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
一、企业集团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票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信用体系逐步完善,票据结算也成为企业集团内外部结算的方式。随着票据结算量在企业集团业务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票据管理也成为企业集团亟待关注的问题。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集团票据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无法通过信息直连系统集中统一调度票据,实现跨法人主体共享。票据分散管理会给企业集团带来以下问题:
(一)票据管理分散造成资源浪费
成员单位各自管理票据,信息相对分散,无法集中发挥票据的优势,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由于票据未集中管控,在企业集团内部很难做到余缺调剂,造成票据资源在集团内分布不均匀,内部票据资源无法共享。
(二)票据分散管理容易形成风险
企业集团无法全面掌握内部成员单位票据情况,不能在集团层面管控票据管理风险。没有形成统一管控模式,内部成员单位票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票据保管方面也存在安全性风险。
(三)票据分散管理成本较高
分散管理不利于与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提高了企业集团整体票据的管理成本。比如,融资能力强的单位可能存在票据闲置,融资能力弱的单位花费较高成本开立票据;信用等级差别较大的单位之间贴现成本也不同等情况,间接提高了集团整体财务成本。
(四)票据分散管理不利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同时存在且周转较慢,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现金流情况,造成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尤其处在集团内部企业产业链中间环节的成员单位,上下游均面对集团内企业,大量的应收和应付票据导致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通过内部财务公司,借助外部金融机构,搭建“票据池”来解决以上问题很有必要。
二、企业集团搭建“票据池”存在的困难
在企业集团层面搭建“票据池”,通过跨法人主体实现票据共享、互通有无,集中资源与外部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票据池。内部成员单位之间可以共享授信额度,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开展票据查阅、开立、拆票、背书、支付、贴现、融资、期限错配换开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全面掌控票据资产情况,并使票据使用及周转在企业集团层面达到最优,使资产周转率达到最优,财务成本达到最低。
首先,通过票据池的建立,在票据基础管理工作实现集中化和信息化,防范了风险。纳入票据池各层级公司均可以通过集中查阅系统了解集团整体票据情况。
其次,纳入票据池内的成员单位,可共享票据池额度,办理大票拆小票、小票换大票、换开保函、信用证及质押贷款等多种业务,通过集团公司统一管控进行额度分配,尤其有利于融资能力弱的单位降低财务成本。
虽然搭建“票据池”利远大于弊,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阻力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部成员单位的认可度存在差别
有的基层单位票据流转率很高,票据融资成本与信贷成本并无差别,没有入池的需求。信誉度强的基层单位自身在票据业务中优势明显,对金融机构议价能力很强,将自己的票据纳入共享的意愿不强。
(二)外部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一是企业出于对票据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对票据池内的质押资产通过多种渠道盘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对接相应资产,而非仅仅是银行信贷资金或表外融资,例如,企业会提出基于票据池额度为质押的理财资产、账户透支、定向委托贷款、信托或公开交易市场理财等个性化服务需求。
二是企业基于自身的内部财务与资金管理特点,要求商业银行具备为企业内部财务公司、成员单位,甚至是上市公司规划相应的票据管理流程、票据质押模式以及计算内部盈亏的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产品、系统和网络为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既满足财务管理要求,又满足公司治理的规范。
三是合作银行与其他非合作银行的互相授信,尤其是合作银行对小型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授信范围不够广,会造成部分地方基层单位大量票据无法入池。
四是合作银行一些地方性分支机构在票据池业务上的业务能力和支持力度无法满足总对总的要求,办理程序复杂且地域之间闲置部分业务开展。而且企业商业承兑汇票无法入池。
(三)信息直连系统不够成熟
票据池系统的主机直连比现金池的主机直连在流程管理、接口复杂度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不仅对商业银行的专业队伍、系统功能,甚至对第三方的财务软件公司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实现此功能的商业银行与第三方财务软件公司还较为有限。
三、企业集团搭建“票据池”的思考和建议
(一)票据信息系统的开发
集团公司统一开发票据管理系统,对票据预算和票据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票据管理模块,集团公司可以将系统内成员单位票据信息、票据数据、票据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先解决票据集中问题。再根据“票据池”业务的推进进度,开发票据预算、考核、业务办理等模块,实现票据流通。最后在通过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深化和完善,最终形成整个系统的开发。
(二)集团成员单位的支持
首先,要统一思想,强化各成员单位大局意识,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行政化手段,以绩效考核等方式促进成员单位的支持。其次,对各基层单位票据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各成员单位供应链上下游票据使用情况、内部票据管理情况、票据业务需求等。第三,按照成员单位之间业务关联程度、信息化程度、财务管理规范水平等情况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第四,加强财务公司在“票据池”搭建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财务公司作为主要牵头人,一是选定最能满足自身需求、覆盖面广、票据池业务成熟的商业银行作为外部战略支撑;二是发挥服务职能,在推进过程中给予成员单位较大的优惠,在授信额度、利率、手续费、保证金等方面给予经济保障。
(三)制度保障明确权责角色
为了实现集中管理,通过制度将“票据池”内共享单位的权利责任划分清楚,将财务公司、二级单位财务部、共享服务中心、基层单位财务部等各职责权利通过制度界定清楚。
“票据池”模式的组织机构、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票据业务的申请和审批、内部定价原则、内部考核原则等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比如,某成员单位使用票据池进行融资,默认优先使用本单位提供的入池票据沉淀金额,该部分不涉及责任利润的调整。若某成员单位票据池使用金额超过本单位提供入池票据沉淀金额而占用其他单位入池沉淀金额,该部分占用金额需进行责任利润测算,对被占用单位给予一定责任利润的奖励,年底进行统一加权调整。
责任利润调整金额=(该公司提供票据入池沉淀金额/集团票据池入池沉淀总金额)×票据池融资需求公司总费用
(四)供应链上下游实现共赢
在集团内部建立票据共享的“票据池”后,深入整合集团公司上下游供应商纳入“票据池”,打通整个产业链,可以实现银行承兑汇票、财务公司票据、企业商业承兑汇票在整个产业链流通,大大加强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商业关系,也间接解决了民营性质的供应商融资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电子票据和数字货币将是未来的趋势。在数字经济和智慧企业时代,通过内部财务公司,依托外部金融机构建立“票据池”是企业集团未来必然的方向,实现企业集团内部票据共享,是企业集团创造内部价值的必然创新思路。通过企业集团内部“票据池”,深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商业和金融关系,构建“票据池生态圈”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國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