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得

2022-05-30 10:48罗霞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劳动课现实劳动

罗霞

“西红柿炒鸡蛋,居然列入了小学生劳动课程,这本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吧,太無语了。”听说从今年秋季中小学校将开设的劳动课内容,一位家长满脸的疑惑。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早就开始培养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收拾房间、洗衣做饭,一直伴随着女儿成长的日常。如今,远赴国外读研的女儿生活自理,课余时间还兼职贴补学业开支。母亲为此开心自豪。

这位母亲的明智并不具有普遍性。现实是,小学生轮值打扫教室,家长们纷纷上阵代劳,就怕孩子吃苦受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许多家庭庇护的理由,是唯恐耽误孩子写作业,就连一些农村长大的孩子,也难免有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长此以往,难免催生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巨婴”。据传,上海疫情防控期间,有年轻女孩因外卖断供又不会做饭,只有网上吐槽求助。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代先人对“筑就大器”早有远见。多年来,从国家教育方针到学校的课程表上,劳动教育无论分合、从未缺位,“五育”并举更笃定了新时代的育人方向。然而,作为各学科中最不受待见的劳动课,因其不与升学挂钩,又吃苦受累,校园内“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指望家长言传身教或为培训买单,也非现实。劳动教育因此被虚化、边缘化、形式化,甚至以惩罚式形象,扭曲着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今年出台的劳动课程方案,既高屋建瓴,倡导“劳其体魄、培其心智”;又循序渐进,润物无声,让劳动教育实至名归、劳有所得。其中,不同学段渐次升级的生活技能应知应会清单;因地制宜参与种植养殖体验;小家电使用与维护技能培养等课程,就赢得网上一片赞扬声。有网友留言:“学校教做饭修家电种菜养禽等生活技能,很实用、很羡慕,自己现在啥都不会。”“我想回去上小学了。”

青少年生性好动,但未必乐于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作艰辛。加之,与其他学科以考试检验教育成果不同,如何评价,就曾让有关政策制定者伤透了脑筋。“打卡拍照”做秀已饱受诟病;劳动观念和习惯培养,死记硬背知识不靠谱;劳动能力提升,也难用分数来衡量。为此,让劳动课回归本质,快乐体验,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强身健体、锤炼品质,或许,值得教育者花费更多心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动课也不例外。近期,有关小学生“秒变小厨师”的视频持续走红网络。其中,江苏四年级女生边熟练颠锅炒菜、边抖动肢体舞蹈的视频,就播到了央视新闻频道。因家庭熏陶和学校鼓励,女孩七岁就分担家务劳动,追随兴趣练就的厨艺,让她自信满满。上学、跳舞、烹饪互不耽误,已成为她的生活日常。学校更是独具慧眼,特聘女孩担任烹调课“小助教”,生鲜食材如何秒变盘中美食,现场示教,让小伙伴们看得目不转睛,跃跃欲试。

云南许多贫困山区学校,种菜养猪曾经是学生自食其力的传统劳作科目。每当蔬果飘香时节,釆摘班级责任田、开心小农场的累累硕果,师生聚餐,共同品尝浸润着心血汗水的美味佳肴;校园竞拍,团队合作释放劳动叠加效应。此外,引进校外资源拜师学艺,挑花绣朵、培土制陶、自酿米酒等校本课程,好玩接地气,学生喜闻乐见,还传承了当地的“非遗”文化。

这些活脱脱的现实版教材,将劳动课从黑板上搬到现实中来,还原其实用性、实践性应有的模样,点滴浸润,润物无声,劳有所得,为今秋上新的劳动课提供了示范、拓宽了视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脑力劳动如此,体力劳动更应如此。摒弃形式主义,让劳动接地气、看得见、摸得着、动起来,学生劳有所得、心生向往,劳动育人才能实现初衷,不负未来。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劳动课现实劳动
那些年的“劳动课”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