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塑造的IP形象分析

2022-05-30 23:03安荣王心旭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舞蹈

安荣 王心旭

摘要: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引起广大网友的惊叹。文章分析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的舞台设计、演员妆容、服装设计、运用到的新媒体技术等,并针对故宫文创这个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从而提出塑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IP形象的方法。

关键词:IP形象;《唐宫夜宴》;中华传统文化;舞蹈;妆造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0 引言

IP形象是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根据本身风格和调性塑造出的一个人物或者形象,可以凸显自身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由此开发一些衍生品,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或是实现对IP自身内涵文化的广泛传播。IP的定义很广泛,可以是一个人物形象,还可以是小说、动漫、电影,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可以说是一个IP,也可以说《大圣归来》是一个IP[1]。好的IP形象可以实现对文化的良性传播,可以提升企业或国家的知名度及大众对其的好感度。一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由IP形象的传播,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该IP形象背后的文化,起到传播本土文化的作用。文章以《唐宫夜宴》这一节目为出发点,分析该节目及一些成功的IP形象,以此引发对未来塑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IP形象的思考。

1 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

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5分钟的节目——《唐宫夜宴》引起了国人的惊叹[2],被主流媒体点赞,微博热搜霸屏,网友纷纷讨论、转发。《唐宫夜宴》之所以会爆火,是因为这个节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故事背景、舞台布景到演员妆造、服饰、舞蹈动作等,无一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节目中的少女们也是另一种“活的”文物,这个节目告诉观众,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存在于博物馆中,被束之高阁,而要用有创意的方式,将其以更“接地气”的形式传达给百姓。

1.1 灵感来源

《唐宫夜宴》舞蹈编排的灵感源于1959年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一组13件,包含8件乐俑和5件舞俑[3]。编导之一的陈琳介绍,他们参观的很多博物馆中有一组唐代乐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他们就有了“如果让乐俑在博物馆里面‘活起来,把我们带到一千多年以前,会是什么场景”的想法。于是,《唐宫夜宴》就诞生了。

1.2 节目分析

1.2.1 演员妆容造型

演员们的妆容完全还原了唐朝盛行的“斜红”妆,妆容参照了《舞乐屏风》中的图样。所谓“斜红”妆就是在太阳穴处描上两道工整对称、像红色新月的描红,给眼部增添几分“战损伤”的独特美感。因为唐人更喜欢“樱桃小嘴”,所以唇妆上采用唐代女子最流行的蝴蝶唇妆,更显嘴唇小巧,在做嘟嘴的表情时更显女子娇憨可爱。发型上则是改良了传统的惊鸿髻[4]。

服饰上,演员们的服装都是精心设计的,其灵感源于唐三彩的舞乐人俑,宽大的裙摆配上蝴蝶唇妆和改良版的惊鸿髻,更显憨态可掬。服装配色不同于高饱和度的红绿搭配,而是采用了低饱和度的红绿配色,不仅没有“土气”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复古美。

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唐朝女子的丰腴感,演员们嘴里含上了棉花团,身上穿的是塞了海绵的连体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终于将最好的姿态展现了出来。《唐宫夜宴》节目的成功,除了因为优越的脚本设计外,还离不开舞蹈演员们的艰苦训练。

1.2.2 舞台布景设计

整个节目的背景中出现了很多历史文物的身影。例如,图1的背景就是《簪花仕女图》,下方是《捣练图》,左侧分别是莲鹤方壶、贾湖骨笛和妇好鸮尊,右侧是唐三彩[5]。《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典型的唐代宫廷仕女,也是和本次节目中唐代少女的出场最为契合的画卷[6];下方露出一半的《捣练图》,在故事情节上完美衔接《簪花仕女图》;莲鹤方壶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贾湖骨笛则是乐器的一大奇迹,妇好鸮尊描绘的是女将军妇好的英姿。

图2的背景则以《千里江山图》为主,在侧方悬挂了三幅画,分别是《备骑出行图》《树下美人图》和《侍马图》。《备骑出行图》是隋朝的壁画,其中四个侍卫姿态、表情各异,足以体现作者用笔的精炼,有其独特的风采[7];《树下美人图》是唐代仕女画的杰出代表,图中人物身着赤色长裙,形象雍容高贵;《侍马图》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可以看出,西域和中原的马各有特点。

在如此精美的舞台背景的衬托下,舞蹈演员们犹如画中的人物“活”了一样。网友评论称:“这就像是从传统画卷上走出来的人物!”

2 产生的社会效应及影响

2.1 更多民众对出现的文物产生兴趣

“这个是什么?”“这幅画好好看,它叫什么名字,哪个朝代的?”“這个我认识,是贾湖骨笛!”这样的话语在微博评论区、B站视频的弹幕上经常可见。民众开始主动搜索文物的资料,在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后更喜欢这些文物。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河南博物院,近距离参观出现在《唐宫夜宴》中的历史文物,倾听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2 河南博物院的文创盲盒断销

自从《唐宫夜宴》播出后,到河南博物院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离开时大多会购买一些纪念品,其中文创盲盒卖得最为火爆,曾一度断货。每个盲盒里的文物纪念模型都会配以文字介绍,让每个买到盲盒的游客都会对自己手中的文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8]。

另外,各个博物馆中拥有独特造型的雪糕也成了“新晋网红”。河南博物院的雪糕造型就是该馆九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妇好鸮尊。此外,徽章、书签、明信片、钥匙扣、本子等周边应有尽有。

3 中华传统文化IP形象的再应用

3.1 《唐宫夜宴》塑造的IP形象

《唐宫夜宴》看似是一个舞蹈剧,实际上是河南深厚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支撑的。它不媚俗、不煽情、不迎合,没有任何宣传就播出了,其制作团队甚至做好了无人问津的准备,但事实是节目播出几天,播放量就高达20亿次,微博主题阅读量4.9亿次,引起了全国轰动。这说明了当下民众强大的文化自信,民众打心底相信及认可本国文化。只有树立了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建成文化强国。

IP形象的塑造对文化自信的树立极其重要。从根本上来说,《唐宫夜宴》的灵感主要源于舞乐俑,加上“斜红”妆、惊鸿髻和唐式服装,塑造了新型的舞乐俑形象。她们娇憨如少女,形象亲民可人,不高高在上。

IP形象定義广泛,既可以是某一个单独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某一泛指的文化。而《唐宫夜宴》塑造的IP形象就可以看作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3.2 未来传统文化塑造IP形象的要点

选取的IP形象要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塑造IP形象、选取角色时要格外注意,我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形象,例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聊斋》里的妖精,或是历史上的名人,如康熙帝、白居易等。这些人物形象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非常鲜明的代表性。

3.3 与现代科技结合

《唐宫夜宴》采用了虚拟技术,将古代画卷融于舞台背景,使舞蹈演员如同从画卷中走出来一般。运用现代科技,有利于规避传统舞台上结构感不强、布景没亮点等劣势,且能凸显历史感、文化感,以更新鲜、年轻的方式呈现,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尝试将这场舞蹈中的‘文化密码一一拆解,那就是技术为先、IP为用、艺术为体、文化为魂。”因此,当今时代,若想塑造完美的传统文化IP形象,就要和新技术结合,使表现方式和传播形式更加新潮。

4 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我国宫廷文化与千年历史文化的集合体。在现代,故宫是我国最大的博物院,承担着教育大众、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故宫文创设计的灵感来源。

近些年来,故宫文创在同期众多博物馆文创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产品的内涵,都远远优于其他博物馆。故宫文创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其背后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支撑,其产品特色鲜明,且拥有创新的品牌策略。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IP形象,如通过将雍正帝的形象卡通化,使皇帝的形象亲民化,宣扬与传播清代历史文化。

从产品创意来看,故宫文创紧紧抓住传统文化这一根本元素,以“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为主要理论,实现了旧元素在新时期的创新应用。其传播理念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注重“工匠精神”的传递。不同于传统媒介,网络社交平台、视频传播及虚拟技术等给民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传播方式上更加注重与人的互动,强调双向互动[9]。

总体而言,故宫文创的成功在于两点:在产品策略上,坚持文化传承是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产品的不断升级;在传播策略上,结合新媒体增强互动感、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两点是未来利用传统文化塑造IP形象时值得借鉴的经验。

5 结语

《唐宫夜宴》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任何一处细节都是基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研究而设计的。如背景中每一幅画作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再利用5G和虚拟技术将古董名画投于舞台作为背景,节目形式新颖、夺人眼球。

《唐宫夜宴》之所以能在我国爆火,是因为当前已有许多人意识到我国具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是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文化自信这一概念真正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只有民众真正开始为国自豪、真正拥有文化自信,中国才有望成为文化强国。

未来,利用IP形象传播中华文化是大势所趋。通过打造良好的IP形象,可以树立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对我国走上世界舞台展现自己具有促进作用。应学习IP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同时采用新媒体与5G、虚拟技术等,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通过生动的IP形象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艺术无国界,优秀的民族文化是能被世界人民接受并喜爱的。因此,除了对IP形象本身的内涵和传播手段加以研究,还要基于现代的审美意识和观念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婧薇,郭雅迪.媒介融合背景下IP电影内容生产探析: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传媒,2016(24):42-44.

[2] 刘康帅.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的文化创新表达[J].新闻前哨,2021(11):119-120.

[3] 司秀林.隋代墓葬出土彩绘乐伎俑[J].东方收藏,2019(21):53-61.

[4] 左丘萌,末春.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J].当代美术家,2021(2):95.

[5] 金浩,尤佳悦.古典也流行:从破壁出圈的舞蹈《唐宫夜宴》说起[J].四川戏剧,2021(6):9-13.

[6] 《簪花仕女图》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绘画的代表作[J].共产党员,2022(4):2.

[7] 张茜.《备骑出行图》解析[J].中国审计,2003(12):94.

[8] 宋华,姚星.小盲盒大世界:探析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成长之路[J].博物院,2021(6):113-119.

[9] 房祥莉.中国传统文化在故宫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产业,2021(35):166-168.

作者简介:安荣(1999—),女,安徽芜湖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王心旭(1962—),男,浙江宁波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水彩画。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冰上舞蹈搭档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我和舞蹈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