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云
只要是学生,大概就有过这样的体会:本来学得兴致盎然,可一见课后“背诵全文”四个字,顿时便泄了气,意趣全无。
如果只要求背几首古诗或一两个自然段的现代文,那还能接受,可要是背诵读着都吃力的古文或好几页现代文,那可就难喽!
越害怕就越是记不住,背时不是卡壳,就是背错。正紧张时,老师要再点名让一一过关,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传说有人是天生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是真的吗?你还别说,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同学。他说可以随便问他历史课本里的年代。我们一试再试,他果然答得丝毫不差。同学们别提有多羡慕他了。不过,大家也不免存了疑问:怎么自己费了好大的劲儿也背不出他那样的效果呢?这位同学说:“还是因为功夫下得不到位!”
我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因为背诵的秘诀就是“舍得下苦功夫”。
我自幼喜欢言简意丰的古文,所以只要学古文,即便书上没让背诵,我也每篇都会用心去背。而且,我们的老师也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最好是全部背下来”。
工作后,我参加了自学考试,学习了四十多门课程。这时,没有老师催促和监督了,全凭自觉。要考试过关,就得实打实地把需要背诵的篇章理解、背下来。这苦功夫下得多了,我也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可以让我“苦中作乐”的“小窍门”。
一本书也好,一篇文章也好,你就把它比作一个新同学。一开始,你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是天天见的话,肯定会一天比一天熟悉。等你们成了好朋友,你不但知道了他的名字,就连他的小秘密也知道了。所以,背诵时,我先是反复读,边读边理解,记不住就抄,抄一遍不行就抄两遍、抄三遍……直到最后胸有成竹了,再去考试当然会很轻松。
《中庸》里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说,别人做一次能做好的,我做一百次;别人十次能做好的,我做一千次。如果能夠做到这样,即使愚蠢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坚强。
只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你就会在不断的努力中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到时候,背诵一些文章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