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云
摘要:目的 对比夹胫推肘牵膝推拿和普通推拿治疗关节间隙狭窄型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推拿科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推拿治疗,试验组给予夹胫推肘牵膝推拿疗法治疗。采用临床综合疗效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作为检验疗效的指标。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VAS评分,升高HSS评分(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夹胫推肘牵膝推拿疗法在治疗关节间隙狭窄型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上明显优于普通推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夹胫推肘牵膝;关节间隙狭窄;膝骨关节病;临床观察
膝骨关节炎以关节的疼痛、畸形、屈伸功能障碍、行走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WHO对于膝骨关节炎没有明确推荐的治疗方案。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规范,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其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明显确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科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病患者40例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对比。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科诊疗指南》。
1.2 纳入标准
(1)无近期外伤史;(2)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诊断标准;(3)无其他影响本次治疗的并发症与合并症。
1.3 排除标准
(1)恶性肿瘤;(2)局部皮肤损伤、感染;(3)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1.4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20例患者毫针刺法治疗,为患者单纯实施常规、针刺、中药塌渍、中频脉冲等治疗,1 d一次,10次一疗程。
給予治疗组20例行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1 d一次,10次一疗程,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负重行走。
治疗过程如下:1.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俯卧,在患者大腿和小腿内侧以及后侧进行?法推拿,先行推拿足太阳膀胱经,然后足太阴脾经,循环推拿,重复该动作若干次。使用轻柔手法,对患者的承山、委中、委阳等穴位进行点按,在患者的承扶、殷门、阴谷以及三阴交等穴位中也进行该操作,点按时间长度为3~5 min,直到患者感到该穴位酸胀,即可停止点按。此部分主要治疗目的是为消除相关肌肉紧张状态,包括半膜、半腱肌、腘肌、比目鱼肌以及股二头肌、腓肠肌等[2]。2.治疗医师将一只手放在患者腘窝位置,用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脚踝,帮助患者完成关节伸屈膝动作,并重复该动作5~10次。3.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在患者大腿和小腿内侧以及后侧进行?法推拿,在患者大腿前侧和内外侧实施推拿操作,髌周韧带也需要执行该操作,先行足少阳胆经,继而足阳明胃经,再是足厥阴肝经,最后足少阴肾经,并重复该操作。穴位点按,先行内外膝眼,按照鹤顶、犊鼻、阴陵泉、阳陵泉、阴市、血海、伏兔、梁丘、丰隆的顺序进行,点按时间长度为3~5 min,患者出现酸胀感即可停止。该操作主要目的为放松股四头肌、内收肌、髂胫束以及髌韧带等,同时起到放松内外侧副韧带的作用。
应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帮助患者取仰卧位,推拿师站立于患侧,选患侧外侧肌群、内侧肌群、股前肌群、大/小腿后侧、腘窝采用按揉、推拿手法,着重对足三里、膝关、梁丘、膝眼、伏兔等穴位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按揉时间控制在2 min内;在按揉期间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感到酸胀即可。推拿师使用掌心将髌骨扣住后上提,行逆时针或顺时针环旋,直到感觉到髌骨周围有微热即可,大约需要环旋运动45次左右。随后,告知患者患侧膝关节屈膝约45°,推拿师将左手掌心放在患侧膝关节的上方部位,使右腋夹住小腿,而右手穿过膝关节的下方部位;推拿师轻微调整身体姿势,通常同患者持牵拉状态。推拿治疗3次/周,持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改善效果(1个疗程=1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要御寒保暖措施,以防膝关节受寒,尽量不要进行负重运动。
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推拿治疗时,①保持合适的推拿温度,包括合适的室温、医护人员的手温,防止温度过低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②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患者饱食、饮酒、情绪波动较大及剧烈运动后不宜接受推拿治疗。③保持合适的推拿力度,但应避免力气过重,进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同时在对其患处进行推拿时,应注意避免多次推拉,应以轻柔缓慢的按摩为主。
在针刺治疗时,针刺主穴分别为: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以及膝阳关部位。针刺配穴主要为:膝眼、梁丘、阿是穴、承山、昆仑、悬钟、太溪,以及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3]。在实施针刺治疗之前,通常用医用乙醇进行消毒,浓度为75%。消毒完成后,选用29~30号规格为1.5寸的毫针实施针刺,进针深度约为1寸,经过捻转得气,采取平补平泻的方式,留针时长为20 min。每天施针1次,每周5次,以10次针刺治疗为1个疗程,总计需要进行2个疗程。
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针刺治疗时,①定期对针具进行消毒,防止患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产生医源性感染。②保持合适的针刺温度,防止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受凉或感冒。③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让患者尽量放松,进而降低针刺时带来的痛感。④告知患者其他注意事项,如为防止感染,患者治疗后短期内(治疗后的3~4 h)应远离水源,避免吹空调与风扇,不要立即洗澡。
2观察指标
2.1 疗效评估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制定。显效:患者膝關节肿胀、疼痛及行动受限等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现象,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有效: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及行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恢复正常自理能力;无效:患者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治疗优良率=(优+良)/例数X100.00%。
2.2 功能评定
参照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与治疗前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2.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的治疗优良率
治疗组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1 对比两组膝骨关节炎功能评分情况
治疗组的僵硬积分、疼痛积分、活动程度积分、活动难度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4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膝骨关节炎所归属“骨痹”范畴,病因多由机体内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入侵,肝肾亏虚所致气血不畅,筋脉痹阻。中医师坚持以舒经通络、增强肌力为治疗原则。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应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推拿法有助于降低骨内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促使排出致痛物质,避免堆积过多后加剧疼痛感。另外,推拿法还可促使患者机体内的β-内啡肽产生,有利于实现减轻疼痛的推拿效果。推拿: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先按揉腰大肌、腰三横突,后用滚法弹拨膝关节后侧肌群髂胫束,点按膝关节周围肌肉起止点;然后将患者变更为仰卧位,放松其小腿胫前肌、大腿肌肉,后放松膝关节周围组织,实施以下手法推拿。①舒筋法:单手对抗推髌骨,另外手指尖揉刮髌骨周缘,刺激鹤顶、犊鼻等穴位,后用指尖揉刮膝关节间隙两侧韧带,用指尖弹拨腓总神经[4]。②提拿法:医生单手固定大腿,另一只手屈腕,借助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捏压患者髌骨内外缘,在此期间注意控制好力度,确保患者舒适感适中。③松髌法:医师单手固定患者大腿,另一手掌心紧贴髌骨,肘关节为轴,用掌指、鱼际关节对其髌骨进行缓慢研磨[5]。推拿次数每天进行1次,12次视为一疗程。而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可纠正下肢轴线紊乱,扩增关节间隙,从而起到解痉、延缓软骨组织损伤、改善膝骨关节功能的作用。
本次研究以疼痛的缓解作为评价有效性标准,而胡栢均研究发现推拿的镇痛原理与阿司匹林相同,与抑制致痛物质的合成和加速其运转代谢有关。因此,两组患者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推拿和非甾体类药物镇痛作用相当。膝骨关节炎患者因为疼痛导致筋脉挛缩,引起Q角增大,力线关节,受力分布不均,从而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顾非认为屈膝拔伸旋转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下肢轴线失衡,有利于延缓软骨的损伤。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能够改善关节力线,增大关节间隙,缓解肌肉紧张痉挛,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属于“骨痹”的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认为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劳损外伤,致筋脉痹阻,气血不畅,“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推拿舒经通络,滑利关节,减轻疼痛,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因此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成辉.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2):170-171.
[2] 任昌杰.应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人人健康,2019,(19):102-103.
[3] 顾非.屈膝拔伸旋转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6,22(12):40-41.
[4] 唐君.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29-133.
[5] 唐君,詹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实验兔膝关节间隙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