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超 方建发
摘要:莆田佛像泥塑艺术与莆田木雕一样,为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全国享有盛名。莆田佛像泥塑艺术伴随着宗教和民俗文化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当下,随着数字雕塑技术的出现,对佛像泥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扩宽了佛像泥塑艺术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使其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雕塑;佛像泥塑;造像;应用
莆田佛像泥塑艺术作为当地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雕塑工艺,属于宗教雕塑。同时,也是打制木雕、石雕等其他材质雕刻艺术品的重要模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数字雕塑技术,通过利用数字原创建模、逆向建模、3D打印的方式,为传统雕塑制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因此,数字雕塑技术在佛像泥塑艺术的应用中成为可能。
一、莆田佛像泥塑艺术
1.1莆田佛像泥塑的背景
“莆田佛像泥塑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南朝陈永定二年(558),随着金仙庵(后改名为金仙寺、广化寺)的修建,泥塑菩萨的技艺传入莆田黄石。”[1]莆田四大名寺——广化寺、光孝寺、龟山寺、囊山寺,以及众多的大小寺庙等,都可以见到莆田佛像泥塑艺术。“当代莆仙泥塑以荔城蒲洋神佛泥塑造像技艺为代表,其技艺特点是工序规范,把每一件成品都视为艺术品来创造,赋予泥土成像以生动的艺术生命,造型神态栩栩如生”。[2]
1.2莆田佛像泥塑的特点
莆田佛像泥塑塑像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造型特征。莆田佛像泥塑根据功能需求,按尺寸规格分为大型泥塑和小型泥塑。莆田佛像泥塑的人物题材种类繁多,有四大天王、罗汉、佛、观音等,其中佛与菩萨塑像制作较多,按照组像分,又可分为三世佛(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东方三圣、华严三圣、西方三圣、佛与二弟子(释迦牟尼佛与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佛像的泥塑制作技艺精湛、比例协调、造型生动、以形传神。以莆田龟山寺的四大天王为例(图1),神将威武凶猛、比例合理、动态生动,在制作中对人体结构进行主观化处理,服饰衣纹线条自然流畅、随风飘动,颇有“吴带当风”的影子,特别是其精美绝伦的彩绘,使塑像更加栩栩如生。莆田佛像泥塑中的佛和观音造像(图2),融入了明清时期造像的特点,其中佛像面相方圆、丰润饱满,螺旋状发髻,细长柳叶眉,双目半开下垂,服饰衣纹线条流畅。
1.3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雕塑技术的出现,其生产效率高、质量高等优点,对雕塑这一行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调查发现,当下的佛像泥塑造像艺术制作始终保留着一套固定的制作工序,虽然出现一些新的材料,如玻璃钢、金属等,但与数字雕塑相比,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二、数字雕塑技术在佛像泥塑艺术中应用的意义
数字雕塑是一项新兴的雕塑形式,“数字雕塑是将数字造型技术与传统雕塑艺术相结合”[3]。利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来制作雕塑,它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中存在或不存在的物体,具有强大的表现性。数字雕塑常用的设备有3D扫描和3D打印机。“在数字雕塑创作中,常用软件包括 3dsMax、Maya、Zbrush以及 Mudbox等”[4],其中,Zbrush是现在较为流行的,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并且也是最为适合雕塑制作的一款数字雕塑软件。
在数字化背景下,数字雕塑的出现,将为传统雕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它将丰富佛像泥塑的制作方法,解决许多人工无法做到位的一系列问题。在制作佛像泥塑艺术过程中,制作者对佛造像对称性和比例的把控要非常准确,然而受场地、光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未能够做到十分精确。数字雕塑造像则是在虚拟世界中制作的,不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和經济性。
三、数字雕塑在佛像泥塑艺术中的应用
3.1数字原创建模
数字雕塑原创建模,是在Zbrush软件上结合数绘板制作佛像造像,解决佛像造像对称性、场地、修光的问题。佛造像特别注重造型上的对称性,例如:造像的头部、躯干、莲花座、须弥座等。在传统的塑造过程中,通常遵循的是从左到右的原则,要反反复复多次调整造像的对称性,这就要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其中,再加上场地环境因素的间接影响,更难以保证造像的对称性。利用数字雕塑Zbrush软件中的对称功能进行雕刻,可以提高这方面的效率,它对造像的一半面进行雕刻,另外一半面也会同步雕刻。以作品《觉行》为例(图3),其入选“第二届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作品融入了古代佛像的造像特征,以圆为构图,并且结合作者对佛像塑像的感受创作而成。作品使用Zbrush软件制作,采用软件中的对称轴,对佛脸等一些对称部位进行塑造,提高制作效率。作品完成后,结合Keyshot软件对作品进行渲染。
在佛像泥塑造像的制作中需要用到场地,大小取决于造像尺寸大小,对于制作大型造像极为不便,还需要搭建骨架、上泥巴等。而Zbrush不需要占用场地,它存在于虚拟世界中,肉眼看得到,但无法触摸,不需要搭建骨架,所用到的泥巴为虚拟的,雕刻者只需利用软件自带的虚拟雕刻工具在上面进行雕刻塑造即可。“数字化技术利用其虚拟化的基本特征使得雕塑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创作”[5],极大节省了传统雕塑制作的时间和人力。
佛像造像注重工艺性,与现代雕塑有着明显的区别,对细节上的处理要求特别高。佛像泥塑造像塑造过程的最后一步为修光,指对造像进行深入刻画。佛像泥塑以线造型,从上往下调整造像的线条流畅度,并把整个造像进行抛光,使造像更具完整性与美观。由于较大的造像都是固定好的,无法像小型泥塑造像可以在转台上进行无死角的修光。Zbrush软件中的黏土抛光功能,能够对造像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避免传统修光的过程中出现误将修好的地方破坏掉的情况。
3.2逆向建模
“逆向建模,是将基于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品、建筑等进行扫描或拍照,将所获取数据进行运算,从而逆向生成模型的一种建模方式”。[6] 3D扫描技术具有速度快、精确度高、速度快等优点,我们可以先用3D扫描技术扫描后,在计算机上用数字建模软件对造像进行调整。佛像泥塑造像塑造完成后,由于是用泥巴制作,在保存中存在许多问题,容易开裂,需要人工定期喷水保湿,并且还会占用场地。利用3D扫描仪设备对塑造像进行扫描,转换为数据,存放于计算机中,可以方便长期保存,数据还可以进行复制使用。
以作品《觉者》为例(图4),其参加“第七届中国泥塑造像技艺大赛”现场创作。作品融入北魏时期佛像的造型特征,结合对佛像塑像的感受进行创作。作品前期进行了线稿图绘制,在参赛现场进行泥塑制作,依据线稿的图样搭建骨架,再上泥巴制作。最后泥塑制作完成后,主办方进行扫描,笔者后期在电脑中对该作品的线条、表面调整,直至完整。
同样,逆向建模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佛像塑像的修复。例如,寺庙中的古塑像,因年代较为久远,受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像多少有些破损,利用3D扫描技术和数字雕塑建模软件相结合使用,可以起到有效的复原作用。
3.3打印
3D打印技術是将虚拟世界的模型转换为现实中可触摸的实物,3D打印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汽车、医疗、食品、科研等领域。“雕塑创作的三维立体空间与3D打印技术有本质的相同”[7],在传统雕塑的制作工序中,泥塑造像通常需要通过翻模进行保存,在翻模的过程中,特别是翻制大型造像,耗时间和精力,人工合模难以做到模型横线的准确性,极易导致模型错位等问题出现,给后期修模增添许多工作量。利用3D打印技术省去翻模的步骤,将泥塑造像完整转化为数据,在电脑上调整,待完成后把模型数据送至打印工厂打印,材质不受限制。目前,3D打印技术佛像造像中的应用,正处于发展阶段。“3D打印技术对于打制大型造像,需要材料成本高,并且精度低、形体受高温影响等一些技术问题,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8]
四、数字雕塑技术在佛像泥塑艺术中的发展趋势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雕塑技术的出现,无疑为传统泥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但提高制作流程的效率,而且也改变我们的创作观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拓宽了佛像泥塑艺术的市场,给佛像泥塑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数字雕塑技术在佛像泥塑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传统雕塑制作流程及塑造方法的改进,“同时也能发挥数字雕塑区别于传统雕塑的优势,使数字雕塑摆脱传统雕塑的束缚,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 [9]。例如:艺术家林琨皓创作的作品“未来仏”系列极具代表性,改变传统佛像造型的固定思维,运用3D技术创作具有未来科技感的虚拟佛像,佛像造型融入了机械元素,虚拟佛像的造型符合大众的审美,作品的创新性思维值得我们学习。
近年来,莆田当地许多从事佛像泥塑的手艺人在生产佛像泥塑中开始结合使用数字雕塑技术,多应用于模型打印与材料转换这两方面。但是,从事佛像泥塑造像艺术的手艺人大多数只具备深厚的手头功夫,缺乏数字雕塑软件的操作能力。当然,随着数字雕塑的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未来必将涌现出一大批既会传统雕塑又会数字雕塑的艺术家。
五、结语
数字雕塑技术在莆田佛像泥塑造像艺术中的应用,数字雕塑技术与其制作工序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制作工序的效率,而且也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数字雕塑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应用到造像制作中,不仅可以让佛像泥塑艺术得到保护,而且也让佛像泥塑造像艺术焕发青春。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编委会编.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莆田[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
[2]宋晓建编.莆仙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
[3]陈克.迈向未来的数字雕塑[J].雕塑,2018(z2):16-17.
[4]刘卓.数字雕塑——雕塑艺术的新语言阐述[J].美术教育研究,2021(13):48-49.
[5]徐力.浅析三维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策略[J].大众文艺,2018(15):75-76.
[6]梁天勇.逆向建模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
[7]李清波.浅谈3D打印技术对现代雕塑创作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3(28):271.
[8]石火赛,万吉欣.3D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7):2.
[9]邓威.数字雕塑发展现状分析[J].美术大观,2013(03):71.
作者简介:
郑伟超,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雕塑
方建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