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地理教学不只需要兼顾知识的落实、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兼顾价值的引领,实现知、情、意的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多以间接经验获取为主,缺少对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过程,而以议题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中,能够转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
一、合理确定议题,体现思政价值引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从中发掘议题式教学与实际教学目标匹配的“议”和“题”。议题所起到的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引线,其中不仅包含了课程的内容,同时也针对基本观点进行了判断。对于议题的有效选择,首先“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同时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议”,让学生提升相关学科能力的同时,凸显其中的育人价值。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为例,根据该章节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其中交通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是时间,兼顾学生的旅游话题,最终确定以“云南小火车的前世与今生”为议题。
二、围绕议题导学,提升教学的德育价值
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针对生活实际中的现实问题,置身于其中进行思考和行动,提升学科思维素养的同时升华情感和价值观。设置教学过程时,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围绕议题进行问题导学,让学生加深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效联系地理的学科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本节课为例,在确定议题后,一方面以“小火车”为切入点,了解某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历史资料中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中小火车对所在地区的影响,最后延伸到“一带一路”的泛亚铁路。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不只是交通发展的一部分,同时是我国近代屈辱史,更是我国的繁荣史,从而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基于“课堂思政”的地理议题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一,促进区域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動,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二,加强区际联系,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其三,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素养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聚落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地理实践力——实地调查当地聚落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资源开发的意义。
思政内容:本节课以云南的滇越铁路的修建历史为背景,重点学习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并在步步引导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环保意识以及热爱自然的人文情怀和奉献精神。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展示网络中的有关游玩云南小火车的视频,分析小火车成为“网红”的原因。从生活经验出发,多角度分析身边事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图片展示,引入议题:展示云南小火车的米轨与先用标准轨道的长度对比图,分析云南小火车是否一直都是“网红”体质?学生根据教师有关铁路轨道宽度的补充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和拓展。
观看视频,思考议题:借助有关云南马帮的视频,利用地图册中有关云南的相关背景,分析影响云南交通布局的因素。回顾上一节课有关区域影响交通布局的一般因素,通过实例,温故知新。
补充材料,深入议题:补充有关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修建的国家、原因),进一步分析小火车布局的原因。加深学生认识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当地的人文因素。
联系实际,探究议题:利用PPT展示滇越铁路其中的碧水寨站的有关报道,分组讨论:分析19世纪90年代时,滇越铁路如何促进碧水寨经济方面的发展。圈出有关信息点,找出其余交通及其相互的关系,并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展示。
联系实际,探究议题:利用PPT展示有关的历史资料,独立思考碧水寨曾经被称为“小巴黎”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有关人口数量变化的知识,从货物的集散引起人口的集散的角度,分析交通枢纽对社会层面的影响,使其形成城市的过程。
巩固提升,畅所欲言:播放有关泛亚铁路的有关视频,小组讨论:分析滇越铁路衰落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根据材料分析聚落的发展随交通的变化而变化,巩固交通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
反思议题,总结提升:以“云南小火车的前世与今生”为中心,归纳交通对区域的影响,并说出自己对本节课最印象深刻的内容。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善于发现学生问题,及时总结经验。
课后巩固,延伸议题:展示中国和东南亚轨道宽度分布图,找出中国和东南亚米轨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从材料中中国米轨分布少,但东南亚分布广的现状,分析中国转变为标准轨,但是东南亚继续使用米轨的现实原因。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两思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2020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