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教学实践

2022-05-30 10:48乔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乔佳

【摘   要】想要落实“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语文要素,必须明确它的教学要义:其基础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是运用适切的方法,旨归是激发思维的运转。基于这样的认识,从“依托文本,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联系生活,唤醒解决问题的灵感;链接资料,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四个角度实施教学策略,让这一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关键词】试着解决问题;语文要素;教学要义;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提问”策略单元,让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提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以下简称“试着解决问题”)这一单元语文要素。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需要学生在掌握提问策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教材内容呈现明显的阶梯性。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难以恰当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缺乏具体可行的指导。为此,要明晰统编教材的教学要义,掌握适当的教学策略。

一、厘清关系:明确“试着解决问题”要素的教学要义

教学中,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忽略“试着解决问题”这一要素的落实,或者侧重关注问题的答案,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明晰“试着解决问题”要素的教学要义,切实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学习四年级上册,学生已经掌握了提问策略,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提出问题,并且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提问习惯。但是,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试着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是因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解决的必要,一些不影响课文理解的问题无须解决。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布置学习活动。

(1)筛选:筛选出你觉得不懂且重要的问题,在组内讨论。

(2)交流:派代表将组内认为重要的问题写在提问卡片上,在班级内交流。

小贴士:①多位同学提出的共同的问题;②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问题;③课文中没有明显的答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满足以上标准之一就是“重要的问题”)

在此环节中,由于学生心中“不懂且重要的问题”的标准模糊,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关键:运用适切的方法

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比如,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学生提出:“纳米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那它有没有坏处呢?”这个问题和文本内容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有思辨价值。此类问题就需要借助资料来解决。再如,阅读《琥珀》时,学生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仔细研读文本,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聚焦文本。又如,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学生对“纳米到底有多小”并没有概念。在解决该问题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物体来感知。总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选对方法。

(三)旨归:激发思维的运转

“试着解决问题”的旨归是实现思维的运转。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获得知识与能力,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此外,解决问题还有助于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例如,某学生在阅读《千年梦圆在今朝》时,提出“中国的航天梦是如何实现的”,并根据课文主要内容提炼关键信息,发现分为几个重要阶段。解决该问题后,学生继续研读文本,进一步展开思考,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有哪些最新进展?”可见,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就会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生问题”的良性循环。

二、聚焦方法:探寻“试着解决问题”要素的教学策略

清楚了“试着解决问题”的教学要义后,就应该有效落实该要素:依托文本内容,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结合生活经验,寻找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结处;结合相关资料,补充思考路径;采用合作学习,为问题解决助力。

(一)依托文本,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

学生的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因此,应回归文本,找到解决路径。教师要依托文本,提供适切的支架,使学生能够提炼文章的关键信息,将上下文融会贯通,了解作者的写法手法。实践证明,提供支架,可让文本信息可视化,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

1.运用图表支架,提炼关键信息

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提取完整的信息。但四年级学生在联系上下文阅读时,很容易出现信息提取不完整的现象,进而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图表支架,帮助学生提炼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个问题存在疑惑。教师在教学时出示表1,让学生填写完整,以解决该问题。

在表1的提示下,学生很容易发现纳米技术功能强大,可以应用到生活、生产、军事、医疗等各个方面,进而体会到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运用问题支架,分解解决步骤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有时并不能够直接解决。教师可提供问题支架,即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更深处。例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学生针对文章的写法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提出假说,而是先把恐龙和鸟类放在一起写呢?”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进行有质量的思考。因此,教师提供了这样的问题支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

师: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生:鸟类起源于恐龙。

师:你能说说人们印象中恐龙和鸟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恐龙体格庞大,鸟类体态轻盈。

师:联系课文与已有经验,猜一猜,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生:两者差异很大,课文却说它们有联系。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上述环节中,教师用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逐步发现答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联系生活,唤醒解决问题的灵感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倡导学生找到现实生活与问题的联结点,通过唤醒学生的已有经历,促使其理解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1.联结现实,拓展思维

学生在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提出了不懂且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纳米技术?”虽然文中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但学生只知道该技术的研究对象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即使文中明确告知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但学生并不能较好地感知。因此,教学中教师抓住文中的句子“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让学生感知纳米的大小。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做如下拓展。

导学:的确,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可以把描述对象说清楚。你学会了吗?

出示: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小水珠上,相当于 ________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一粒沙上,相当于   ________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    ________  ,相当于  ________ 。

用生活中常见的小水珠、一粒沙等事物作比较,让学生寻找生活与语文的联结点,可让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在解决不懂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真实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学生对“未来的纳米技术还有哪些应用”这一问题很感兴趣。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结论,需要学生发散思维。除了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

“未来科学试验站”在征集科学创意。根据从课文或资料中查找到的纳米技术的特性,你想用纳米技术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哪些困难?请畅想纳米技术在未来还可能有哪些应用,写一封信给科学实验站的科学家们吧!

当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自主解决,而是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学生很容易结合生活和资料,想出纳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方式:纳米机器人可以延长人类寿命;碳纳米管制造的汽车坚硬无比,减少了交通事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将疑问与生活建立联系,更有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三)链接资料,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文篇幅有限,只能提供主要的信息。拓展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信息,扩宽思路,弥补知识短板,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在资料查阅中获得问题的答案,增强成就感。

1.拓展阅读,丰富信息含量

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学生对“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问题存在疑惑。除了关注课文提供的相关事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纳米技术对于生活的影响。

资料袋

纳米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纳米技术的影子。比如,加入纳米颗粒的衣物能摆脱静电现象,还能起到除味杀菌的作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包装过程中采用纳米技术,不仅可以使食品更加健康美味,还可以促进肠胃吸收;装修粉刷墙壁时使用纳米涂料,不仅无毒无害,还可以释放一种物质降解甲醛等有害物质;纳米塑料具有质量轻、耐紫外线、可回收等优点,是制造汽车配件的最佳选择。

该“资料袋”补充了教材中所省略的信息,给出了具体的事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上述資料,便能够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解决了提出的问题。

2.媒体融入,助力形象感知

信息技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渠道。在学习过程中引入视频、图片等资源,可以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

在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称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科学家在发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样的问题。课文只用一句话介绍了这个发现,并没有提及探索过程。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资料查阅,通过视频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骄傲和成就感,真切地了解科学家们发现证据的艰辛,并为他们感到自豪。此外,在解决“琥珀是什么”“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都可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感官来形象感知。

(四)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除了自主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提出的问题,收集信息,探讨分析,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1.开展互助式合作,实现思维碰撞

当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并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时,学生需要通过互助式合作来解决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时,对于“最近几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哪些最新成就”很感兴趣,此时就可以在小组内采用互助式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小组成员分别查找1~2条有关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成就的信息。

第二,小组成员依次汇报交流,汇报过程中小组长负责信息的汇总。

第三,小组成员合作,以思维导图、海报、新闻播报稿等形式将搜集到的信息予以展示,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习小组一般由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学生之间既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也有相互协作,在互助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借助集体的智慧,增加思考问题的角度,最终有效解决问题。

2.开展协作式合作,激发思维活力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难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协作式合作,即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分配任务,有想法的成员优先交流,暂未完成思考的组员听取同学的发言后发表意见,如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带动全体组员解决问题。仍以“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问题为例,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存在一定困难,此时就需要开展协作式合作。组长先组织组员在文中圈画关键信息,然后通过表格梳理主要信息。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发现纳米技术的功能非常强大,应用十分广泛。在这些学生的引导下,其他组员再次结合表格与查阅的资料发表意见,最终汇总形成本组的答案。

小组合作能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其灵活获取、提炼信息,培养合作能力。

综上,想要落实“试着解决问题”这一语文要素,先要明确它的教学要义,再从依托文本、联系生活、链接资料、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过程,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林波,景洪春.合理选用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琥珀》(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2(4).

[2]朱水平.紧扣说明文体   提升言语思维品质:四下《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J].小学教学设计,2022(1/2).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月雅河小学   310018)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