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潇潇 岳佩
摘 要:基于对功能对等理论以及中医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分析,以中医绘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力争做到中药绘本源语和目的语的功能对等,实现中药文化跨语言交流,使中药文化得以传播。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中药绘本;翻译
作者简介:董潇潇(1995.09-),女,陕西咸阳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岳佩(1982.11-),女,陕西咸阳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讲师,翻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随着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出现与不断发展,当出现翻译无法解决的问题之时,有越来越多的翻译学研究人员选择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加以运用,力求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达到将问题解决的目的,在此推动下,以翻译为对象的跨学科研究得以产生,涵盖翻译语言学以及传播学等多种内容在内。不过,现阶段研究人员在针对翻译这一主题展开跨学科的研究之时,很多时候都是在宏观的角度分析相关的研究方法或内容,真正以某一特定领域为入手点,围绕翻译跨学科研究在该领域的实际应用展开的分析与讨论并不多。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从目前的发展实际来看,中医药服务已经在全球近200个国家与地区得到相应的传播,针灸、推拿以及刮痧等愈发受到全球更多人士的认可与推崇。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背景下,中医药复兴及“走出去”成为大势所趋,而采用翻译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中医药知识及其文化的传播,则是我国在全球国际化这一大舞台之上充分与强势展示我国中医技术硬实力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医药绘本翻译问题展开研究,围绕功能对等理论这一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在该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作较为细致的分析及讨论。
一、翻译的跨学科表现
针对到底什么是跨学科翻译研究这一问题,尽管学者们未通过文字或语言将其表述出来,但好似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实际上,跨学科翻译研究这一概念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所有研究只要是和翻译有相应关系存在,并且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做到了对其他学科理论、概念及方法的借鉴,便可以被视作跨学科的翻译研究。因而,在这一理解下,翻译研究所具有的跨学科性质其实非常明显。
1.最为重要的跨学科表现在于研究人员针对翻译研究的性质进行的判断。根据国内外很多学者面向翻译研究“跨学科性”所作的相应阐述能够知道,现阶段已经有不少翻译学研究人员在某种程度上达成“跨学科”的共识。通过阅读并梳理相关于翻译研究的各种文献,部分研究人员发现了以下事实,即人们在最开始的时候便已经意识到翻译研究有相应的跨学科特点表现出来,或者说,翻译研究表现出相应的多学科特点。
2.翻译理论是跨学科所具备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在最初的创设阶段,国内外形成的翻译理论便以跨学科研究成果的形式而存在,之所以有这一论断,或者说之所以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原因就在于国内外很多成体系的翻译理论和宗教翻译之间都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们是在与宗教研究的结合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理论。在当前阶段研究人员所作的各种翻译研究之中,存在着“语义转向”以及“社会学转向”等内容,它们本身就应被划归至跨学科的研究范畴中,可以说,存在一定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全部存在跨学科的痕迹。
3.跨学科亦在翻译研究方法上有相应的表现。在翻译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研究方法表现出来的跨学科特点也愈发得鲜明与突出。总的来说,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指的是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参考或借鉴,其二是研究手段与工具,它们主要应用于相应的翻译实证研究中,以其他学科为来源。
二、中医翻译的跨学科研究
在中医绘本的翻译过程中,针对翻译跨学科展开研究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有部分学者围绕这一方向作了相应的尝试及探索。举例而言,在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北京中医药大学贾春华教授更加全面地针对中医思维和语言所具有的隐喻性特点展开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归纳,这为后期中医隐喻翻译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医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与上述例子相类似的内容并不在少数,不过它们所具有的跨学科性质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及认识。尽管如此,从整体层面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医翻译研究人员提高了对翻译跨学科研究的重视,认为其在对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推动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依据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中药绘本的翻译
正是因为文化对外传播这一命题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密切化了翻译学和功能对等理论之间的联系,可以说,针对翻译学和功能对等理论二者展开跨学科研究,会对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翻译跨学科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中,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为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功能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 句法对等、 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一)翻译传播主体
研究人员针对翻译传播主体所作的研究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翻译的发展,但其受到的束缚比较明显:其一,针对国内中医翻译人员在中医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以及应当发挥的作用展开的讨论相对较少,亦不够深入。相关研究显示,西方中医翻译人员翻译的作品较之我国翻译人员作品而言在国外更加受欢迎,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一问题的发生?采取何种措施对该问题加以解决?今后我国中医翻译人员在中医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国内中医翻译界本应将这些问题作为重點研究方向,但目前实际情况显示,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研究少之又少,这很显然不利于中医文化对外传播进程的加快。其二,翻译传播的主体本不应仅仅局限在翻译人员之上,而是要对政府、社会组织或个人,也就是全部翻译传播活动的发起人员以及参与人员予以涉及。这又进一步说明学者们在进行主体研究之时,也应将政府或机构的翻译传播行为划定在研究范畴之中。不仅如此,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翻译传播主体既将专业的翻译人员含括其中,亦对很多通晓外语的普通网民予以涉及,毫无疑问,传播主体多元化已成为当今发展的一大趋势。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普通网民参与至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认可并熟悉中医文化的相关知识,故而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应当是由内至外的。
(二)翻译传播内容
在进行中医绘本的翻译中,翻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这同样是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对中医术语进行翻译与传播之时,标准化应是其关键点所在,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推行速度并不快,这无疑在较大程度上对中医术语的快速、高效对外传播形成制约。在今后以中医术语翻译传播为主题展开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做到对以下问题的解决:(1)怎样进行统一术语标准的构建;(2)应基于何种方法对翻译人员对术语标准的使用情况加以规范。要想实现对这两个问题的高效解决,翻译传播学研究人员应基于数据的支持,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展开实证分析,只是依靠翻译人员之间的分析与探讨,对于术语翻译标准化的实现并无意义,不过目前实际情况是,中医翻译领域并没有足够的实证研究,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对其加以丰富。
(三)翻译传播媒介
我国学者殷丽曾经以传播学为视角研究了《黄帝内经》的对外翻译问题,认为现代西方文化依旧处在一个相对强势的地位,面向西方文化而输出的译介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逆译”行为,要想取得最终的成功,要站在译介学规律所具有的高度上,全方位地分析,作出科学而又有效的调整,而正是因为在典籍出版和传播方面,海外学术出版社较之其他出版社而言优势十分明显,国内出版社应通过对“借船出海”方式的采用,和海外优质出版社建立起合作关系,对我国自己的中医翻译作品进行合理与有效地推广,以此达到增强中医文化海外影响力的目的。而除了传统媒介之外,新媒体同样是今后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2016年9月,我国成立中医药学术新媒体联盟,其目的在于对资源进行更加高效的整合,对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发挥出更好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今后新媒体必然会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
(四)传播对象与效果
我国翻译人员在对翻译传播对象与效果进行研究时,采用的方法具有主观特点,且多在表面停留。不少中医翻译文章均以中西方的语言差异以及文化异同为视角,针对翻译传播对象展开相应研究,但是这些分析与讨论都是理论的阐述,并没有实际情况及详实的数据为其提供支撑,无法真正做到对要害的切中。而在对不同翻译文本的比较上,我国翻译人员也将关注重点放在翻译错误的数量以及具体翻译策略的使用情况上,对翻译文本发挥出来的传播作用以及不同翻译效果背后所具有的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有所忽视。今后相关政府部门应将中医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投入力度加大,配置足够的中医翻译研究人员去翻译目的语国家进行考察,研究该国的实际情况,了解翻译传播对象的真正需求,以此为前提对不同译本在各个传播对象中的传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后期中医翻译传播研究的针对性以及成果的说服力。
四、结语
其实,除了功能对等理论之外,翻译语言学、社会学等翻译跨学科研究同样是中医药绘本翻译中需要研究的内容,对于中医绘本翻译研究人员而言,这些內容不仅仅是机遇,亦是不小的挑战。从一方面来看,它们为中医绘本对外交流与传播添加了新鲜的元素,让中医翻译人员能够从相对新颖的角度面对、分析与解决中药绘本翻译中出现的各种翻译问题。从另一方面来看,翻译跨学科研究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对于不少问题,如采取什么手段来更加有效地吸引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加入,怎样进行中医翻译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构建,怎样将中药绘本翻译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点明确下来,全部需要中医翻译人员进行长期的探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朱龙春.中药说明书英译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全雪娇,陈仕贤,董宁.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药说明书英译研究: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例[J].英语广场,2021(29):34-36.
[3]吕娜.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探讨:评《英汉翻译技巧》[J].热带作物学报,2021(6):1843.
[4]施琬婧,林静.浅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文献翻译[J].现代英语,2022(3):69-72.