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图形图像应用技术已日益成为一项核心技能。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除掌握专业设计知识和技术能力之外,坚持课堂思政的熏陶同样至关重要。开设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应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切感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等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实现价值引领。根据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从学习态度、作品质量、思想品质、职业精神上对学生提出要求,润物无声地实现课程思政。文章在分析课程思政的作用及意义的基础上,探讨思政元素与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思路与路径,旨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化自信;德技并修;匠心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共享课程,通过制订该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融合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推进“精准供给”,通过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运用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实现价值引领,打造多样化教学意识形态。强调思政内容以更好的形式、手段融入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明确职业教育领域实施课程思政的作用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作为专业课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根据课程内容融入相关思政元素,以真善美启迪学生的理想信念,达到高水平教学成效,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课堂育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图形图像应用技术作为专业群平台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这些学生还未完全实现高中到大学的思想转化,虽已成年,但还普遍存在自制力弱、思想单纯、缺乏独立思辨能力等问题。因此,通过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可将其全方位培養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专业人才。
2 思政元素与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融合思路
课程思政建设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教师应充分挖掘每个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宝藏,并深入剖析和实践[2]。例如,在分析项目和用户需求时,可代入平面设计行业职业规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贯彻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职业标准,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尊重设计版权、加强产权意识,树立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
2.1 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是以“兴趣导向”“实践导向”“就业导向”为主,因此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上也要遵循这种教育规律。如果将思政理论以填鸭式教育模式灌输给学生,不仅无法实现教育目的,甚至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对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较为活跃,乐于参与实训活动。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将课程思政与实践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利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项目内容整合人文教育资源和思政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2 德技并修与匠心精神相结合
近年来,设计行业遍地开花,优秀的设计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乱象,譬如“差不多主义”觉得差不多就行,不注重设计细节;“拿来主义”直接抄袭别人的作品……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在教授技能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学生德行和匠心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如何将工匠精神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须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教育教学方面,应从上层建筑入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目标。从只注重技能培养转向德技并修,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以精益求精、细致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力求每一笔、每一画都准确无误、细致无暇。这是设计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2.3 教学设计与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相结合
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主要培养艺术设计、媒体宣传、技术美工、广告策划与制作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意识,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时代的引领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铸就了辉煌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引经据典,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切入点,促进学生理解项目案例的设计理念,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培养学生坚持守正笃实、不断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3 课程思政融入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企业职业技能标准,整合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共梳理出对应行业应用的七个教学项目,旨在“重素质、强技能”的理念指导下,围绕学生这一中心,以培养遵守行业规范、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实施以学生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以平面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行业应用、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传授知识与素养提高四项进行结合,并以预、导、解、作、练、评、拓七个流程步骤实施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积极的教学环境中,最终使学生达到“会设计、熟操作、美感强、素质高”的图像处理岗位标准要求。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之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沉浸式的融入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吸收思政内涵。
3.1 地域特色文化的嵌入
正式开课之初,通过调查了解到该课程的大部分授课对象对中原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喜欢河南地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因此,在教学项目中安排了“河南四大古都”宣传折页设计。该项目充分挖掘中原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将河南诸多历史名城中被纳入“中国八大古都”的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个城市作为教学载体,创设河南文化旅游单位为“河南四大古都”旅游产品进行宣传的教学情境。项目案例中嵌入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府、包公祠、殷墟、羑里城遗址、少林寺、炎黄二帝等历史文化元素,还将惊艳四座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纸扇书生》等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融入教学载体中。通过项目案例学习,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此外,在讲解PS图层蒙版时,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内容页(开封)版面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以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开封古都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并融入项目设计中。这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开封区域文化,感受中原古韵魅力,激发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到河南文旅宣传活动中,为打造河南旅游文化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历史文物元素的鉴赏与借用
讲解海报设计时,采用黄海制作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精美海报作为鉴赏案例。这组海报以国宝级珍贵文物为主题元素,包括宋代“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元代“剔红水仙花纹圆盘”、明代“自在观音像”、明代“边景昭竹鹤图轴”、清代“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和清代“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3]。通过讲解向学生传递我国文化瑰宝深厚的艺术底蕴,并在拓展练习时,以制作河南博物院宣传海报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文物背后的意义,践行作为设计师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3 活用文学诗词,引经据典
优秀的设计离不开意境的渲染,因此可以通过导入经典诗词,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绝美意境中,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Banner设计时,以清明节为设计主题,可以引经据典,通过诗词来感受清明节的意境,如杜甫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温庭筠的“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孟浩然的“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乔吉的“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借助这些诗句,围绕主题选择适合的素材进行设计处理,将诗词意境转换为画面表达,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向人们阐述清明主题,赋予文字乃至整个版面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并以此打动观赏者,使其产生共鸣。
3.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5]。在此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吉祥纹样,在讲解图案填充时,案例选择水纹纹样,水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纹样类型。一直以来,“水”这个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就承载着非常重要的寓意,如黄河之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代表生命的源泉。同时,还展示了马远创作的
《水图》之《黄河逆流》,观赏黄河水的纹理塑造,见微知著,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与传承。
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了各民族的文化精髓,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例如,戏曲、剪纸、皮影、木版年画、唐卡、汴绣、篆刻等元素都可以作为思政元素,融入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
3.5 红色文化基因的渗透
弘扬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是课程教学的重大主题,以文化凝聚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讲解色彩搭配时,以大家引以为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例分析配色方案。从一面旗帜就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治国理念、民族精神,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象征著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红色代表革命和热血,黄色代表光明与希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配色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色彩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能让学生理解红色和黄色的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热爱、维护国旗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当然,还有很多爱国主题案例可以引入教学过程中,以此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3.6 职业精神和匠心精神的言传身教
正如郑板桥所言的“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设计也要经历由生到熟、由熟再到生的过程,通过自我交流,在不断否定自我中日臻完美。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专注于一件事情,精益求精,还要以安静、平和的心态来应对外界的喧嚣,心存敬畏。因此,作为专业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把职业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渗透至各个教学项目中,使学生了解其创意及制作流程、行业规范,通过模仿制作熟练掌握软件操作要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后续学习具有设计要求的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在图形图像应用技术课程安排上探索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径,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能够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在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理念的指导下,从设计到实施均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行业规范准则,提出职业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劳动习惯,增强综合素质。采取融入式和浸润式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用积极主动、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思政教学方式,配合潜移默化的教学情境将知识融会贯通,打开全员育人新思路,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技能,还能使其秉持“守正创新”的思想意识,承担起时代重任。坚守细致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让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根植于心,通过自己的设计技能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 杨建翠,宋苏.教学能力大赛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与实践:以《信息技术》课程人脸识别技术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1(3):61-62,52.
[3] 杨钞然.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海报设计的美学分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1(1):60-63.
[4] 蔡小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2):157-159.
[5] 孙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知新觉)[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218/c40531-32030464.html,2021-02-18.
作者简介:马啸(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