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旭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世情小说的巅峰,描绘了一幅明清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息影像,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描写的各类饮食有一百七十四种,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对这些玉盘珍馐进行了描写,不仅描写了各类美食,也衬托出了人物,助推了情节。本文论述了《红楼梦》饮食描写的基本特征,剖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红楼梦》饮食描写中的作用以及其反映的审美特征,进一步挖掘了《红楼梦》饮食描写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红楼梦》 饮食描写 修辞手法 审美特征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已经有众多大家在《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审美特征、版本、地位影响等方面几乎做了全面的研究与论述。在《红楼梦》中有关饮食文化的描写,也有一些作家、学者做过研究,包括其中的美食文化、饮食品种、源流考证、饮食描写的艺术作用等方面。关于修辞手法在《红楼梦》饮食描写中的作用和审美特征方面,已有的研究较少或者不够深入,而《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内容十分丰富,修辞手法也多种多样,“民以食为天”,饮食无疑是贾府上上下下、男女老少生活的重要部分,各色人物也在数不清的宴席中“粉墨登场”,本文就对饮食描写的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力求从修辞的角度进一步挖掘《红楼梦》饮食描写的艺术特点,探讨饮食描写的艺术审美特征。《红楼梦》版本很多,本文主要参考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红楼梦》①,对《红楼梦》饮食描写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一.《红楼梦》饮食描写基本情况
(一)饮食分类
《红楼梦》是明清时期社会风俗人情的真实写照,在建筑、服装、礼仪、饮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描写的各类饮食有一百七十四种,前八十回中有名目的饮食共一百六十四种,后四十回中有十种,全部饮食可分为饭粥、面点、菜肴汤羹、酒、茶饮、果品、食材等七类,其中饭粥类9种,面点类20种,菜肴汤羹类43种,酒13种,茶饮18种,果品24种,食材47种。各类饮食品种繁多,各式各样,令人目不暇接,直接反映出贾府“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奢侈生活风气,可见饮食描写占了《红楼梦》全篇相当一部分内容。
(二)饮食描写基本特征
1.注重情趣
《红楼梦》中对宴席描写的占比非常大,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按宴席的时间可分为:午宴、晚宴、夜宴;按节令的不同可分为:元宵宴、端午宴、中秋宴、除夕宴;按宴席主题可分为:生日宴、庆寿宴、庆贺宴、省亲宴、梅花宴、海棠宴、诗宴、螃蟹宴等。在宴席中为增加情趣,便出现了各种活动,如:猜灯谜、讲笑话、行酒令、击鼓传花、演戏唱曲、作诗排律等从宴席的形式上描写了贾府的饮食活动丰富多彩,讲究闲情逸致和雅俗共赏。
第五十三回中的元宵宴中,不仅定了戏班,还摆放着各色新鲜花卉、彩灯火烛,贾母更拿出了视若珍宝的“璎珞”来观赏把玩,整个环境格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更凸显雍容华贵。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宴中,虽然已是冷清许多,但依然是赏月、赏花、赏笛声,即使败局将至,对于飲食活动、饮食环境,贾府依然注重形式。
2.考究精致
《红楼梦》中饮食描写在讲求色、香、味、形、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来实现审美的和谐统一。“色”即饮食的颜色,给人以视觉冲击,是勾起食欲的第一要素。对于“色”的描写在食物的名称中多有体现,如:“枫露茶”、“绿畦香稻粳米饭”、“碧粳粥”等;观“色”后即闻“香”,嗅到食物的香气,对于“香”的描写如第三十五回的“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这汤里有新鲜荷叶的清新香气;再是尝“味”,品尝食物的味道,对于“味”的描写,如第四十一回的“茄鲞”,由于配料繁多且工序复杂,刘姥姥竟尝不出茄子的味道;色、香、味俱全以后,还要讲究食物的形态和盛装食物的器皿。对于“形”的描写,如第四十一回“牡丹花样的小面果”,外形精致小巧,惹人怜爱;对于饮食的“器”也十分讲究,如第三十五回对“四副汤模子”的详细描写:“四副汤模子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再如第三十五回的“金银器皿”、第三十七回的“玛瑙碟子”、第四十一回的“木头杯”、“十个银根套杯”、“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等。贾府生活的精致和讲究在饮食描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3.食药结合
《红楼梦》中饮食密切联系着药理,通过运用食材的药性,做成各色美食,来预防或调理某些疾病。如第十一回的“枣泥山药糕”,因秦可卿生病,贾母送给秦可卿食用。山药具有治疗月经不调、补肾的作用。第三十四回的“酸梅汤”,袭人作为丫头,都深知酸梅汤是个收敛的东西,会妨碍药物发挥作用或加深病情,可见食药结合在贾府已经非常普遍了。再有第五十三回道:“素习饮食清淡,饥饱无伤,这是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食药结合在《红楼梦》的饮食描写中频频出现,体现了贾府饮食在精致讲究的基础上更注重养生。
二.修辞手法在饮食描写中的运用
《红楼梦》在对各类玉盘珍馐的描写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衬托、对比、夸张、谐音、借代、歇后、移情、层递、讽刺等,在表现饮食特征、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奠定小说基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对不同饮食描写采用的不同修辞手法进行梳理分类,并深入分析在饮食描写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修辞手法分类
1.比喻。第八回、第七十八回出现的“枫露茶”,以枫喻茶色,形容茶色的红;第四十五回出现的“洁粉梅片雪花洋糖”,以梅片、雪花比喻洋糖的颜色、形状,表现洋糖外观的美;第五十三回御田胭脂米、第六十二回胭脂鹅脯,以胭脂比喻大米和鹅肉干,表现了食物的品质好;第六十二回银丝挂面,用银丝比喻挂面,形容出挂面的细;第四十一回“牡丹花样的小面果”,以牡丹花比喻小面果的形状,凸显点心的小巧精美。第六十回“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用胭脂来形容西洋葡萄酒,表现葡萄酒的美味纯正。
2.比拟。第六十三回“女儿茶”,因茶的鲜叶娇嫩可人,故将茶叶比作年轻女子,未即饮用,便知茶的美味。
3.衬托。第八十回“疗妒汤”,妒忌本无法治疗,宝玉偏偏要问道士寻求疗妒汤,衬托出夏金桂深重的妒忌心。
4.对比。第三十九回“七八十斤的螃蟹,二十多两银子,一顿的钱就够庄家人过一年了,后贾母又说道正想吃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刘姥姥笑道,这是野玩意,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第四十回刘姥姥说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扶手”。第四十一回螃蟹馅的“一寸来大的小饺”,贾母皱眉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个;对牡丹花样的奶油炸的小面果也不喜欢,而刘姥姥甚是喜欢,和板儿吃了半盘子。刘姥姥没见过世面与贾府的豪奢浪费形成对比,贾母见了腻腻的,而刘姥姥却当成珍馐美食,贾母的富贵与刘姥姥的穷酸两相对比。
5.谐音。第五回中出现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其中“窟”谐音“哭”,“杯”谐音“悲”;第八回“枫露茶”谐音“逢怒茶”。
6.借代。第五回中出现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其中的“紅”“艳”借代大观园群芳。
7.夸张。第五回中出现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千”“万”皆为夸张;第二十六回薛蟠说“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的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薰的暹猪”,夸张描写藕、西瓜、鲟鱼、暹猪的大小。
8.歇后。第二十二回中出现“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树倒猢狲散”。
9.层递。通过对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七回中均出现的“燕窝”的描写,打破了林黛玉对薛宝钗的偏见并凸显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关爱之情。
10.讽刺。第三十八回中,薛宝钗的一首咏物诗《螃蟹咏》,一语双关,既是戏谑的白描,也是对世人的讥讽,讽刺了贪婪、横暴的世人。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烘托人物形象
第二十六回通过薛蟠口中的夸张描述,用“这么粗这么长、这么大、这么长、这么大”等词语形容藕、西瓜、鲟鱼、暹猪的大小。夸张的食物描写,表现了古董行程日兴谄媚阿谀的形象;第三十九回通过对螃蟹宴的奢侈进行描写,一顿的钱够庄稼人生活一年,以及贾母想吃田地里的瓜菜,而刘姥姥想吃鱼肉却是吃不起。通过对比的手法,烘托出贾府的富贵和刘姥姥家的贫穷,表现出刘姥姥穷酸又朴实的形象;第八十回“疗妒汤”,通过衬托的手法,妒忌本无法治疗,宝玉偏寻疗妒汤,衬托出了夏金桂刻薄善妒的形象。第七十五回中秋宴会上,王夫人送来了一道“椒油莼齑酱”,贾母甚是欢喜,鸳鸯便将碟子挪在眼前;贾赦送了两样菜,鸳鸯有意不说菜名,贾母也是尝也没尝,直接将菜送了回去,通过对贾母的态度、鸳鸯的行为进行对比,表现出了贾母不喜欢贾赦以及鸳鸯对贾赦的厌恶,也为后文贾赦讲偏心笑话相呼应。
2.推动情节发展
第八回出现的“枫露茶”,以枫叶的颜色来比茶的颜色。“枫露茶”又谐音“逢怒茶”,作者通过一盏三四次后才出色且特殊名贵的枫露茶,激化了宝玉与奶妈李嬷嬷的矛盾,李奶奶因此被赶走,无辜茜雪也受到牵连,推动了情节发展。第四十一回中,“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板儿与巧姐儿交换“佛手”与“柚子”,佛手与柚子,缘通福寿,表示祝福板儿与巧姐儿的姻缘,千里伏线,最终巧姐儿跟随刘姥姥回乡下,与板儿结下姻缘。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七回均出现了“燕窝”,从第四十五回中宝钗给黛玉开治疗咳疾、滋阴补气的方子——“燕窝粥”,继后又送了一大包“燕窝”和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来给黛玉,再到第四十九回中黛玉将宝钗送“燕窝”之事告诉给宝玉,最后第五十七回中,宝玉送“燕窝”与黛玉。层层递进,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宝钗开的方子中可以看出宝钗心思细腻,博学多才,又通药理,送黛玉这包洋糖,不仅名称极美,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对于黛玉咳嗽之症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可见宝钗体贴入微,宽厚仁爱,为黛玉放下对宝钗的成见奠定了基础,最后也体现了宝玉对黛玉的细致关心。
3.奠定小说基调
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出现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用了谐音、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千红一窟”书中写道:“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鲜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制”。“万艳同杯”则是:“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其中的“放春山遣香洞”“麟髓凤乳”显然都是作者虚构的,并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意,“红”与“艳”指代大观园中的女子们,而“悲”与“哭”则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奠定了小说的悲剧基调,营造了小说哀伤美的美学基调。第二十二回元春省亲猜灯谜中出现“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树倒猢狲散”与第五十四回元宵节凤姐所讲的不好笑的笑话“聋子放炮仗——散了罢”有异曲同工之妙,暗示贾府正走向没落、被抄家悲剧。
三.《红楼梦》饮食描写的审美特点分析
《红楼梦》作为一部悲剧,具有独特的悲剧美和诗化美,饮食作为《红楼梦》中人物生活的重要部分,饮食描写的修辞手法在烘托人物、助推情节、奠定基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也体现了《红楼梦》独特的审美特征。下面从虚实相生之美、物象延伸之美、诗化语言之美三个方面分析《红楼梦》饮食描写的审美特征,揭示修辞手法在饮食描写中的运用体现出的独特审美价值。
(一)虚实相生之美
《红楼梦》的一大特点就是以虚写实,“假语村言”“真事隐去”,在饮食描写中也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这一点。第八回中出现的“枫露茶”,脂砚斋在甲戌侧批中点评:与“千红一窟”遥映。“千红一窟”是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见之物,“千红一哭”,而枫露茶以“枫”比喻茶色,枫是火红的颜色,露水亦是容易消逝之物,而因枫露茶茜雪离开,晴雯死后,在《芙蓉女儿诔》中,宝玉亦提到“枫露之茗”,枫露茶既对应“千红一窟”,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一虚一实,虚实相生,特别是以红色来映衬,表现出了一种对比强烈的悲剧美。
(二)物象延伸之美
《红楼梦》中描写的一些饮食名称都包含了特别的文化信息,并具有象征意义。如第八回中的“碧粳粥”,碧粳米是清代的贡品,是一种优质大米。谢墉在《食味杂咏》中写道“京米,近京所种统称京米,而以玉田县产者为良,粒细长,微带绿色,炊时有香。其短而大,色白不绿者,非真玉田也”②。以“碧”来形容粳米,表现出米的金贵,也反衬出贾府上下的“玉粒金药噎满喉”,与“菱花镜里形容瘦”形成对比,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饮食特殊的意象勾连之美。
(三)幻梦破灭之美
《红楼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四种食物,可以说饮食贯穿了全篇,以比喻、比拟、对比、谐音等修辞手法极尽描写了贾府生活的精致奢华,各种饮食、各类宴会令人目不暇接,但正如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中,芳官唱的《赏花时》“风起玉尘沙”,荣华富贵如旋风一场,转眼间烟消云散,草草收场。数不尽的玉盘珍馐,吃不完的酒宴欢场,却又隐喻了那么多落寞结局,如梦幻泡影,最终体现了幻梦破灭的诗化美。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巅峰小说,蕴藏了很多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向我们展现了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各种各样的美食异彩纷呈,运用了比喻、比拟、谐音、夸张等诸多修辞手法对其进行描写,本文通过列举不同饮食描写的修辞手法,分析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奠定文章基调等方面的作用,并从虚实相生、物象延伸、幻梦破灭三个方面研究小说独特的艺术审美,挖掘了《红楼梦》饮食描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展现的审美特征。
注 释
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②谢墉,字昆城,号金圃、丰甫、东墅,晚号西髯,浙江嘉善枫泾镇(今上海市金山区)人,清朝乾隆六部侍郎、文学家。《食味杂咏》,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影印本,1987。见《食味杂咏》,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