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关键语句 学会概括与整合

2022-05-30 10:48刘新梅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段落语句关键

刘新梅

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重视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小学阶段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教材编写的历史性突破。初中教材中虽然没有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但是此内容却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中。

阅读策略是“调动阅读为保证阅读任务的完成、阅读效率的提高,对阅读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谋略”。简言之,它是为了实现阅读目的,完成阅读任务,对阅读的过程、方法、手段作出的整体性安排。“语文课程阅读领域有元认知、生成文本意义、思维可视化三大类别的阅读策略。”“概括与整合”是重要的生成文本意义策略,包括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或内容要点、梳理主要事件或故事情节、把握题目含义、总结人物形象,等等。教学生学会概括和整合的重要途径是关注关键语句,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的单元导语、导读课预习题、自读课阅读提示等助读系统中反复出现。

一、定义和定向:关键语句的内涵及价值

“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意思是“最关紧要的”,“关键语句”指文中“最关紧要的语句”,主要指对表现中心内容、大意,呈现作者思路起“紧要”作用的语句。

具体来说,按“文题相符”的常识,文章的标题是读者首先看到的关键语句。开头、结尾也可能出现关键语句,文段中的过渡句、中心句、标志情节发展的语句、特别富于表现力的语句、揭示中心的语句等都是关键语句。

既然有些关键语句“能够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它们就可以帮助读者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有些关键语句“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有表现力”,读者就可以通过理解关键语句“表现出的”把握作者“想要表现的”;有些关键语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读者就可以通过关注它们来把握作者的意味、情感。

因此,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关注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思想,这些都属于“概括与整合”这种阅读策略。

二、教学与实施:关注关键语句的方法与过程

1. 依循阅读次序,关注文章标题,预测大致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读者阅读时首先看到的就是标题,由标题引发思考,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以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文本的阅读中。正因如此,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语中提示: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重点学习默读”。在默读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标题,请学生发散思维,说一说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引发的思考或对课文内容的猜想。以下是一些学生在课上的思考或猜:“百草园可能是一个园子,里面会有什么样的景色呢?三味书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百草园应该是一个长满植物的地方,三味书屋可能是一个书店。这篇课文有可能讲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路上发生的事情。”《植树的牧羊人》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针对标题提出了以下问题:“既然是牧羊人,以牧羊为业,为什么要植树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羊人?”“他(她)为什么要植树?”

有了这些疑问和猜测,就学生会对将要开始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疑问得到解答,猜测得到印证,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强烈的阅读期待牵引着学生进行阅读,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打下基础。

2. 运用助读系统,确定关键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教材的助读系统不仅为学生阅读提供帮助,还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起点和终点、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语中写道:“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是学习目标,重点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是具体方法。“把握基本内容”就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写作的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就是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读者初读文章后对其“基本内容”“大意”有感性的、模糊的认识,而关注关键语句可以印证或修正这种认识,使概括更准确、理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思考探究中“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一题引导学生关注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过渡段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尤其是本文,前后两个部分借由此段连接起来,不仅是内容的过渡,也是情感的转换。自读课《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阅读提示,请学生从标题出发带着问题阅读,关注与标题照应的语句、议论抒情的语句,经由这些语句初步把握文章中的内容、人物的情感等。

3. 进行严密论证,甄别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关键语句”之“关键”体现在“对表现中心内容、大意,呈现作者思路”等方面的“紧要”作用,不能简单地依据其出现位置来判断。例如,并不是所有的开头、结尾都是关键语句,也并不是所有开头、结尾中的所有句子都是关键语句;同样,段落的首句有时是中心句,但是并不是所有段落的首句都是中心句。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以位置作为判断是否为关键语句,而是要通过对段落、篇章的整体把握,甄别关键语句,经过这样的阅读,才有可能通过“概括和整合”理清作者的思路。

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一课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导语写道:“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是上一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起点。学习目标是“理清作者思路”,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这两种途径完成,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纪念白求恩》中段落里的中心句就是关键语句,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内容要點”来“划分段落层次”进行“理清作者思路”,而“归纳内容要点”可以通过“抓关键语句”来实现。

归纳第二自然段要点时,“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句在段首,且高度概括了白求恩的精神,学生很容易把此句误认为中心句。但是这一段的大部分内容写的是党内一些人不负责的表现以及人们被白求恩的精神感动,因此这一段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这里具体指“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因此,学生找出中心句后,还有必要把其放在段落语境中对其进行“甄别”。

所谓“中心句”,全段内容都应以此为中心展开,学生找出中心句之后,无论合适与否,都要请他们根据全段内容说出理由,对阅读结论作出充分论证,以此甄别关键语句。经过这样的阅读过程,找出的语句才是“关键”的。归纳每一段要点都这样进行,然后再对整篇文章中相同内容的段落进行归并,从而理清作者的思路。

4. 联系全篇内容,细读关键语句,概括中心思想

一些记叙性文章中,作者在文中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显豁地表達出写作意图,可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语句,对其进行整理、提炼和加工,进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猫》一课的教学中,运用摘录法分别概括三只猫的来因、外形、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后,再请学生找到表现三只猫亡失后“我”的心情的句子: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出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抓住“一缕”“怅然、愤恨、诅骂”“更”这些词语,把三个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及其程度进行对比,联系摘录表中的内容,以统摄对全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都喜欢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而第三只猫长得最难看,大家也不喜欢它,但是它亡失之后,‘我却比前两只猫亡失后难过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这样回答:“我妄下断语误以为猫吃了鸟,于是在暴怒之下打了猫,冤枉了它,这个过失永远无法改正了。”教师用追问法引导学生追溯根本原因:“我”为什么会“妄下断语”?如果第三只猫是一只长得好看、活泼可爱、大家都特别喜欢的猫,是否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强烈的好恶可能会影响人的理智,从而对人、事、物作出错误的判断,有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以上的教学过程,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后,再找出表示人物情感的关键语句,把它们联结起来进行比较,以问题带动进一步的细读,从“人物感情”这一表象深入挖掘造成这种感情的内因,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关注关键语句是阅读中进行概括和整合的重要方法,是七年级下册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对“关键语句”的内涵和意义有清晰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依循阅读次序”“运用助读系统”“进行严密论证”“联系全篇内容”等途径,甄别、细读关键语句,借由这些关键语句,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和整合,理清作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等,并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将阅读策略的运用自觉化,最终形成能力。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段落语句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短文篇】
重点:语句衔接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