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杯
摘 要:本文以前人所提出的与高校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为契机,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法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梳理研究。一方面,笔者对A高校的在读学生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A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深入了解,探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为推动日后与A高校发展相适应的,较完善的与创业教育相关政策、以及增强学生创业意向提供实证基础。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意向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创业在促进技术更新、提高经济效率和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在有关创业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国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创业活动具有更特殊的意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迅速增长,从20世纪初的107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1076万人,20年增长了10多倍。由以此可见,毕业生总量逐步增长,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再加上以往年份未就业的,更加激发就业形势的矛盾与严峻性。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从整体形势看,欧美各国家在高校创业教育上的研究领先我国,尽管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在这些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探索和试点学院的经验,从创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相对较小。现在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对两者之间的影响作用进行探究。鉴于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随之逐年递增,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逐年加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试点高校创业教育。一些学者开始探索如何使高校创业教育“从无到有”,现有的试点高校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相关分析研究。例如毛雨(2009)通过研究验证了二者的正向相关性。唐静、朱智广(2010)对广州10所高校进行剖析,发现创业教育积极促进创业成效。
(2)创业教育没有强化创业意向的问题所在
对于教育造成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学者都对创业教育是否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产生和实践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确定。例如,如曹杨(2014)认为吉林省创业教育不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停滞不前。主要表现在:缺乏管理、缺乏观念、缺乏环境支持、制度不完善等。使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较少,创业意向较弱。因此,必须有效地推动创业教育逐步深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逐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夏人青、罗志敏(2010)认为高校需要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发展一套适合这所大学教学环境的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并结合这三种课程,引导大学生找到创业的途径和机会。
(二)关理论基础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进行研究和分析。Fishin(1963)认为,更好的想法可以带来更好的行动,更好的行动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并且结果会增加预期。基于以前的研究理论,Ajzen(1975)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这一理论实质上是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两个主要因素即行为态度、行为规范。实际行为的改变就是行为意向对这两个因素影响的结果。后来,Ajzen(1985,1987,1989,1989)扩展了理性行为的理论模型。在原始模型中,感知的行为控制变量被用作新的预测因子。计划行为理论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首先,设计调查问卷,选择A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对A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数据收集整理,通过spss24.0对31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其次,对个人基本信息、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意向等三部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前文中所梳理的参考文献提出相应的假设,并建立本文的研究模型。最后,验证假设。
(一)研究设计
(1)调查方法及问卷设计
为了更有利地开展实证研究,能够通过数据为本文的观点提供足够的说服力。在这项研究中,对A高校的學生分发了调查问卷,并通过spss24.0对数据进行剖析。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研究”的量表来源于之前学者的开发的成熟量表问卷。本文以A高校的在读学生类型和年级分布,遵照一定的结构比例分发调查问卷,对在读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2)描述性统计分析
笔者将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内容汇总后,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关于个人基本特征方面。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在读大学生为119人,占样本学生总数的37.9%;有195名女生,占有效样本总数的比重为62.1%。
(3)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通过对创业意向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发现,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保证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创业知识。此外,还能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从而促使其产生创业意向。Mark(2012)指出,受教育者通过一段时间创业教育的学习,其创业意向会显著增强。Wilson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会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主增强创业的有关知识,以开拓其视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创业机会和效能感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意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的假设如下图所示,即二者呈正相关。
三、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采用SPSS24.0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研究变量的可靠性检验分析,对“创业教育”,“创业意向”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结果来看,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503**,显著性(双尾)为0.000,相关性显著,并且为正相关,即创业教育越优秀,具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人数会越多;同样,具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人数越多也会促使创业教育进一步优化,假设成立。
(二)回归分析
从分析的可知,将创业教育作为自变量,而将创业意向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R平方值为0.179,意味着创业教育可以解释创业意向的17.9%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43.214,P<0.05),也即说明创业教育一定会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关系,以及模型公式为:创业意向=0.909+0.645*创业教育。最终具体分析可知:创业教育的回归系数值为0.645,P值为0.000,小于0.01,意味着创业教育会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总结分析可知:创业教育均会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四、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经过第三章实证研究验证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机制,得出的显著性(双尾)为0.000,回归系数值为0.645,P值为0.000,小于0.01,意味着创业教育会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说明良好的创业教育促使具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增加,而具有创业意向大学生的增加反作用于创业教育的进一步优化。可得,假设成立。
(二)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尽管本文已对相关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未来能够不断完善。首先,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对A高校的学生进行的横向研究方法,没有采用具有时间跨度的纵向研究方法,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分析。
其次,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主要A高校的某几个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A高校在我国高校水平处于中下等,而我国各高校层次多样,学科范围也不同,因此得出的结果比较片面。在以后的研究中,着重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如“双一流”、“重点高校”等以及具有不同学科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进行研究。
五、政策建议
(一)完善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不仅仅依靠大学的创业教育。关键是要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创业。通过高校创业教育教授对大学生的相关安全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创业困难,提供经验,使大学生将创业意向转变为创业行为。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好的教师对任何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创业教育教师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意向。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人格特点,逐步开展教育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创业实践能力。
(三)实践锻炼,提高创业能力
教育加强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活动和效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创业成功的一个操作因素。教育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建立大学生孵化基地,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大学和政府对风险投资和其他措施的支持可以鼓励大学生更加活跃。参与创业实践,这样就可以积累经验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心焕,薄赋徭,雷家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兼对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05), 116-124.
[2]丁瑾靓.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武夷学院为例[M].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10),73-76.
[3]朱红,张优良。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D].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6).
[4]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D].教育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