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的仁与义

2022-05-30 17:36夏丽柠
莫愁·时代人物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美仁义余华

夏丽柠

余华的《文城》是八年来他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

余华小火慢炖的写作方式,与当下网络小说日日催更的火热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好的小说家,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掌控自己的写作节奏。他应该像面多棱镜,通过小说向读者折射文学世界的多样性以及各种可能性,进而引发读者思考。

《文城》的故事简单极了,用一句话就能概括:清末民初富家子弟林祥福携幼女寻妻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由高畑勋执导的动画片《三千里寻母记》,改编自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讲述一个少年从意大利跋涉至阿根廷寻找母亲的故事。原著的主旨在于,爱的路上千万里,只有踏上那条路,才会懂得爱的真谛。

《文城》里也讲爱。如果没有爱,林祥福就不会抛下优渥安定的农耕生活,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去寻找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从外地前来以兄妹相称的小美和阿强,告诉林祥福,文城是他们的故乡。虽然,在阿强走后,小美嫁给了林祥福,又偷了林祥福的一半小黄鱼(金条)跑掉了。但在小美回来说自己怀了林祥福的骨肉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林祥福还是接纳了她们。与其说女儿林百家是爱的结晶,不如说是宽容与慈悲的硕果。可林祥福没想到,生下女儿之后,小美又消失了。

通常我们认为,“寻找”的故事一定是跌宕起伏的。可我觉得,余华的本意并非要写寻妻。“寻”只是个催促林祥福去外面“看世界”的由头,寻不寻得到不重要。重要的是,林祥福如何与一群陌生人建立起情感纽带,如何最终为了他们而舍生取义。更重要的是,像这样的人不只林福祥一个,为了守护家园与家人不被土匪践踏,他们都在用最朴实的武器抵抗,那就是“命”。

本书腰封上写着:“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三千里寻母与六千里寻妻,小男孩寻母与成年男人带女儿寻妻,起点与终点都有相似之处,起于向往与热爱,止于勇敢与仁义。这就是为何林祥福到了溪镇就驻足了,不只因为他听到了小美的乡音,或是看到了疑似小美的身影,而是溪镇就像他的“理想国”,他寻觅到了爱与温暖。他第一次踏入溪镇陈家,是他与女儿睡在床上,陈家夫妇睡在地上。溪镇的规矩,客人必须睡在床上。余华在小说里这样写道:“陈永良见到的不是一个从灾难里走来的人,在霞光里走来的是一个欢欣的父亲。”对于林祥福来说,这里不是“文城”,胜似“文城”。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文武。林祥福是地主的儿子,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与陈永良合伙开了木器社。一边做事业,一边抚养女儿,如果没有战乱,他的人生大概也就在如此普通的轨迹上运行了。但当土匪闯入溪镇烧杀抢掠时,林祥福的人生开始偏离,他拿起了刀枪。他的前半生是个文人,讲仁;他的后半生是武将,讲义。孔子说仁义,仁是内容,义是形式。即便像林福祥这样写得一手好字的木匠,也敢于在替镇里人交纳赎金时举刀刺向土匪。这种侠客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瑰宝。侠的动力是义;义,是侠的灵魂。由仁至义,贯穿着林祥福的整个人生,也令读者见识了“文城”人文精神的容貌。文城到底在哪里?哪里有仁义,哪里就是文城。思在当下,文城就在你我心里。

《文城》到底写得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我知道,寫过《活着》的那个人,回来了。至于,书中第二部分《文城补》,可补可不补。既然补了,也算是给懂理知义的小美一个交代。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

猜你喜欢
小美仁义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褪色的玫瑰
三轴搅拌桩在仁义排涝站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推理:小美过生日
蜡烛跷跷板
仁义不过是“客栈”?
仁义不过是“客栈”?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