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022-05-30 15:18张武彪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小学生

张武彪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教授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使小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形成,启发小学生的智慧,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体育是培养小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既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能发扬体育精神,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不重视小学生的人格培育,一味地要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脱离了课堂教学的宗旨,造成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下降。本文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小学体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小学体育整体教学效果。

一、小学体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功能分析

(一)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

小学体育具有引领学生思想发展、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功能。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保持美好心情与正向观念,让学生在各类体育活动中磨炼自己的精神意志、人格品性,成为一个知识技能与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体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学校体育通过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环境塑造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形成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优秀精神。篮球、足球等多种体育运动兼具趣味性、经济性以及挑战性,在这些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与技能,还会学到与他人协作的方法,会获得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与经验。在这些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思想素质都将得到有效锻炼与培养。研究与实践证明,体育教育中也蕴涵许多红色元素,通过挖掘、运用这些红色元素能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

(二)塑造学生优秀品格

体育教育中蕴涵丰富的德育资源,深入挖掘与充分运用这些德育资源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良性发展。一直以来小学德育都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实施,忽略了体育也有德育功能,因此导致德育实施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正确认识到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能更快乐、客观地生活,使学生永远拥有健康的心态与追求上进的思想。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我国女排精神、乒乓精神、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历史等有机结合,也能给予学生极大的启发与激励,能引导学生向优秀榜样与伟大精神看齐,学习优秀运动员以及在我国运动事业中做出伟大贡献的优秀人员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树立百折不挠的优秀精神,能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奋斗。体育运动能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敢于挑战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引导学生做有理想、肯吃苦、懂合作、能奉献的当代学生。

(三)培养学生审美

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审美品位、综合的艺术素养以及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陶行知提出,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陶行知从广义的角度阐述了教育的艺术化,指出教育是使教育者在一种精神愉悦和享受中获得成长与进步。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制度以及相关思想,将教育作为一种比较功利化的工具与手段,普遍忽视了各学科中所蕴涵的审美教育。如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动作的规划化,忽视引导学生感受体育中的运动美、人体美等,使体育的艺术化特征得不到充分体现。实际上,体育与美育是有机的整体,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将体育与美育相分离,体育就只成为一种单调的体育运动训练,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讲解与指导进行动作练习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泯没,不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塑造美的形体、美的灵魂等。而于体育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将得到极大丰富,学生从体育课堂中所学到将不仅只是体育运动技能或动作技巧,还会有审美的能力、心的智慧、艺术化的思维与视角等,体育会在培育审美人格,健康人格,培育诗意思维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四)促进小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该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其形成正确的运动意识,并使其主动参与体育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为其未来健康全面成长以及健康人格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课标更是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为了保障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逐渐推动了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与优化,并实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合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身体、心理需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运动训练,使其全身器官能得到充分调动,既能对其身体素养进行有效性锻炼,还可以让小学生缓解文化知识学习的压力,激发其人体内激素,然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文化学习,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帮助小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社会竞争局势日益加剧,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往往对孩子给予很大的期望,对其心理、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不能进行合理处理,甚至还会引起小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基于此,可以在新课标指引下,结合新型教育理念的引导,加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使其在更加宽阔的户外空间中参与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项目,不仅能使其身体器官放松起来,也能缓解其紧张的心理压力,并推动其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增进与同学、教师的交流,推动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具体措施

(一)用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深化学生的体育精神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变宽,他们认识的体育运动员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小学生出现了追星的现象。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握契机,以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为依托,向小学生渗透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精神的博大精深,获得更好的身心体验。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给小学生讲述体育运动员出身、训练内容以及夺冠的高光时刻,一方面激发小学生不畏艰险的好品质,另一方面给小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为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员和喜欢他们的理由,小学生都非常踊跃地回答,有的说喜欢姚明,因为他为国争光;有的说喜欢中国女排,因为她们具有不服输的精神。当小学生发言完毕后,小学体育教师要做出总结和归纳,为小学生更好地解读体育精神,站在小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引起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给小学生创造极大的积极影响,改善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生活品质。

(二)创设困难情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代小学生都十分幸福,他们生活无忧,受到父母的溺爱,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但是这样的环境却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问题,如自私、懦弱、孤僻等,将会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并没有过多关注小学生的个体感受,认为只要把教学内容讲完就行了,造成了师生交流不畅,小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通过创设困难情境,给小学生提供磨炼自我的机会,小学生利用所学体育知识完成任务,也坚定了信念,形成不畏艰难的思想。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进行拓展和创新,融入体育游戏,让小学生不再恐惧体育运动,而是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

(三)组织开展团队合作体育活动,锻炼拼搏进取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小学生不善于参与体育团队活动,每次组织团队活动都是悄悄地躲在一边,这样不利于全体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以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基准,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团队合作体育活动,给小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团队合作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在团队中小学生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想法,形成统一的思想等,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小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也增强了小学生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小学体育教师要秉承“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开展篮球、毽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体育活动,使小学生在合作、竞争中成长,注入快乐体育的理念,形成阳光、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爱好,开展足球兴趣小组、田径兴趣小组、跳绳兴趣小组,小学生在兴趣小组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也加深了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小学生在锤炼身体的同时,又愉悦了身心。

(四)教师更新自身观念,给小学生提供优质资源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更新教學观念,走出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给小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资源,使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好感,能正确认识体育学科,认识人生和社会。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经常与其他体育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标。还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合理的调整体育教学策略,教导小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素质提高。如教师注重自身仪表,通过外在形象向学生展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教学时语言文明幽默,动作与表情协调一致,形态舒适自然,通过自身的得体向学生展示体育的魅力,让学生接受到正向教育。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选派骨干体育教师进行外出培训,也可以邀请体育教育专家到学校做讲座,给小学体育教师渗透最新的教育理念,纠正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小学体育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多种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创小学体育教学的新局面,让小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操作,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建立学校家庭一体培养体系,发展高尚情感

在小学生的人格教育中,家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建立家校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发挥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发展小学生的高尚情感,维护小学生的奇妙思维,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获得小学生在家里的体育锻炼情况,给家长提供科学的亲子运动方法,让小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参与体育运动,改变错误的思想和心态。小学体育教师要向学生家长发放体育锻炼手册,要求家长将小学生的运动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不仅能见证小学生的成长,还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依据。家长可以向体育教师咨询体育运动方面的问题,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家长的观念,发挥教育合力,培养小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小学体育教师和家长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态度,不要给小学生过多的压力,而是有计划地与小学生共同运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师可鼓励家长以身作则,通过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体育锻炼的坚持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毅力,培养孩子坚持不懈、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精神。除了以自己的观念、态度、作风影响孩子外,家长还必须拿出切实的行动带领孩子改变与进步。如平时陪孩子进行晨跑,根据孩子的兴趣带领孩子参加相关的体育活动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给孩子购买一些体育器材、体育用具,如篮球、足球、运动护腕、乒乓球拍及乒乓球台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运动条件,为孩子日常的运动提供保障,同时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给予支持。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是一门必修课,以增进小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小学体育教师要立足实际学情,充分发挥教学才能,创造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体育活动,使小学生身心愉悦,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挖掘小学生的运动潜能,营造轻松的体育活动氛围,吸引小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

(邱瑞玲)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