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外文化艺术语境下对花的解读

2022-05-30 10:48曹原蒿
东方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芍药花贵妇簪花

摘要:本文意在分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们头上所簪戴的繁花,以解读画家是何以用牡丹、海棠、莲花等来衬托画面中的女子。通过分析画面中花的种类来解释对应的人物品格,并以《簪花仕女图》为主,分析在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不同语境之下,上述种类的花在艺术创作表达上的不同面貌以及作者所要表述的思想差异。

关键词:牡丹;海棠;莲花;芍药;石榴花;蔷薇花;玉兰花;人物品格;中西艺术文化

一、《簪花仕女图》中对花的解读

对于唐代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研究者大有人在,无太大争议的是《簪花仕女图》所描绘的故事场景。在《簪花仕女图》中,最显眼的莫过于画中的贵族妇女们,对于她们的身份,不同的学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在此不作过多的阐释。在这幅画作中,除了对于人物的身份解读,人物身上的元素更值得我们深思。

在《簪花仕女图》中,画中女子五人头上皆戴花作为装饰,自古以来,以花喻人、以人喻花都是文人画家所乐于表现的,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也大量运用花的元素来衬托人物的华丽高贵。其中值得研究的,不仅在于人物本身,每个女子头上所簪戴的花也值得探讨。在《簪花仕女图》中,可以看到身份较为高贵的有五人,其余一人为执扇服侍的侍女,还有两狗一鹤。画面从右往左看,最右侧的贵妃头顶上戴有牡丹花,在画面中间着侍女服饰的女子手执的扇子上也可看出绘有牡丹的图样。牡丹花被视为天姿国色,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为中国本土花卉。牡丹花的花期一般在五月份,其花形色美妙艳丽、香气浓郁,有浓情、雍容华贵之意,为世人所喜爱。唐代李浚所作的《摭异记》中赞誉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正是牡丹的真实写照。不管画中人物的身份到底是谁,画家用牡丹花来衬托她,着实把人物的身份提到了一个高度。

在《簪花仕女图》的画面中,右侧的第二位贵族妇女头上所簪戴的是海棠花,海棠花的花期一般在四至六月份。海棠花的栽培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汉代有所提升,到唐代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西京杂记》中就有说明,汉代时期,海棠花已经出现在皇室林苑里。在唐代,海棠花的文化发展、出现的范围以及观赏价值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最知名的典故莫过于“海棠春睡”。据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引《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以“海棠睡未足”比喻杨贵妃的醉酒状态,以致后人常用海棠花来比喻杨贵妃,或用海棠花比喻美丽的女子,或者又以杨贵妃来喻海棠花。在宋代,诗人吴潜也作过一首词《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五用韵》,将杨贵妃比作海棠花。另外,唐德宗贞元年间,贾耽为相,著《百花谱》,书中誉海棠花为“花中神仙”,此书为较早使用海棠这一称谓的著作。海棠花一跃而为“花中神仙”,此般种种都可说明海棠花在众花中的地位。所以,用海棠花能够更好地衬托画中贵妇的形象,尽显高贵的气质。

在《簪花仕女图》画面中间位置的女子,头上簪的是荷花。荷花又称为水芙蓉,早在周朝就有对于莲花的记载,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莲与仙鹤的组合搭配,可见当时莲与仙鹤处于同样的位置,成为大众心中高贵的形象。唐代更是有不少诗人选取荷花作于诗中,白居易曾作《东林寺白莲》:“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其中的“菡萏”具体指的是还未开的莲花,也就是花苞。再看《簪花仕女图》画面中间的女子,其所簪戴的莲花显然不是菡萏,而是正值盛时开得极好的莲花,足以说明贵妇所用的头饰等级之高。这位贵妇不仅头上戴着莲花,手里还捻着一朵石榴花。石榴,又被称为“安石榴”,原产地在西亚、伊朗一带,其传入中国的时间为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从现今伊朗(当时名为“安石国”)带回来的。張骞出使西域,进一步加深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交流,还带回不少西域各国的物质,石榴就是其中之一。石榴花是春夏季开花,具体花期在五月份,可持续到七月,而莲花的花期在每年的六到八月份之间。这样看来,位于画面中间位置的女子头簪莲花,手执石榴花也是合情合理的。在中国古代,石榴一直都被认为是多子多福的象征,画面中间的贵妇手捻石榴花,作思考状,心中大概也是百味杂陈。不过也有学者也怀疑其不是石榴花,而是凌霄花,因为凌霄花和石榴花形状非常相似,并且都为橙红色,并且凌霄花也有“慈母之爱”的含义,在这一点上,也与石榴花的寓意相似。

在《簪花仕女图》的画面中,从左边数第二位贵妇,如果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作画布局,那么这位贵妇的地位不如其余四位。这种布局方式的代表人物当属唐代的阎立本,其最为著名的作品《历代帝王图》和《职贡图》,都是遵从了人物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作画布局。这位贵妇头上所簪戴的花因花形较小,难以分辨,但也有学者认为此花为蔷薇。以这种说法,蔷薇的花期在每年的四至九月份,并且蔷薇的适应能力强,在路边或者田边都可以看到蔷薇花,由此看来蔷薇并不是特别名贵的花,也呼应了画面中这位贵妇的地位不如其余四位。

在画面最左侧的贵妃,头上戴的应是芍药花。芍药花的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大约在五到六月份,芍药花被人们誉为“花仙”,可见其地位不亚于牡丹、海棠、莲花。唐代诗人韩愈曾作《芍药》来赞美芍药花的美丽和仙气。不过唐代白居易的《感芍药花·寄正一人上》更符合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里头戴芍药花的女子:“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此诗中的悲伤情感正对应着头戴芍药花贵妇人的心境。并且这位贵妇的手中还捏着一只蝴蝶,画家仿佛用这种方式来暗喻此女子就像手上的这只蝴蝶一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蝴蝶的一生既短暂又美丽,正如这些贵妇一样,拥有美丽的容貌和华丽的衣服首饰,看似轻松自在,却也摆脱不了寂寥哀怨的心境。

在《簪花仕女图》画面的最左侧,还有或含苞或盛开的玉兰花。人们把玉兰花当作是高尚的象征。玉兰花的花期随地区而定,一般是在二至三月份开花,不过部分植株会在夏季再次开花。根据画面中其他花的花期来推断,那么画面中的玉兰花应该属于第二次开花。精心养护的玉兰花才可以二次开花,这也进一步确定了画中女子们养尊处优,体现了她们地位的尊贵。

再则,在画面中五位贵妇的头上,除了主花,还有簪戴的白色小花,多数推测此花应为茉莉花。茉莉花来自印度,花期在五至八月份。茉莉在宋代之前只在皇室贵族中出现,因此,《簪花仕女图》中的贵妇们头簪茉莉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簪花仕女图》中的花与人

在《簪花仕女图》中,画家于构图上看似人物的分配布局是随意的,但其实也是有秩序的,比如画面中从左边数起的第一位女子和第三位女子、第五位女子和第六位女子的方向都是相互呼应的。画中还有一小细节,则是第六位贵妇头上簪戴的牡丹花与第四位侍女手执扇子上的牡丹也是对应的,所以整个画面看起来是如此和谐。如何体现这些贵妇的美感,不仅在于对肢体和妆容的刻画,用不同的服饰和装饰进行来区分,还在于花所赋予人物的气质:牡丹赋予画中人物仪态万千、雍容华贵的气质;海棠花赋予人物温和的气质和美丽的象征;莲花又被称作是解语花,因其圣洁高雅的气质而命名,又被称为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花饰于人物头上戴,并且还在画面的中间位置,可想创作者把莲花的地位放在何种地位。以莲花作为语言来诉说人物,很好地衬托出中间贵妇的气质。图中莲和鹤相互呼应,也赋予中间贵妇高贵忠贞的品格。其次,不管是石榴花寓意富贵和子孙满堂,并有无私付出之意,还是凌霄花的“慈母之爱”的意思,画家似有赋予人物故事之意,也再次丰富了中间贵妇的角色。再则,把芍药和牡丹安排在画面的最左和最右侧,也当为画家的有意为之。芍药花还被称为“离草”,有伤心之意,这也与“安史之乱”后贵妇们所处的心境联系起来,更加烘托出在繁华轻松的表面下,实为伤心幽怨的心境。最后的玉兰花也更加突出画面最左侧仕女的一种孤寒和孤独,但又不失优雅而款款大方的气质。鲜花总有凋谢的时候,花开最盛也是衰败的开始,也体现了盛极而衰,这些鲜花象征着奢侈华贵的物质生活,而繁华的物质生活的背后,隐藏着人物内心的忧愁寂寞。

三、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下对于花的解读

在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所呈现出的艺术自然是不同的,在古代西方,以花为主的题材也较少。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花的喜爱从来都是只多不少,中国古代诗人以花为题材创作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中国古代绘画亦常常以花为题材进行创作。中国的绘画大体是由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为主导地位。早在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导致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发展到唐代,文人士大夫把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艺术相结合,文人画也是由唐代开始萌芽发展的。不仅如此,中国的绘画在唐代开始出现了分类,出现仕女画、花鸟画等。由于“天人合一”的理念,其花鸟山水常作为主角被文人士大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其中,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创作理念大多为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重视情感的表达。例如文人士大夫阶层最喜以梅兰竹菊题材作画,以梅兰竹菊的高尚品质来喻示。这样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经常出现,即使是《簪花仕女图》也摆脱不了文人画的影子。以《簪花仕女图》中的花为例,周昉的牡丹表达的是国色天香、高贵奢华之意;海棠花象征着离愁别绪、温和美丽;莲花代表着圣洁高雅;其余的花也都带有特殊含义。所以,画家画的是花却又不是花,是借花来抒情,以花来区分人物品格。就像以牡丹为题材的中国画,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内涵,或展示其奢侈华丽,或以墨色表达志节高远,又或以浓艳来表达喜庆富贵之意,总之欣赏的绝不只是牡丹的形与色,而更多的是其背后所赋予的文化意义。在古代西方艺术文化中,艺术家更多关注的是构图色彩线条与故事情节,其对细节的关注也往往是为了实现故事情节的完整度。在古代西方绘画中,花大多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更多的是以装饰为主,当然在17世纪,花卉畫在荷兰等地区也是非常盛行的,但更多是由于人们对植物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使然。因为人文主义的光环,西方绘画大多还是以人为主要表达对象,画面常常表现的是故事高潮的一瞬间。对于以植物为主体的作品,多为风景画和静物画,但花卉主体往往不会成为主题。古代西方的风景画更不必说,大多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景色,以油画为主,多重视写实的技法,植物只是画面的组成部分,画家重视的是整体带给人的感觉。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并不是赋予一朵花、一棵树的背后含义。再如印象派,强调对光的捕捉,重视视觉的感受而往往忽略了内容与主体。古代西方的静物画,单独以花为主题的作品也较少,其以花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最著名作品莫过于19世纪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梵高的《向日葵》,通过向日葵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但是在古代西方的静物画中,此类借物抒情的作品还是少数。西方静物画大多为多种物体的组合排列,静物画中的个体其背后意义,画家往往给予得较为模糊,与之相反的则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看花不是花、看花又是花的意境。西方静物画是用不同的技法对于排列好的静物的写照,或表达构图,或表达色彩,总之逃不过光线明暗色彩的束缚,只是与其他水果、金属陶瓷静物、植物等一样是当时状态的整体写照。大体没有中国文人士大夫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于画中的理念。

总之,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人文情怀”和“天人合一”理念所影响下的美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对于花的表达角度不同,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中国艺术家对花的情怀也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中国画中对于花的题材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辛弃疾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稼轩词编年笺注(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382.

[2]陈谷香.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簪花仕女图》之主题与隐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6):9-18+209.

[3](唐)白居易著;丁如明,聂世美校点.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7.

[4](宋)欧阳修著.中国古代名家诗文集:白居易全集·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4.

[5]芮传明著.丝绸之路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

作者简介:

曹原蒿,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外美术史

猜你喜欢
芍药花贵妇簪花
艳丽的芍药花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浅析宋代男子簪花的文化内涵
簪花仕女图
欣赏
欣赏
芍药花茎矿质元素含量与机械强度的关系
芍药花
贵妇级保养,到底“贵”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