究课堂,二是教育写作。尽管这样的观点带有片面性,但从现实看,研究课堂教学(尤其是赛课)确实是磨练教师的重要平台,教师个人关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心得体会也只有诉诸笔端,才能更好地向外界传递,教育写作本身就是锤炼思维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激发创造能力的有效路径。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回顾课堂、思考得失、发现问题,在理性思维中找到问题解决的对策。

教师要主持课题研究项目。在钻研课堂、写好文章的同时,教师需要围绕某个问题或者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融互通中形成研究成果。教师牵头开展课题研究或者项目研究,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点,从小切口、易开展的课题项目开始研究,逐步养成整体化、体系化、专业化的研究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好科研成果的梳理和提炼,形成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举措,增强科研的实效性。

教师要开展青蓝结对。“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需要自身的内驱力外,也依赖适合的外部环境。教师青蓝结对就是在学校行政力量的推动下,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个人志向,组建相应的“成长共同体”,将一群“精神尺码”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教师提升了业务能力,相互取长补短,在“领雁”教师的带动下,深耕教育教学,领悟教育内涵。除了学校或者区域层面的结对,致力于成长为“学术型”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相关学术团体或者非正式的“学习共同体”,主动指导年轻教师,在教学相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争做“学术型”教师理应成为教师的自我追求,在不断提升研究力、影响力、辐射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自己的学习专注性、持久性、敏锐性,实现从“学习型”教师到“学术型”教师的转变。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党建办副主任,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辐射力专业成长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0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9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辐射力的金融效率分析
统计与决策(2017年2期)2017-03-20 15:25:37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国培绘制蓝图?勤勉促我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