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
幼儿园教学通常以五大领域的内容为主,五大领域中就包含了美术这一学科。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美术教育中包含着多种教育元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教育中使用更多样的生活化材料能够为幼儿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熟悉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获得来自生活的审美体验,使幼儿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
一、生活化材料的选择
对生活化材料的选择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考量,首先要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出发,判断其是否是美术活动所需要的。例如选择幼儿每天都要使用的勺子、不同形状的盘子,能够让幼儿对形状、大小、粗细、颜色等有新的感知。其次则是确保材料生活化。例如花草、石块等,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变成为美术活动中的道具会让幼儿感到十分新奇有趣。又如饮料瓶、牛奶盒等,这些变废为宝的材料在为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素材的同时,也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凭借生活经验进行美术创作的本领。
生活化材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事先准备并处理好提供给幼儿的,也可以是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行准备后带到幼儿园来的。教师提供的材料无疑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更加符合活动主题,且安全性相对更高。而幼儿自行准备材料、处理材料的过程也是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及探究材料使用方法的重要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1.挖掘生活化材料的利用价值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使用生活化美术材料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将材料存在的美术价值发掘出来。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的设计、色彩以及结构具有怎样的美术价值、创造空间,能从什么角度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都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以一次性纸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纸盘上进行绘画,然后制作成小小画框。这样接地气的美术活动,更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创造幼儿自由想象空间
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要多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以便幼儿能够感受到美术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气息。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创作欲望,以丰富幼儿审美观,调整幼儿审美价值取向为基础。如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加入插画、简笔画等物品,在美工区也可以划分出剪纸区、积木区等。通过功能分区,幼儿在每一个区域都能有审美体验,能够根据现有的美术资源充分发挥想象。此外,幼儿园也需要布置一个对外的展示区,将幼儿的美术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家长接送幼儿时,大多数幼儿都会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家长的夸奖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与教师一同设计。例如设计“房屋搭建”活动时,教师不仅对房子的外观、颜色等进行规划,同时还要对房屋的位置及大小进行规划:“想将这间房子建在哪里呢?”“这个房子里住几个人呢?”。这样的引导能够提示幼儿探索的方向,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生活化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在想象中不断创造新的美术成果是幼儿教师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所在。
3.美工区开展生活化活动
幼儿园的美工区是幼儿自行探索的重要场地,幼儿对美术活动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幼儿发挥想象力的过程。对于许多幼儿来说,美工区的一切材料都是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工具”,教师要在美工区准备多样化的美术材料。有的幼儿园将美工区投放的美术材料片面地局限在水彩笔、彩色卡纸等常见的绘画用品上,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美工区活动需要使用更加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美术活动的开展形式也要更加丰富多样。对于幼儿来说,自身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怎样使用美术材料,而他们的想象空间则决定了他们会如何改造可利用的美术材料。例如幼儿通过裁剪、拼贴彩纸制作一些食物,也可以通过绘画、搭积木、拼图等方式制作出“小小城堡”,比比看谁的城堡最有创意。在美工區开展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探索不应有约束,要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意愿,提高幼儿对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4.打造特色园本美术课程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幼儿园重新调整园本教材的结构,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到幼儿在不同阶段认知水平的差异,关注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对美术活动的需求和审美取向,课程内容需要是幼儿可以真正理解、感悟的。课程在编写时也要充分融入生活化的内容,选用接地气的材料,课程内容将想象和创造相结合,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和动手创作的机会。
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消除局限。如在绘画课程的设置中,教师可以加入沙画、刮画、版画、毛线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课程,使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突出园本课程设计中的特色元素。如在水彩画的课程设计中,水彩颜色丰富,具有可以将不同颜色混合得到新颜色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毛笔、小刷子、甚至是废旧的软毛牙刷作为画具来进行创作,也可以让幼儿使用纸巾或小布块蘸取颜色绘画。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中,幼儿可以接触更多的水彩绘画知识;另一方面,使用生活化材料结合专业画材进行创作的方式也使幼儿感到新奇有趣,能使幼儿更加喜爱美术活动。
5.生活化材料主题式应用
幼儿园组织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在主题活动中加入美术内容,或者在主题活动结束后的美术课堂上设计课堂内容两种方式开展活动。以中秋节主题活动为例,活动中有组织中秋节表演的内容,也可以加入幼儿参与月饼制作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让幼儿画月饼、嫦娥,剪纸制作月亮、月亮灯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中有许多生活化的场景。如“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对形状、色彩、线条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结束后的美术课上让幼儿画出心目中的美好地球或其他自然物体。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无限的,教师对幼儿的想象不要过多限制,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多种化的生活化材料可以使美术活动更加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幼儿对美术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美术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感知。幼儿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生活化美术材料的价值,构建具有特色的美术课程,设计出幼儿更喜爱的美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